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河南方言应答词“中”和“管”的地理分布及社会变异

发布时间:2017-08-13 12:12

  本文关键词:河南方言应答词“中”和“管”的地理分布及社会变异


  更多相关文章: 方言应答词 “中”和“管” 地理分布 社会变异 发展趋势


【摘要】:河南方言应答词里除了代表词“中”,还有另一重要词语“管”,它们都可以表“可以,肯定”之义。本文主要在社会语言学语言变异理论的指导下,采用咨询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应答词“中”和“管”的使用地理分布及社会变异做出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一、“中”和“管”的分析。“中”有“可,行,成”之意至少始于汉代,河南方言取其褒义特征做应答;“中”具有赞赏赞同功能、应允功能、确认功能、礼貌功能、让步功能、反语功能、话语衔接功能等使用功能。“管”表“成,行,好”之意始于何时不明,但江苏、安徽一带也有将其作为应答词的用法,它除了不具备反语功能外,具备上述所有应答功能。二、“中”和“管”地理分布图的绘制。通过对河南18个市126个行政区划单位4次调查,我们绘制出了“中”和“管”的使用地理分布图,图示表明总体上形成了三个比较有规律的地域层次,即从西到东,只说“中”——“中/管”并存——只说“管”。整个河南的北部、西部、中部、和西南部都是说“中”的地带;在河南的最东部、东南部一带形成了说“管”的地带;而处于中部、东部的一带则是“中/管”并存的地带。三、“中”和“管”的社会变异。此次调查以开封市区——杞县县城——付集镇田村为点,通过具体的问卷调查、现场咨询和个别访谈等形式,调查了语言使用者的语言使用、语言倾向和语言评价,同时结合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及有无外出经历等社会变量对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调查显示:“中”的使用居于绝对主导地位,“管”字主要在农村用的多,从农村到县城再到城市,“管”慢慢向“中”靠拢。职业、外出经历跟“中/管”的使用并没有太大关联,一般受教育程度高的人说“管”的比较少,老年人说“管”的多,同时也觉得“中/管”好听。女性比男性更易说“管”,却比男性觉得“中/管”不好听。总体上,出现了“管”向“中”;“管”向“好,行”;“中”向“好,行”变化的趋势。
【关键词】:方言应答词 “中”和“管” 地理分布 社会变异 发展趋势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72.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绪论9-14
  • 1.1 问题的提出9-10
  • 1.2 研究现状10-12
  • 1.2.1 语言变异的研究现状10-11
  • 1.2.2 “中”和“管”的研究现状11-12
  • 1.3 研究构想12
  • 1.4 研究方法12-13
  • 1.5 研究意义13-14
  • 第二章 “中”和“管”的意义及功能对比14-26
  • 2.1 河南话的应答词14
  • 2.2 “中”14-18
  • 2.3 “管”18-23
  • 2.4 “中”和“管”的比较23-26
  • 第三章 “中”和“管”的地理分布26-37
  • 3.1 资料的搜集26-27
  • 3.2 “中”和“管”地理分布图的绘制27-35
  • 3.3 分布规律探究35-37
  • 第四章 “中”和“管”的社会变异37-56
  • 4.1 调查简介37-40
  • 4.2 “中”和“管”的总体使用情况40-44
  • 4.2.1 语言使用40-42
  • 4.2.2 语言倾向42-43
  • 4.2.3 语言评价43
  • 4.2.4 小结43-44
  • 4.3 社会变量对 “中/管”的使用影响44-52
  • 4.3.1 性别44-45
  • 4.3.2 年龄45-47
  • 4.3.3 受教育程度和职业47-50
  • 4.3.4 外出经历50-51
  • 4.3.5 小结51-52
  • 4.4 分析与讨论52-56
  • 4.4.1 地域对 “中/管”使用情况的影响52-53
  • 4.4.2 语言态度与语言使用53-54
  • 4.4.3 人口流动对语言使用的影响54-56
  • 第五章 结论及余论56-59
  • 5.1 主要研究结论56-57
  • 5.2 “中”和“管”的发展趋势57-59
  • 注释59-60
  • 参考文献60-63
  • 附录163-65
  • 附录265-69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69-70
  • 后记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湖北人才地理分布统计表[J];湖北档案;1988年01期

2 韩茂莉;北宋黄河中下游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地理分布[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9年02期

3 袁宝洲;日本语の地理分布を规定してぃる要因につぃて[J];昆明工学院学报;1994年S1期

4 高林强;刘锡涛;;福建清代人才地理分布研究[J];福建地理;2006年02期

5 杨璧菀;;标话的名称由来及地理分布[J];贺州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6 罗自群;;汉语方言“著”类持续标记的地理分布特点[J];语言研究;2011年02期

7 任美锷;我对于“四川省农作物生产力的地理分布”一文的检讨[J];地理学报;1952年Z1期

8 王福麟,陈进明,赖荣兴;褐马鸡古今地理分布的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3期

9 曹尔琴;;三国屯田的地理分布[J];唐都学刊;1988年02期

10 刘焕金 ,苏化龙 ,郭萃文 ,谷祖玉;山西省褐马鸡现今地理分布[J];运城高专学报;199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诗宝;孙儒泳;马广智;刘^,

本文编号:6672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6672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7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