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正反问句的生成句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汉语正反问句的生成句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正反问句 长距离一致 特征继承 语链 线性化
【摘要】:采用Chomsky(2004,2008)和Nunes(2004,2007,2011)的生成句法理论来考察三种汉语正反问句的句法特征及其句法推导过程。在简要探讨VP-not-VP问句后,采取不同的句法生成机制来分析V-not-VP问句和VP-not-V问句:采用Chomsky(2004)的探针—目标体系以及长距离一致的操作方式分析了V-not-VP问句的句法生成;采用Chomsky(2008)的"特征继承体系"和Nunes(2004,2007,2011)的"移位之拷贝加合并理论"以及"语链线性化理论"从VP-not问句推导出了VP-not-V问句。
【作者单位】: 广东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教育学院;
【关键词】: 正反问句 长距离一致 特征继承 语链 线性化
【基金】: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级科研青年项目“时间副词‘才’和‘就’的生成句法研究”(13Q9)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2.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教育学院,广东广州5 1 0 4 2 0)1.引言正反问句1作为汉语四种传统疑问句式(是非问句、特指问句、选择问句和正反问句)的一种,一直以来受到了众多国内外语法学家(朱德熙,1985;邵敬敏、周娟,2007;王娟,2011;Huang C.,1991;Zhang,1997;Hsieh,2001;Gasde,2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唐玉柱;;运算的经济性:从词库到句法[J];外国语言文学;2008年02期
2 邵敬敏;周娟;;汉语方言正反问的类型学比较[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3 宁春岩;并集对称合并和序偶非对称合并——句法演算的一个简约的新设想[J];现代外语;2002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娟;疑问语气范畴与汉语疑问句的生成机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美庄;;吉安方言疑问句语法特殊性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0期
2 顾劲松;;从涟水南禄话看汉语方言两类反复问句的相对共存[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0年09期
3 唐玉柱;;运算的经济性:从词库到句法[J];外国语言文学;2008年02期
4 云微;王虎;;近十年汉语方言疑问范畴研究述评[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5 邵敬敏;;上海方言的话题疑问句与命题疑问句[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6 戴庆厦;朱艳华;;藏缅语选择疑问范畴句法结构的演变链[J];汉语学报;2010年02期
7 郭利霞;;九十年代以来汉语方言语法研究述评[J];汉语学习;2007年06期
8 潘晓军;;“好不好”表祈使语气的形成及虚化[J];汉语学习;2009年06期
9 王娟;;汉语正反问句的生成机制[J];兰州学刊;2010年07期
10 熊雯;马宏程;;湖北大冶方言的全句功能范畴[J];兰州学刊;2012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娟;疑问语气范畴与汉语疑问句的生成机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飞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周洪学;湖南安仁方言语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 王姝;紧缩及其句法语义后果[D];吉林大学;2012年
5 薛小英;汉语疑问词的句法与语义不对称现象探究[D];中南大学;2012年
6 崔维真;跟语序有关的不对称现象专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7 魏炜;现代哈萨克语表达语气意义的句调实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8 李庐静;福建永安地方普通话共时变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9 王琴;“X不X”正反问句生成、演化与语用认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10 蒋协众;湘方言重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东芳;类型学视野下的正反问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明媚;《杂宝藏经》副词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何艳丽;汉语方言“F+VP”疑问句式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4 范艳;习水方言疑问句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5 吕礼强;韩中疑问句对比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6 陈颖;湘语邵东话重叠式问句研究[D];渤海大学;2013年
7 周雅娜;普通话双音节复合动词正反问句研究[D];北京大学;2013年
8 王颖;文登方言语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9 黄杨;汉语“得”字结果式的句法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10 心兰(Maram M.Abdelhamid);对阿拉伯语学习者习得汉语疑问句的考察及偏误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开骅;;选择问句疑问语气词脱落的历时轨迹与内在动因[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2 王咪咪;;高陵方言的是非问句[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吕明臣;走出“句类”的误区[J];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4 陶伏平;“谁”非疑问用法分析[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5 李科凤;重庆方言与普通话疑问句的异同[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李科凤;重庆方言疑问句与普通话的差异[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胡建华;限制性句法:句法反对称理论──评Richard S.Kayne~1的《句法的反对称性》[J];当代语言学;1999年02期
8 梁玉璋;福州方言的选择问句[J];闽江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9 汪国胜;湖北大冶话的语气词[J];方言;1995年02期
10 谢留文;客家方言的一种反复问句[J];方言;1995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彭家法;附加语的句法位置[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孝娴;固始方言问句系统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2 吴青峰;涟源市古塘方言疑问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马志红;龙口方言的疑问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毕丽华;山东淄博王村镇方言疑问句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5 卢红艳;天门方言疑问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治野;;从“怎么”反问句看反问句教学[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2 刘瑛;;正反问反问句的句法条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胡德明;;反问句中副词“还”的意义类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8年06期
4 胡德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反问句研究[J];池州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5 苏培成;谈一种特殊的反问句[J];汉语学习;1984年04期
6 李宇明;反问句的构成及其理解[J];殷都学刊;1990年03期
7 胡孝斌;;反问句的话语制约因素[J];世界汉语教学;1999年01期
8 吕明臣;张s,
本文编号:6340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634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