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留学生“人家”多种用法习得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级留学生“人家”多种用法习得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人家 多种用法 偏误分析 习得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
【摘要】:“人家”是现代汉语口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汇。具有名词性含义和代词性含义。名词性含义简单,易掌握,但是其代词性含义因为可能指代的对象繁多,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分析,较难掌握。我们的研究综合语料库统计结果和问卷调查结果,试图了解中级留学生对“人家”的习得情况,进一步掌握其习得顺序以及在我们的教学中可以改进的方面。第一章为绪论,阐述了我们选择这个语言点进行研究的原因,研究的范围、内容以及意义,还有三种理论基础,最后还说明了本研究的语料来源。第二章为研究述评,主要从两个方面来阐述,即针对现代汉语语言本体的研究和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对于“人家”多种用法的研究,学界已经有了丰硕的成果,还有很多研究将“人家”与其他相近的词汇进行比较,但是极少有人将本体研究的成果应用到第二语言教学上面。我们梳理了现代汉语本体研究中各家对“人家”的归类和解释,并对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仅有的一份关于“人家”用法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第三章是针对样本内中级留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及分析,我们考察了国际交流学院四个班的中级留学生对“人家”多种用法的掌握情况,也对中介语语料库中的偏误语料进行了分析,并将统计分析结果放在一起进行了对比,得出如下结论:1.中级留学生对“人家”多种用法的习得效果存在不均衡现象;2.对于“人家”多种用法的习得,男女生的习得效果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3.中级前段和中级后段在“人家”一词使用上偏误率的差别不大。第四章我们从“分梯度进行讲解”、“情境教学法”、“重视交际性练习”、“注意讲授方法”以及“正确面对学生的回避心理”这五个角度分别给出教学建议,希望能够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人家 多种用法 偏误分析 习得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95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9
- 第一章 绪论9-12
- 一、选题缘起9
- 二、研究范围与内容9
- 三、研究意义9-10
- 四、理论基础10-11
- (一)第二语言习得理论10
- (二)偏误分析理论10
- (三)中介语理论10-11
- 五、语料来源11-12
- 第二章 “人家”用法研究述评12-17
- 一、“人家”的用法本体研究12-15
- (一)关于归类的研究12-13
- (二)关于用法的研究13-15
- 二、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研究15-17
- 第三章 问卷设计及分析17-31
- 一、调查目的与对象17-18
- 二、内容设计18
- 三、实施步骤18-19
- 四、调查结果分析19-21
- (一)问卷回收情况19
- (二)问卷统计与分析19-21
- 五、问卷试题解析21-25
- 六、调查结果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偏误对比分析25-31
- (一)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人家”偏误分析25-29
- (二)调查结果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偏误对比分析29-31
- 第四章 教学建议31-34
- 一、对“人家”多种用法进行分梯度分阶段讲解31
- 二、使用情境教学法31-32
- 三、重视学生的交际性练习32
- 四、注意讲授方法及态度32-33
- 五、正确面对学生的回避心理33-34
- 参考文献34-37
- 附录37-3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39-41
- 致谢4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德鑫;对外汉语教学五十年——世纪之交的回眸与思考[J];语言文字应用;2000年01期
2 郑艳群;关于建立对外汉语教学多媒体素材库的若干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2000年03期
3 崔宁;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0年08期
4 李泉;;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北京地区分会第二届学术年会召开[J];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01期
5 郑艳群;;课堂上的网络和网络上的课堂——从现代教育技术看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J];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04期
6 于克凌;试论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J];人文杂志;2001年05期
7 张恒军;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东北分会召开东北地区第二届学术研讨会[J];语言文字应用;2001年01期
8 舒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1年03期
9 王恺;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定位刍议[J];中国高教研究;2001年08期
10 罗丽;语体意识与对外汉语教学[J];中国高教研究;200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燕;;新词语的研究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陆俭明;;增强学科意识,发展对外汉语教学[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文涛;;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体会与建议[A];哈尔滨工业大学首届“老有所为”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崔希亮;;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5 赵春秋;;关于研发对外汉语教学教具的设想[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曾莹莹;;浅谈趣味性原则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以2011年暑期“加州班”中一班为例[A];第五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7 周志彬;汤朝晖;谢克庆;;加强对外汉语教学,促进中医药对外教育[A];首届国学国医岳麓论坛暨第九届全国易学与科学学会研讨会、第十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吴铮;;国学教育与对外汉语教学浅论[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9 江海漫;;论对外汉语教学中对偶辞格切入的可行性——读王希杰《修辞学通论》有感[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10 赵延军;;对外汉语教学与词语辨析[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双;对外汉语教学重塑中国“软实力”[N];中国国门时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殷泓 整理;大力支持民间力量参与对外汉语教学[N];光明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雷新;俞敏洪:让民间力量参与对外汉语教学[N];人民政协报;2010年
4 记者 章红雨;两岸学术机构合作出版对外汉语教学指导书籍[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5 马国彦;民国时期的对外汉语教学琐谈[N];中华读书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李静;对外汉语教学的喜与忧[N];中国文化报;2002年
7 施光亨;对外汉语教学的由来[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8 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前景广阔[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9 高雁;对外汉语教学前景广阔[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10 李润新;对外汉语教学也应走自主创新之路[N];语言文字周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唐智芳;文化视域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2 甘瑞瑗;国别化“对外汉语教学用词表”制定的研究:以韩国为例[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3 芮茵;扶助式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D];厦门大学;2008年
4 王骏;字本位与认知法的对外汉语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周新玲;词语搭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6 袁振华;香港南亚裔学生中文学习的困境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韩秀娟;基于动态流通语料库的通用词语用字研究及字词语关系考察[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静;“了”的用法与对外汉语教学[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赵子健;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乐;对外汉语教学文化定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永涛;语文新课改给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孔军;儿化词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陶国霞;浙江省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战略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刘璐;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分析与建议(2001年-2010年)[D];山东大学;2011年
8 宋佳;博客辅助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9 袁宵;对外汉语教学引入流行文化元素的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张瑞杰;信息技术与对外汉语教学的整合研究初探[D];河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932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093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