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裁分析的中英学者工程类学术论文引言语块对比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体裁分析的中英学者工程类学术论文引言语块对比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学术论文引言 体裁分析 语块结构及功能 工程类学术论文
【摘要】:自2009年首届“全国语言语块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召开以来,语块的相关研究受到国内语言学领域的关注。语块学习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也得到重视。语块和其相关理论研究及教学实践也在逐渐增多。学术论文引言部分是论文的高度概括,有限的词数写作传达给读者特定的交际目的。因此,语块对于实现引言写作目的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本文在体裁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语料库分析软件Ant Conc,对120篇中国学者和英语国家学者发表的工程类学术文章引言中三至五词语块进行提取,并对语块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回答两个主要研究问题:①中英学者在引言中使用的语块数量,结构和功能分别是什么?有何不同点和相似点?②中英学者在引言每个语步里,如何使用语块来实现各语步的交际目的?研究显示,中英学者引言体裁结构基本与CARS模型一致。(1)中国学者使用语块类型总量小,而英语国家学者语块使用类型是其近三倍。相比四词和五词语块,三词语块为中英学者使用数量较多的语块。这些语块大多为名词结构、介词结构和动词结构。同时,研究发现,中英学者使用频率较高的前十个语块中,有七个语块是相同的。这些高频语块中,名词结构多用作指称功能,介词结构多具有文本构建功能。(2)对语步语块的分析结果显示,中英学者在第一和第三语步里均使用特定的语块,用来实现该语步的交际目的。例如,引言第一语步旨在确立研究领域,语步里出现了特有的one of the most和the most important等语块。第三语步目的在于占据研究地位,指出研究目的,出现了其特有的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of the study was to等展开写作目的的语块。而在第二语步中,中英学者没有使用特定的语块来提出研究差距或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从而帮助实现该语步的交际目的。同时,研究发现,一些语块比如as well as,due to the和in order to等重复出现在两个或三个语步中。这些语步没有明显的发起语步写作的功能。本研究通过对语块的频率、结构和功能的多维度分析,探讨了工程类中英学者引言写作语块使用的特点,发现其不同点和相似点,旨在帮助母语为非英语的学者深入地了解语块类别和功能以及语块在引言写作中的运用特点,以便有效地实现引言写作的交际目的。同时,本研究为语块教学和引言写作教学提供理论依据,丰富语块教学和体裁教学的内容,并对该领域的研究者进行学术论文引言写作具有参考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学术论文引言 体裁分析 语块结构及功能 工程类学术论文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5;H315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ABBREVIATIONS8-9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9-13
- 1.1 Research Background9-10
- 1.2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10-11
- 1.3 Purpose and Questions of the Research11
- 1.4 Outline of the Study11-13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3-27
- 2.1 An Overview of Lexical Bundles13-19
- 2.1.1 Definition of Lexical Bundles13-15
- 2.1.2 Classification of Lexical Bundles15-17
- 2.1.3 Previous Studies on Lexical Bundles17-19
- 2.2 Genre and Genre Analysis19-21
- 2.2.1 Definition of Genre19
- 2.2.2 ESP Genre Analysis19-20
- 2.2.3 Move and Step in ESP Genre Analysis20
- 2.2.4 RA Introduction as a Genre20-21
- 2.2.5 Previous Genre Studies on Engineering RA Introductions21
- 2.3 Relations between Lexical Bundles and Introduction Move21-23
- 2.4 Theoretical Framework23-27
- 2.4.1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Lexical Bundles23-25
- 2.4.2 Swales’ CARS Model25-27
- Chapter Three Research Methodology27-36
- 3.1 Data Collection27-28
- 3.1.1 Sources of Data27-28
- 3.1.2 Data Collection Principles28
- 3.2 Research Methods28
- 3.3 Research Procedure28-29
- 3.4 Pilot Study29-35
- 3.5 Summary35-36
- Chapter Four Results and Discussion36-55
- 4.1 Generic Structure of the Corpus Texts36-39
- 4.1.1 Generic Structure of the Introduction Written by CWs36-37
- 4.1.2 Generic Structure of the Introduction Written by WESCs37-39
- 4.2 A Comparison of Lexical Bundles in the Corpus39-41
- 4.2.1 Lexical Bundles Identified in the Introduction Written by CWs: Type and Structure39-40
- 4.2.2 Lexical Bundles Identified in the Introduction Written by WESCs : Type and Structure40-41
- 4.3 Similarities in the Use of Lexical Bundles by CWs and WESCs41-46
- 4.3.1 Top Ten Lexical Bundles41-42
- 4.3.2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op Ten Lexical Bundles42-46
- 4.4 Differences of the Use of Lexical Bundles by CWs and WESCs46-48
- 4.4.1 Types of Lexical Bundles in the Corpus46-47
- 4.4.2 Structure of Lexical Bundles in the Corpus47-48
- 4.5 Types and Functions of Lexical Bundles in Each Move of RA Introductions48-54
- 4.5.1 Types of Lexical Bundles in Each move of RA Introductions48-53
- 4.5.2 Functions of Lexical Bundles in Each Move of RA Introductions53-54
- 4.6 Summary54-55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55-58
- 5.1 Major Findings of the Study55-56
- 5.2 Implications of the Study56-57
- 5.3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57-58
- Acknowledgments58-59
- References59-63
- Appendix63-67
- A. A List of Lexical Bundles Used by Chinese Writers63-64
- B. A List of Lexical Bundles Used by Writers from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64-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首届全国语言语块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一号通知)[J];外语电化教学;2008年05期
2 ;首届全国语言语块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通知(第一号)[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8年04期
3 ;首届全国语言语块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一号通知[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04期
4 ;首届全国语块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J];外语研究;2008年03期
5 ;首届全国语言语块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一号通知)[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6 周勤;;不同投入量的任务对语块习得的影响[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杨金华;;论语块的特点、性质认定及作用[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毕会英;赵玉玺;;语块在整合传统与现代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中的应用[J];现代交际;2009年10期
9 王立非;陈香兰;;语言语块教学与研究在中国的进展——“首届全国语言语块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10 张律;张智雄;;语块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J];琼州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强;詹卫东;任海波;;构建大规模的汉语语块库[A];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全国第六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邱丽娜;;从语块学习与重复模仿谈大学英语口语教学[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洪蕾;;语块理论在创新大学英语中的运用[A];传承创新 跨越发展——2012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第三分会场暨贵州省外语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洪蕾;;语块理论在创新大学英语中的运用[A];贵州省外语学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程葳;邱立坤;;限定领域汉英口语双语语块库的构建[A];中文信息处理前沿进展——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二十五周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翟玉玺;;准中级汉语口语中的语块产出研究[A];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3年
7 周玉;宗成庆;徐波;;基于多层过滤的统计机器翻译[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宋慧曼;程葳;;关于双语语块规范的几个问题[A];民族语言文字信息技术研究——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钱娟;王立非;;“CCTV杯”英语演讲中的语块对比研究[A];全球化中的英语演讲:挑战与创新——首届全国英语演讲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梁颖红;;真实语料下基于多Agent分布式英语[A];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2009)[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周荣;英语情绪类语块认知隐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2 石洛祥;中国英语学习者惯用语块习得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李慧;现代汉语“V_单+NP”语块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4 甄凤超;基于语料库的中国英语外语学习者口语交际能力研究:COLSEC中的预构成语块、图式、语用特征及策略[D];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丹;“俗话说”的多角度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2 孟萌;语块教学对不同学习风格高中生英语写作效果的实证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3 王雪(Snow);语块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4 焦扬;语块与高三年级学生的英语口语流利性的相关性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5 邱佳静;语块在小学生阅读中的作用:眼动研究的证据[D];闽南师范大学;2015年
6 毕晋;反问构式“X的什么Y”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7 郭瑜;语块教学法在对外汉语初级听力教学中的应用[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8 郑媛媛;基于语料库的中国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及美国国情咨文语块对比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9 冯志茹;基于语块的汉语韵律短语边界识别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10 刘琰;中英科技文中语块使用对比分析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9157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915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