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话方言接触地带过渡特征分析——以山东费县方言声母系统为例
本文关键词:官话方言接触地带过渡特征分析——以山东费县方言声母系统为例
【摘要】:山东费县方言处在官话方言接触带上,比较费县各乡镇声母的典型特征,如唇齿音、尖团分混及中古知庄章组声母的演化情况等可以看出,费县总体上表现出鲜明的中原官话特点,但同时受接触影响仍带有胶辽官话和冀鲁官话的某些性质特点,从共时角度表现为地域上由西向东的扩散趋势,从历时角度表现为演化从接近完成到已完成的时间过渡段上。产生这种过渡现象的原因之一是由内、外复杂因素的影响造成内部各点演化速度上的不均衡。预期费县内部整体特征随着演化加速对应将越来越整齐,进一步向中原官话靠拢。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关键词】: 方言接触 过渡特征 费县方言
【分类号】:H172.1
【正文快照】: 方言的历史至少跟人文历史一样古老①。人文历史可以借由文献记载以及考古挖掘等考证,对比之下,语言和方言的考据却相对要复杂困难得多,这是因为除去语言自身的复杂特点,许多建立在假设构拟下的种种“语言现象”虽符合逻辑推演或演绎,大多却缺乏直接可靠的文献佐证亦或是这些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叶涛;移民·山东人·山东民俗[J];东岳论丛;1997年06期
2 曹志耘 ,王瑛 ,刘娟;费县方言纪略[J];临沂师专学报;1989年04期
3 张树铮;;山东方言语音特征的扩散方向和历史层次[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进珍;《聊斋俚曲集》方言词语释义[J];蒲松龄研究;2004年03期
2 王德凤;;山东方言特殊词语来源分析——以胶南方言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3 杨静;;安康城区方言中的副词[J];安康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4 刘玉梅;徐岩辉;;山东高唐方言形容词生动形式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10期
5 明茂修;;山东临沂方言中的特殊程度副词[J];毕节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6 明茂修;;山东费县(刘庄)方言音系[J];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7 孙立新;;关于户县方言“着”字的补充讨论[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许凤香;;山东鄄城方言中的副词“血”[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20期
9 宫钦第;;胶东方言声调调形的历史演变[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邸宏香;;明末清初山东方音与现代东北方音的承继关系——以《醒世姻缘传》为例[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段文君;贾媛;冉启斌;;山东方言焦点语音实现的共性和差异性特征——以济南、聊城、淄博方言为例[A];第十二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NCMMSC'2013)论文集[C];2013年
2 刘效武;;从《齐民要术》用词特点看寿光方言的历史传承[A];2013山东省农业历史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凤梅;古齐鲁语声母系统构拟[D];南开大学;2010年
2 秦曰龙;清抄本《五音通韵》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余成林;汉藏语系语言存在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吴黄青娥;汉越复句关联标记模式比较[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李焱;《醒世姻缘传》语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6 罗自群;现代汉语方言持续标记的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7 汪银峰;明末以来内丘、尧山语音的演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宋开玉;明清山东方言词缀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艾红娟;山东长山方言语音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10 李旭;河北省中部南部方言语音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莹莹;五音戏中的女性情结[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晓娟;临沂方言零声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程璇;枣庄方言名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宋艳;枣庄话状态形容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燕;邱县方言民俗词语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永哲;凤翔方言代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高文亮;高陵县仁和村郓城方言岛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姚文;山东滕州方言副词与普通话副词的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莹;济宁方言词汇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10 田洪燕;莱芜方言词缀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嵩崧;;凌云加尤高山汉话声母系统与普通话、中古音声母系统对应关系[J];百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王德温;;原始侗泰语声母系统中的~(*?)mb和~(*?)nd[J];语言研究;1985年02期
3 宋珉映;;《等韵精要》声母系统的特点[J];中国语文;1997年02期
4 胡方;试论百年来宁波方言声母系统的演变[J];语言研究;2001年03期
5 刘晓英;;从《字学元元》俗音看明末郴州方音声母特点[J];古汉语研究;2005年04期
6 黎曙光;;南宁白话、平话声母系统比较研究——南宁市白话、平话语音系统比较研究之一[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S2期
7 蔡丽华;;《青郊杂著》与《五方元音》声母之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8 刘华江;;从声母系统看《韵镜》的产生年代[J];绥化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韦玉丽;;平南县安怀白话、客家话声母系统比较研究[J];语文学刊;2010年21期
10 龙景科;;壮侗语域方言“夹音”问题概说——以贵州省黔东南侗语为例的中介语理论诠释[J];凯里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耿铭;;陕南安康中原官话重叠儿化名词初探[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李文新;孙彤玉;吴定清;孙儒林;李云生;尹新民;赵莉莉;靳根明;戚大海;郑玉明;萨本豪;李泽;敬克兴;李新华;;兰州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RFL上中能核反应化学研究的首批结果[A];第八届全国核物理会议文摘集(下册)[C];1991年
3 秦芝;李文新;赵莉莉;孙彤玉;S.Ambe;;135MeV/u~(12)C和铁相互作用中靶余核的质量分布[A];第九届全国核物理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4年
4 洪梅;;《青郊杂著》之《文韵考衷六声会编》研究摘要[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5 周国炎;;布依语与莫话声母比较研究[A];布依学研究(之五)——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6 张文贞;;枣庄方言语气词“来”的语法化阐释[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7 王宝;武颖娜;张汉谦;;采用图象技术分析焊条熔滴过渡形态的探讨[A];第九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1册)[C];1999年
8 张平忠;;《韵镜》一系韵图齿音开合在《等子》一系韵图中的演变[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9 杨耐思;;汉语影、幺、鱼、喻的八思巴字译音[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C];1980年
10 倪晋富;王仁华;;基于函数模型分析合成孤立词声调曲线[A];第四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忠明;开采安康方言富矿正当时[N];安康日报;2011年
2 丛诚邋上海市公积金管理中心副研究员;利率调整步幅应加大[N];房地产时报;2007年
3 山东证券公司 孙国茂;宏观经济转型对证券市场有何影响[N];金融时报;2000年
4 傅剑锋;“劳了民,花了钱,见了实效,就不是形式主义”[N];南方周末;2008年
5 乔新生;“新区”现象为害城市发展[N];中国房地产报;2006年
6 何广见;普通话声母杂说[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7 朱逸宁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长三角创意产业与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城市风度——南朝江南精神觉醒的载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刘刚 王新亚;三峡文化走廊体现三种文化[N];中国文化报;2000年
9 本报记者 蒋廷玉;有声库存,让方言文化跨越时空[N];新华日报;2011年
10 早报记者 龚菲;江苏2013年建成方言数据库[N];东方早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翠兰;广东新会司前话的音韵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2 叶祖贵;信阳地区方言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松柏;赣东北汉语方言接触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4 胡斯可;湖南郴州地区的汉语方言接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5 杜凤梅;古齐鲁语声母系统构拟[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倩;九姓渔民方言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7 黄晓东;浙江安吉县官话方言岛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8 莫超;白龙江流域汉语方言语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孟万春;商洛方言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海燕;江苏省北部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的分界再论[D];苏州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石玉;从方言接触看古入声字在汉中方言里的今读[D];云南民族大学;2013年
2 吴健;溧阳河南话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3 崔秀芬;过渡特征识别与抑制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4 杨艳;衡阳县方言语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陈芳;湖南衡南县与祁东县交界地区方言的语音状况[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何桂玲;喀喇沁—土默特土语区科尔沁艾勒口语研究[D];内蒙古民族大学;2008年
7 朱晶松;徐州及洪洞、洛阳、郑州、金乡方言的比较研究[D];广西大学;2004年
8 张向阳;赣北河南话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9 梁小玲;廉州话与周边粤语客话语音分析计量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8年
10 马程瑞;特征造型系统中语义过渡特征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637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563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