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判断性事件的句法语义分析
本文关键词:现代汉语判断性事件的句法语义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事件 判断动词 论元 补足语 语法研究 谓词性成分 立体观察 信息焦点 焦点标记 动词选择
【摘要】:正论文从语法研究的组形、释义和传息三个角度,对判断性事件进行了多角立体观察和分析,将"是"界定为能够标记焦点、表示判断的提升动词:从组形上说,"是"是一个提升动词;从释义上说,它表示判断,判断其前后成分之间的关系;从信息传递角度来说,它是一个焦点标记,标记居于其后的成分为信息焦点。认为判断性事件均由表示判断的提升动词选择一个子句作为其补足语,且补足语中常常含有空语类。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
【关键词】: 事件 判断动词 论元 补足语 语法研究 谓词性成分 立体观察 信息焦点 焦点标记 动词选择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论文从语法研究的组形、释义和传息三个角度,对判断性事件进行了多角立体观察和分析,将“是”界定为能够标记焦点、表示判断的提升动词:从组形上说,“是”是一个提升动词;从释义上说,它表示判断,判断其前后成分之间的关系;从信息传递角度来说,它是一个焦点标记,标记居于其后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国怀;;“不是”辩[J];思维与智慧;1988年06期
2 江胜利;《论语》中“是”的辨析——并论“是”作判断词的演变[J];黄山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邵敬敏;;动量词的语义分析及其与动词的选择关系[J];中国语文;1996年02期
4 金鹏;藏语拉萨话判断动词和存在动词的用法[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5 刘晓玲;;《史记》中的“是”字研究[J];孝感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6 艾兰;;“是……的”结构的两种分析及其区分方法[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7 周炜;藏语助动词yin的功能及其比较——关于《米拉日巴传》判断动词的思考[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8 马莉;从论元角度看“王冕死了父亲”[J];外语教学;2003年03期
9 萧国政;试论21世纪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内涵构成与发展选择[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陈建文;;动词复制现象的句法语义模式[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振来;;语义功能语法的应用价值研究[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2 关润池;赵怿怡;;汉语口语依存树库中特殊结构处理[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祁艳;;“自V”结构中“自”的浅谈[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蔡红录;周静;;古汉语语法和语序研究综述[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赵明慧;;也谈“复合动趋式+宾语”句式[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达信;;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评邹韶华先生的《语用频率效应研究》[A];黑龙江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杨晓军;;英汉语中动结构式类型划分及其内在承继关联的认知分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肖岚;;王希杰老师授课笔记摘录[A];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暨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王世凯;;语义功能语法的结构主义阐释[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10 姚婷;;衔接语“看起来”的功能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一新;汪维辉著《<齐民要术>词汇语法研究》评介[N];语言文字周报;2008年
2 马庆株;语法理论意识走向自觉[N];中华读书报;2004年
3 张青;基于汉字的汉语信息语法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8年
4 江蓝生;学术的根子是爱国[N];中国教育报;2000年
5 姚莉;汉语语法化的前世今生[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江蓝生出席北方语言研究院成立揭牌仪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7 西南大学文学院 肖梅旎;从“沛公军霸上”说起[N];学知报;2011年
8 腾慧群;索绪尔学说在中国[N];中华读书报;2002年
9 宗守云 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语言研究创新重事实、现象、理论与应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河南平顶山市二中 李晓红;中古汉语副词“分别”的虚化[N];学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承峰;现代汉语“语用数”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2 卢军羽;英汉动后论元事件交替现象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3 阮桂君;宁波方言语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缪俊;现代汉语句嵌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姜红;与陈述、指称相关的现代汉语语法现象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6 李来兴;宋元话本动词语法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7 谢都全;论元实现和事件结构:动词短语句法[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8 蔡英杰;《孙子兵法》语法研究[D];安徽大学;2003年
9 彭兰玉;衡阳方言语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曾骞;现代汉语系词“是”与几个相关问题[D];南开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光伟;“S+V_j+什么+O”构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郑蔓威;现代汉语“是”字句[D];黑龙江大学;2001年
3 孙洪波;副词附加语的句法语义接口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4 黄雪斌;“有什么X(的)?”构式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5 李海娟;《孟子》“有”字句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6 刘增慧;朱德熙语法研究综论[D];云南大学;2012年
7 任乐雅;《诗经》动词语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8 刘燕君;“使”字句与“把”字句的动力意象图式比较[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9 贾姗;“实在(adv.)+是+X”结构略论[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刘慧丽;基于语料库的《红楼梦》“就是”探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425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742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