《牡丹亭》与《紫钗记》形容词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9 22:39
本文运用统计、分类、比较等方法,对《牡丹亭》与《紫钗记》中形容词的语音形式、结构、意义类别、语法功能等进行较为细致的描述。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绪言部分简单介绍本文选题缘由和有关研究概况,并对本文研究所用的材料和研究方法进行简单概述。第一章主要分析《牡丹亭》与《紫钗记》形容词的结构特点。我们按照结构类别对《牡丹亭》与《紫钗记》中的形容词做定量分析。《牡丹亭》与《紫钗记》中的形容词非常丰富,复音词占有绝对优势。因为《牡丹亭》与《紫钗记》中的多音节形容词结构比较复杂,我们将复音词中的双音节形容词和多音节形容词分开讨论。双音节词中合成词占优势,同时还有一定数量的连绵词和叠音词。另外《牡丹亭》与《紫钗记》中还产生了结构类型比较复杂的多音节形容词,我们对多音节形容词的结构层次进行了简单分析。第二章对《牡丹亭》与《紫钗记》中的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进行研究。我们考察了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的语义类别、受副词修饰、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等方面的特点。同时我们还对《牡丹亭》与《紫钗记》中出现的颜色形容词进行了分析探讨。第三章通过历时比较探讨《牡丹亭》与《紫钗记》中形容词在语音和结构上的特点,同时简单讨论两书形...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言
第一章 《牡丹亭》与《紫钗记》形容词结构
第一节 《牡丹亭》与《紫钗记》中的单音节形容词
一、形容词的认定标准
二、《牡丹亭》与《紫钗记》单音节形容词概况
第二节 《牡丹亭》与《紫钗记》复音形容词
一、《牡丹亭》与《紫钗记》复音形容词的认定
二、《牡丹亭》与《紫钗记》复音词形容词结构分析
第三节 《牡丹亭》与《紫钗记》复音形容词音节结构特点
第二章 《牡丹亭》与《紫钗记》形容词意义和句法功能
第一节 《牡丹亭》与《紫钗记》中的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
一、《牡丹亭》与《紫钗记》中的性质形容词
二、《牡丹亭》与《紫钗记》中的状态形容词
第二节 《牡丹亭》与《紫钗记》两书中的颜色形容词研究
第三章 《牡丹亭》与《紫钗记》形容词特点
第一节 《牡丹亭》与《紫钗记》形容词音节和结构特点
一、《牡丹亭》与《紫钗记》形容词音节特点
二、《牡丹亭》与《紫钗记》形容词的结构特点
第二节 《牡丹亭》与《紫钗记》形容词语用特征
一、形容词的连用
二、形容词的同义并举和反义并举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词缀“性”与中日欧语言接触[J]. 吴立菊. 汉字文化. 2009(06)
[2]《汤显祖戏曲集》字序对换的双音词初探[J]. 田照军,肖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3]《道德经》单音节形容词研究[J]. 汪强.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6(05)
[4]《汤显祖戏曲集》附加式双音词构词法初探[J]. 肖岚.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6(05)
[5]《汤显祖戏曲集》双音词语音构词法探微[J]. 肖岚,田照军. 语文学刊. 2006(01)
[6]《楚辞》中形容词特点论略[J]. 麻昌贵.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1)
[7]现代汉语形容词的典型特征[J]. 张国宪. 中国语文. 2000(05)
[8]论近代汉语词缀“生”的用法及来源[J]. 刘志生.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2)
[9]试论《金瓶梅》单音形容词的构词特征[J]. 程娟. 古汉语研究. 1999(02)
[10]空间类形容词的功能分析[J]. 刘焱.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1998(04)
博士论文
[1]现代汉语心理形容词语义网络研究[D]. 赵家新.南京师范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全唐诗》颜色词语研究[D]. 应利.西南大学 2008
[2]《世说新语》形容词研究[D]. 马予超.四川师范大学 2005
[3]《庄子》形容词语法研究[D]. 甘斐哲.广西师范大学 2005
[4]《墨子》形容词研究[D]. 唐瑛.西南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196561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言
第一章 《牡丹亭》与《紫钗记》形容词结构
第一节 《牡丹亭》与《紫钗记》中的单音节形容词
一、形容词的认定标准
二、《牡丹亭》与《紫钗记》单音节形容词概况
第二节 《牡丹亭》与《紫钗记》复音形容词
一、《牡丹亭》与《紫钗记》复音形容词的认定
二、《牡丹亭》与《紫钗记》复音词形容词结构分析
第三节 《牡丹亭》与《紫钗记》复音形容词音节结构特点
第二章 《牡丹亭》与《紫钗记》形容词意义和句法功能
第一节 《牡丹亭》与《紫钗记》中的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
一、《牡丹亭》与《紫钗记》中的性质形容词
二、《牡丹亭》与《紫钗记》中的状态形容词
第二节 《牡丹亭》与《紫钗记》两书中的颜色形容词研究
第三章 《牡丹亭》与《紫钗记》形容词特点
第一节 《牡丹亭》与《紫钗记》形容词音节和结构特点
一、《牡丹亭》与《紫钗记》形容词音节特点
二、《牡丹亭》与《紫钗记》形容词的结构特点
第二节 《牡丹亭》与《紫钗记》形容词语用特征
一、形容词的连用
二、形容词的同义并举和反义并举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词缀“性”与中日欧语言接触[J]. 吴立菊. 汉字文化. 2009(06)
[2]《汤显祖戏曲集》字序对换的双音词初探[J]. 田照军,肖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3]《道德经》单音节形容词研究[J]. 汪强.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6(05)
[4]《汤显祖戏曲集》附加式双音词构词法初探[J]. 肖岚.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6(05)
[5]《汤显祖戏曲集》双音词语音构词法探微[J]. 肖岚,田照军. 语文学刊. 2006(01)
[6]《楚辞》中形容词特点论略[J]. 麻昌贵.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1)
[7]现代汉语形容词的典型特征[J]. 张国宪. 中国语文. 2000(05)
[8]论近代汉语词缀“生”的用法及来源[J]. 刘志生.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2)
[9]试论《金瓶梅》单音形容词的构词特征[J]. 程娟. 古汉语研究. 1999(02)
[10]空间类形容词的功能分析[J]. 刘焱.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1998(04)
博士论文
[1]现代汉语心理形容词语义网络研究[D]. 赵家新.南京师范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全唐诗》颜色词语研究[D]. 应利.西南大学 2008
[2]《世说新语》形容词研究[D]. 马予超.四川师范大学 2005
[3]《庄子》形容词语法研究[D]. 甘斐哲.广西师范大学 2005
[4]《墨子》形容词研究[D]. 唐瑛.西南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1965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196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