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有标记反问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0 04:02
本文关键词:现代汉语有标记反问句研究
【摘要】:现代汉语反问句是一种独特而又常用的疑问句式,历届学者们从各个层面和各个角度对其进行了系统考察,研究成果颇丰。现代汉语有标记反问句是反问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学术界对反问句研究的深入,现代汉语反问句标记也日益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继而对其展开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本文主要从有标记反问句特有的结构形式层面、认知语言学层面以及语用效果层面对其进行系统考察,以便使人们对反问句标记和有标记反问句形成较为全面的认识。文章一共分为四个部分,具体如下:(一)导言部分。确立并介绍本文的研究对象并对研究对象的研究现状进行说明,详细阐述行文思路和研究意义,介绍了文章所选取的语料来源和研究方法及文章所使用的符号。(二)第一章主要介绍有标记反问句的结构类型。对于只能构成反问句的结构,我们称之为“唯反问结构”①。首先,介绍唯反问结构对反问句的辨识作用。唯反问结构是我们识别反问句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从形式上对疑问句与反问句进行甄别的方式之一。其次,我们依据每种唯反问格式所主要包含的反问句标记的类型特点对其进行分类整合,共4大类28种。最后,介绍了辨识反问句的一些非形式因素,如语境、重音、语调、知识因素和人际因素等。(三)第二章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出发,运用语法隐喻中的语气隐喻理论深入探索有标记反问句中反诘语气在实现反问句自身的言语功能之外,对陈述句、祈使句、感叹句和疑问句等多种类型言语功能的实现情况。另外,本章也详细探讨了副词、否定词及能愿动词等反问句标记对反诘语气的强化作用。当然,对有标记反问句进行认知层面的研究也为我们在现实的言语交际中更灵活的运用反问句提供了较好的理论指导。(四)第三章从会话含意角度和礼貌角度讨论了有标记反问句所产生的语言效果。首先,根据我们对有标记反问句对合作原则各项准则的违反情况的研究,得出结论:通过违反方式准则而产生会话含意是有标记反问句的共性特征,而通过违反合作原则的其他准则所产生的会话含意则是某一具体的有标记反问句的个性特征。其次,我们又运用举例分析和变换分析的方式从彰显人际关系和强化情感态度两个角度分析了有标记反问句对会话含意的强化作用。最后,有标记反问句在使用中所产生的礼貌效果,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即反问句具有两面性,既可能威胁面子,是不礼貌的;也可能挽救面子,是礼貌的。可见,从语用效果的层面研究现代汉语有标记反问句一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另一方面在实际的言语交际中还具备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反问句标记 反问句 唯反问结构 语用 认知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46.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导言9-14
- 第一章 有标记反问句的结构类型14-28
- 第一节 唯反问结构对反问句的辨识作用14-15
- 第二节 唯反问结构的类型15-23
- 一、副词类反问句标记构成的唯反问结构15-18
- 二、疑问代词类反问句标记构成的唯反问结构18-21
- 三、双音化词语构成的唯反问结构21-23
- 四、固定短语类唯反问结构23
- 第三节 辨识反问句的非形式因素23-27
- 一、语境23-24
- 二、重音24-25
- 三、语调25-26
- 四、其他因素26-27
- 第四节 小结27-28
- 第二章 有标记反问句的语气隐喻研究28-34
- 第一节 有标记反问句中凸显反诘语气的因素28-30
- 一、增强反诘语气的副词28-29
- 二、增强反诘语气的否定副词29
- 三、增强反诘语气的能愿动词29-30
- 第二节 有标记反问句的反诘语气的言语功能30-33
- 一、有标记反问句的反诘语气实现陈述句的言语功能30-31
- 二、有标记反问句的反诘语气实现祈使句的言语功能31-32
- 三、有标记反问句的反诘语气实现感叹句的言语功能32
- 四、有标记反问句的反诘语气实现疑问句的言语功能32-33
- 第三节 小结33-34
- 第三章 有标记反问句的语言效果研究34-52
- 第一节 有标记反问句在言语行为中的会话含意效果34-44
- 一、会话含义理论对有标记反问句研究的合理性34-35
- 二、有标记反问句对会话准则的违反及其产生的会话含意35-39
- 三、有标记反问句中标记对会话含意的强化作用39-44
- 第二节 有标记反问句在言语行为中的礼貌效果44-51
- 一、礼貌原则与面子观对有标记反问句研究的合理性44-45
- 二、有标记反问句增强面子的威胁作用45-48
- 三、有标记反问句强化面子的维护作用48-51
- 第三节 小结51-52
- 结语52-54
- 参考文献54-56
- 致谢56-57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宇凤;;回声性反问标记“谁说”和“难道”[J];汉语学习;2011年04期
2 胡孝斌;;反问句的话语制约因素[J];世界汉语教学;1999年01期
3 刘钦荣;反问句和询问句句法结构间的关系[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本文编号:6487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648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