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摹状类派生词研究
本文关键词:现代汉语摹状类派生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摹状 派生词 类词缀 “X状/样/形/型”
【摘要】:汉语是一种缺乏形态变化的语言,汉语构词主要以词根复合法为主,复合词研究较为活跃,而派生构词相对不占优势,形态构词研究很少。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各领域的蓬勃发展,新概念新现象层出不穷,一类摹状类派生词呈现迅速增长的趋势,摹状类派生词在日常交际中广泛使用,它以相关情状为前提,以特定语境为依据,以联想心理为基础,表现手段灵活多样,丰富了传统汉语的表义方式。迄今为止,此类摹状类派生词的研究只零星散见于篇什。汉语摹状类派生词指的是带有描摹性状、意义及成分的一类派生词,是由具有实际意义的实词性成分,后附描摹性质的类词缀所构成。本文主要以“x状、样、形、型”四类摹状类派生词为例。根据摹状类派生词中“x”的音节数量,可分为单音节、双音节和多音节三类,双音节成分与“状、样、形、型”等类词缀构成派生词,在摹状类派生词中最为常见。多音节中多见成语和习语类成分;根据摹状类派生词中“X”的结构类型,双音节成分可分为主谓式、联合式、动宾式、偏正式和补充式五类,多音节成分可分为主谓式、联合式和偏正式三类;根掘摹状类派生词中“X”的功能类型,可分为名词性、形容词性和动词性三类,其中,形容人的外表特征、形象气质的名词及具有代表性的、广为人知的人名、物名都可以直接充当“X”,少数抽象名词和集体名词不能充当“x”,描摹人物表情类、事物样貌类、动作状态类及陈述事实类的形容词性“x”较常见,动词性“X”中一类本身就带摹状成分的“摹状动词”较为特殊。从摹状类派生词的句法功能来看,作句中定语和宾语成分是四类摹状类派生词的最典型分布情况,同时也存在各自个性的句法功能。从摹状类派生词的摹状功能来看,以认知语义学的隐喻理论为基础,摹状类派生词衍生出摹人和摹物、摹实与摹虚两大功能。摹状类派生词的摹状功能在日常交际过程中有着三点突出作用:一是可以真实地描摹事物的特征;第二,可以形象生动地刻画人物;第三,能够渲染烘托气氛,强化艺术感染力。在对摹状类派生词的构成及其主要功能进行共时描写的基础上,从历时角度考察它们的演变过程,可以对现代汉语摹状类派生词的功能作出更为充分的解释。
【关键词】:摹状 派生词 类词缀 “X状/样/形/型”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46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8
- 绪论8-13
- 一、研究对象及研究意义8-10
- (一) 研究对象8-10
- (二) 研究意义10
- 二、研究成果综述10-11
- (一) 关于摹状类词语理论的研究10-11
- (二) 关于“X状”等摹状类词语的研究11
- 三、研究方法、创新点及语料来源11-13
- (一) 计量统计与对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11-12
- (二) 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的方法12
- (三) 创新点12
- (四) 语料来源12-13
- 第—章 摹状类派生词的构成13-29
- 第一节 摹状类派生词中“X”的音节数量14-17
- 一、单音节“X”14-15
- 二、双音节“X”15-16
- 三、多音节“X”16
- 四、小结16-17
- 第二节 摹状类派生词中“X”的结构类型17-25
- 一、双音节“X”17-20
- (一) 主谓式17
- (二) 联合式17-18
- (三) 动宾式18-19
- (四) 偏正式19
- (五) 补充式19-20
- 二、多音节“X”20-22
- (一) 主谓式20-21
- (二) 联合式21
- (三) 偏正式21-22
- 三、其他22-24
- 四、小结24-25
- 第三节 摹状类派生词中“X”的功能类型25-29
- 一、名词性“X”25-26
- 二、形容词性“X”26-27
- 三、动词性“X”27
- 四、小结27-29
- 第二章 摹状类派生词的句法功能29-42
- 第一节 摹状类派生词“X状、X样”的句法功能29-35
- 一、“X状、X样”的典型分布29-33
- (一) 作宾语29-31
- (二) 作谓语31-32
- (三) 作定语32-33
- 二、“X状、X样”的非典型分布33-34
- (一) 作其他动词的宾语33-34
- (二) 作介词宾语34
- (三) 作状语34
- 三、小结34-35
- 第二节 摹状类派生词“X形、X型”的句法功能35-42
- 一、“X形、X型”的典型分布35-39
- (一) 作动词宾语35-37
- (二) 作介词宾语37-38
- (三) 作定语38-39
- 二、“X形、X型”的非典型分布39-40
- (一) 作状语39-40
- (二) 作主语40
- 三、小结40-42
- 第三章 摹状类派生词的摹状功能及演变过程42-56
- 第一节 摹状类派生词的摹人和摹物功能42-46
- 一、摹状类派生词的摹人功能42-44
- (一) 描摹人物的样貌、表情和神态43
- (二) 描摹人物的行为和举止43-44
- 二、摹状类派生词的摹物功能44-46
- (一) 描摹动物的举动或神情44-45
- (二) 描摹事物的外形和式样45-46
- 三、小结46
- 第二节 摹状类派生词的摹实和摹虚功能46-48
- 一、摹状类派生词的摹实功能46-47
- 二、摹状类派生词的摹虚功能47-48
- 三、小结48
- 第三节 摹状类派生词的演变过程48-56
- 一、摹状性类词缀“状”的形成与发展49-50
- 二、摹状性类词缀“样”的形成及发展50-52
- 三、摹状性类词缀“形”的形成及发展52-54
- 四、摹状性类词缀“型”的形成及发展54-55
- 五、小结55-56
- 结语56-59
- 参考文献59-62
- 致谢62-6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64-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和平;摹状词略说[J];江汉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2 陈晓平;簇摹状词与开放集合[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1年05期
3 贾国恒;;摹状词与专名的关系解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4 谢佛荣;;从《论指称》看两种摹状词理论[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5 李瑞青;;摹状词理论的哲学探究[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6 陈嘉明;;专名、摹状词与葛梯尔问题[J];世界哲学;2008年06期
7 刘作;;摹状词理论对空名问题的解决[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田晓娣;;摹状词理论探析[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9 张汉生;专名与摹状词关系略论[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10 张力锋;专名的摹状词理论初探[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安民;;摹状词及其一般性[A];逻辑研究文集——中国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2 张安民;;罗素摹状词理论初探[A];逻辑教学·知识创新·素质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张家龙;;罗素的摹状词理论述评[A];全国逻辑讨论会论文选集[C];1979年
4 周柏乔;;论表述[A];第三次金岳霖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夏年喜;;论斯特劳森对罗素摹状词理论的评价[A];逻辑教学·知识创新·素质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张灏;;代罗素反驳唐纳南—论摹状词的指称性使用[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7 王晋瑞;;关联理论视阈下的摹状词指称赋值研究[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啸华;罗素摹状词理论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柏程伟;现代汉语摹状类派生词研究[D];扬州大学;2015年
3 黄勤;摹状词理论的历史、现状与未来[D];西南大学;2010年
4 张利芳;摹状词理论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杨玲;摹状词理论及其发展[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6 李娟;摹状词理论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罗欢;罗素摹状词理论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8 王潇;现代摹状词研究的主要形态与基本特征[D];燕山大学;2008年
9 曹雪;基于顺应理论的摹状词指称分析[D];黑龙江大学;2012年
10 聂楚松;罗素的摹状词理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492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849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