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和机构形象修辞研究》专栏主持人语
本文关键词:《国家和机构形象修辞研究》专栏主持人语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修辞学 修辞研究 国家形象 选择方法 中国与世界 机构 根本目标 特殊类型 中国学术界 逻辑发展
【摘要】:正目标产生问题,问题选择方法。当代修辞学的根本目标是什么?应该是推动社会的发展。由此,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互动的日益密切,中国国家形象的修辞问题也日益引起中国学术界包括修辞学界的关注,本刊为此曾先后编发过多篇论文加以讨论。而国家形象修辞研究的逻辑发展应该就是机构形象修辞学,因为,在本质上,国家形象修辞只是机构形象修辞的一种特殊类型。这正是本期推出"国家和机构形象修辞研究"专栏的基本宗旨。
【关键词】: 中国修辞学 修辞研究 国家形象 选择方法 中国与世界 机构 根本目标 特殊类型 中国学术界 逻辑发展
【分类号】:H15
【正文快照】: 目标产生问题,问题选择方法。当代修辞学的根本目标是什么?应该是推动社会的发展。由此,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互动的日益密切,中国国家形象的修辞问题也日益引起中国学术界包括修辞学界的关注,本刊为此曾先后编发过多篇论文加以讨论。而国家形象修辞研究的逻辑发展应该就是机构形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汝为;海峡两岸学者携手开创修辞研究新局面──“中国修辞学”学术研讨会在台北隆重举行[J];修辞学习;1999年05期
2 郑媛;21世纪的中国修辞学:路在何方——“首届中国修辞学多学科高级学术论坛”述评[J];语言文字应用;2004年01期
3 宗廷虎;;用生命之火点燃中国修辞学的繁荣——纪念吴士文先生诞辰80周年[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4 陈汝东;中国修辞学:20世纪回顾与21世纪展望[J];平顶山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5 谭汝为;;中国修辞学会成立2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J];修辞学习;2006年01期
6 齐沪扬;;革新:修辞学完成科学化的必由之路[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
7 一民;中国修辞学在日本[J];修辞学习;1996年05期
8 王文松;;宗廷虎教授的中国修辞学研究[J];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9 姚亚平;中国修辞学的理论建设与刘焕辉的理论意识[J];江西社会科学;1992年04期
10 温科学;中国古代修辞学属于哲学——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修辞学(之一)[J];修辞学习;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延新;;推动中国修辞学走向新纪元——读《修辞学通论》[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王希杰;;修辞研究,修辞学史,修辞学评论[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3 范玉柱;;继往开来又一春——读王希杰《修辞学导论》[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谭汝为;;修辞研究与“博客”牵手[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5 孟建安;;《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的特点与价值[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中国修辞学会全国文学语言研究会2002年学术会议纪要[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7 郭焰坤;;中华元典修辞学思想文质观探微[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8 郑庆君;谭琳;向琼;;推陈创新语坛典范 博大精深三一特色——《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及王希杰学术思想座谈纪要[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陈炯;;修辞学界的江苏学派[A];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暨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施发笔;;探索的历程 科学的结晶——评《王希杰修辞学论集》[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冠连 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副会长 中西语言哲学研究会会长;中国修辞学路向何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谭学纯 系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点学科带头人 文学语言学博士点学科带头人;“修辞学转向”与中国修辞学的方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马美著;汉字修辞:修辞学新突破[N];光明日报;2007年
4 陈瑜因;语词的力量,在于记忆这个时代[N];解放日报;2004年
5 通讯员 王树丰 记者 徐华;中国话语语言学研究会成立[N];河北日报;2006年
6 陈光磊;何必再来“倒装”?[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谢震霖;两岸语汇交融助推汉语发展[N];文汇报;2006年
8 缪迅;大学生中文教育必须进一步得到重视[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9 白洁邋侯雪静;翻译成中国文化输出瓶颈[N];文学报;2007年
10 谭学纯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修辞学:“交叉学科”抑或“跨学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马晓红;陈望道对中国语法修辞研究的历史贡献[D];复旦大学;2005年
2 赵英玲;汉语冲突话语语用修辞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马景秀;新闻话语意义生成的系统功能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4 李华;《左传》修辞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卢小军;国家形象与外宣翻译策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6 曹磊;翻译的修辞符号视角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胡洁;建构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薛婷婷;我国对外报道新修辞情境理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9 窦卫霖;中美官方话语的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华念;人民日报国际评论的语体风格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2 陶金;零度偏离理论视角下的微博修辞研究[D];渤海大学;2013年
3 王自若;国家形象传播的话语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4 吾买尔江·依不拉音;“乐师传”的修辞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5 柳莹;《说苑》修辞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6 段钰;对诡辩的修辞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7 潘正方;博客标题的修辞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8 杨春晴;现代汉语缩略语的修辞、认知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雪青;北京饭店名称的修辞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10 孔亚飞;《孟子》修辞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503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650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