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助动词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9 13:09
				
				
				
				
				本文关键词:《聊斋志异》助动词研究
【摘要】:学界对助动词的范围、划定标准和基本语法功能等一直没有统一的意见。本文试图对明清时期文言小说《聊斋志异》中的助动词进行穷尽性的统计和描写,详细考察文本中出现的“可以”“可1”“能”“得”“足”“堪”“敢”“肯”“忍”“要”“欲”“愿”“屑”“当”“须”“宜”“应”“可2”等18助动词。对《聊斋志异》中助动词的语法特点一一进行说明,对现代汉语助动词的研究起一定的参考作用。论文主要分以下部分:一、绪论部分对《聊斋志异》的研究价值及现状进行说明,提出自己的研究方法。对助动词进行非全面的综述,主要列数学界对助动词的名称、含义、划定标准、类属等方面的研究,总结前人典型的研究成果,在对其充分吸取之上确立助动词的概念,类属划分以及划定标准。将《聊斋志异》中的助动词分为可能、意愿、应当三类。二、在细致分类的基础上,对《聊斋志异》中出现的助动词进行详尽的统计分析和描写,考察每个助动词的具体使用情况总结出其语法特征。此外对助动词的各种句法形式,如否定形式、连用等进行初步的考察和研究。三、分析《聊斋志异》助动词的语义基础,对该文本中助动词的义素进行区分和划类。并在举例的基础上,对每一类助动词的义素进行了分析。四、比较《聊斋志异》助动词的不同句法形式及其使用情况。对助动词的一些重要问题作初步讨论。
【关键词】:助动词 聊斋志异 共时 语法特点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46.2
【目录】:
- 致谢3-4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前言9-21
 - 0.1 研究对象9-10
 - 0.2 研究现状和研究目的10-13
 - 0.2.1 二十世纪以来近代汉语助动词的研究现状10-12
 - 0.2.2《聊斋志异》的研究现状12-13
 - 0.2.3 研究目的13
 - 0.3 研究方法13-14
 - 0.3.1 研究方法13-14
 - 0.3.2 本文凡例14
 - 0.4 助动词的界定等问题14-21
 - 0.4.1 助动词的名称问题14-15
 - 0.4.2 助动词的词性问题15
 - 0.4.3 助动词的界定问题、范围和分类15-21
 - 第一章 《聊斋志异》助动词的句法研究21-60
 - 1.1 可能类助动词的句法结构分析22-33
 - 1.1.1 可以22-24
 - 1.1.2 可124-26
 - 1.1.3 能26-29
 - 1.1.4 得29-31
 - 1.1.5 足31-32
 - 1.1.6 堪32-33
 - 1.2 意愿类助动词的句法结构分析33-44
 - 1.2.1 敢33-35
 - 1.2.2 肯35-37
 - 1.2.3 忍37-38
 - 1.2.4 要38-40
 - 1.2.5 欲40-41
 - 1.2.6 愿41-43
 - 1.2.7 屑43-44
 - 1.3 应当类助动词的句法结构分析44-51
 - 1.3.1 当44-46
 - 1.3.2 须46-47
 - 1.3.3 宜47-48
 - 1.3.4 应48-49
 - 1.3.5 可249-51
 - 1.4 连用的助动词的句法结构分析51-55
 - 1.4.1 表可能类连用51-52
 - 1.4.2 表意愿类连用52
 - 1.4.3 表应当类连用52-54
 - 1.4.4 表可能类与表应当类连用54-55
 - 1.4.5 表意愿类与表可能类连用55
 - 1.5《聊斋志异》助动词分析55-60
 - 1.5.1 各类助动词的使用情况较不均衡56-57
 - 1.5.2 与助动词搭配的否定副词各具特色57-60
 - 第二章《聊斋志异》助动词的语义研究60-77
 - 2.1《聊斋志异》中助动词的语义概况60-63
 - 2.1.1《聊斋志异》助动词的语义基础60-61
 - 2.1.2《聊斋志异》助动词的义素分析61-63
 - 2.2 表可能类的助动词的语义分析63-69
 - 2.2.1 可以63-64
 - 2.2.2 可164-65
 - 2.2.3 能65-66
 - 2.2.4 得66-67
 - 2.2.5 足67-68
 - 2.2.6 堪68-69
 - 2.3 表意愿类的助动词的语义分析69-73
 - 2.3.1 敢69-70
 - 2.3.2 肯70
 - 2.3.3 忍70-71
 - 2.3.4 要71
 - 2.3.5 欲71-72
 - 2.3.6 愿72
 - 2.3.7 屑72-73
 - 2.4 表应当类的助动词的语义分析73-77
 - 2.4.1 当73-74
 - 2.4.2 须74
 - 2.4.3 宜74-75
 - 2.4.4 应75
 - 2.4.5 可275-77
 - 第三章 对《聊斋志异》助动词其他问题的讨论77-90
 - 3.1 与同时期典籍助动词的使用情况比较77-79
 - 3.1.1 助动词有典型和非典型之分77-78
 - 3.1.2 与同期典籍助动词有明显差异78-79
 - 3.2 肯定和否定形式的使用情况79-83
 - 3.2.1 部分助动词能进入“X不X”结构80-81
 - 3.2.2 否定形式较为多样81-82
 - 3.2.3 肯定和否定形式使用情况有一定的承古性82-83
 - 3.3 助动词连用的情况83-85
 - 3.3.1 助动词连用形式有典型和非典型之分84-85
 - 3.3.2“当”“可”在助动词连用中出现频率较高85
 - 3.4 修饰助动词的副词85-90
 - 3.4.1 修饰助动词的副词种类齐全85-88
 - 3.4.2 出现副词多类的现象88-90
 - 结语90-9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92-93
 - 参考文献93-9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涂海强;;《聊斋志异选》“是”字用法分析[J];语文学刊;2006年16期
2 赵丕杰;论“可”并非但表被动更非表被动的助动词[J];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彭利贞;现代汉语情态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1130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11309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