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语形成和传播的背景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6 08:31
本文关键词:网络流行语形成和传播的背景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网络流行语 技术背景 政治背景 经济背景 文化背景
【摘要】:网络流行语不仅仅是现实世界在网络虚拟世界的投影,反映着当下现实生活的种种社会热点议题;同时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之一,网络流行语反向影响着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状态。本文研究网络流行语形成和传播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技术等背景,分析各类网络流行语产生的各种起因,流行语最初产生的情境、流行的社会心理背景,充分把握网络流行语形成和传播的背景因素,透视社会经济文化演变所引起的民众话语表达方式及其基本心态。文章将网络流行语形成和传播的背景分为技术背景、政治法律背景、经济背景、社会文化背景等四部分。技术方面探讨了网络技术的各种特性在网络流行语传播中所的起到的作用;解读我国政治法律进步,了解网络流行语在我国“纵向民主”制度中所扮演的角色,以沉默螺旋理论为依据解析网络流行语的形成;通过研究经济对民生的影响,搜寻到了部分网络流行语产生的源头;解析社会文化方面在网络流行语形成和传播中所扮演的角色;同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与网络流行语之间的双向影响进行剖析。最终可以得出网络流行语具有积极、消极和中性等多种类型,产生的背景各不相同,是社会大众心态和话语权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同时网络流行语形成具有内在规律性,可以用多学科现有理论加以解析;另外网络流行语对社会大众,尤其是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意识具有重大影响,不同类型的流行语对其思想意识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本研究对网络流行语进行系统分类并分别探讨其形成的经济社会文化背景,归纳出Web2.0时代大众对社会经济文化现象关注的敏感点。运用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揭示网络流行语的流行规律,在理论上探究网络语言流行的生成、传播和社会共振机制;如此以较为全方位立体式手法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和传播做出透彻和系统的分析。但由于本课题研究范围较大,且具有一定的深度,仅凭一篇硕士论文还无法对其进行充分而透彻的挖掘,还需要继续深入探索。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 技术背景 政治背景 经济背景 文化背景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36
【目录】:
- 致谢7-8
- 摘要8-9
- abstract9-15
- 第一章 绪论15-23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15-17
- 1.1.1 选题背景15
- 1.1.2 网络流行语概念与起源15-16
- 1.1.3 网络流行语传播的理论分析16-17
- 1.1.4 选题意义17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7-20
- 1.2.1 国外研究综述17-18
- 1.2.2 国内研究综述18-20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20-21
- 1.3.1 研究内容框架20-21
- 1.3.2 研究方法和思路21
- 1.4 可能的创新点和局限性21-23
- 1.4.1 可能的创新点21-22
- 1.4.2 研究的局限性22-23
- 第二章 网络流行语形成和传播的技术背景23-28
- 2.1 互联网技术及其普及性23-24
- 2.2 网上交流空间的扩展性24-25
- 2.3 网络信息传播的星状拓扑结构特性25-27
- 2.4 网络交流的簇结构集聚效应27-28
- 第三章 网络流行语形成和传播的政治背景28-36
- 3.1 中国特色纵向民主模式28-30
- 3.2 反沉默螺旋带来的网络话语权30-32
- 3.3 政治参与度的公民意识增强32-34
- 3.4 网络传播法制体系尚不明确34-36
- 第四章 网络流行语形成和传播的经济背景36-43
- 4.1 社会经济生活水平改善36-37
- 4.2 大众经济意识觉醒37-39
- 4.3 经济热点开启大众评论意识39-40
- 4.4 经济发展结构性失衡40-43
- 第五章 网络流行语形成和传播的社会文化背景43-49
- 5.1 网络新媒体技术革新信息传播模式43
- 5.2 社会热点问题引发社会舆情43-44
- 5.3 社会文化多元化所产生的认知差异和交锋44-46
- 5.4 社会大众文化心态的共振与共鸣46-47
- 5.5 大众语言的心理默契和多元化表达47-49
- 第六章 网络流行语与现实世界的双向影响49-56
- 6.1 现实世界影响网络流行语49-51
- 6.1.1 政治法律影响网络流行语49-50
- 6.1.2 经济影响网络流行语50-51
- 6.1.3 文化模因对网络流行语的影响51
- 6.2 网络流行语影响现实世界状态51-56
- 6.2.1 网络流行语对政治法律的影响52
- 6.2.2 网络流行语的语言经济学价值52-53
- 6.2.3 网络流行语影响社会文化发展53-54
- 6.2.4 网络流行语对思想意识具有重大影响54-56
- 第七章 结论及相关策略建议56-61
- 7.1 研究结论56-58
- 7.1.1 网络流行语是大众心态和话语权表现形式56-57
- 7.1.2 网络流行语形成和传播具有内在规律性57-58
- 7.2 相关对策建议58-61
- 7.2.1 对网络流行语背景做出正确的认识58
- 7.2.2 密切关注流行语流行社会心理动向58-59
- 7.2.3 高度重视网络流行语的价值取向引导59-60
- 7.2.4 教育工作要善于解读并运用网络流行语背景60-61
- 参考文献61-64
- 附录 调查问卷64-66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梅艳;;“网络流行语”的社会学解释[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6年07期
2 陈一民;;语言学层面的网络流行语解读[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陈v,
本文编号:6291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629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