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的东方语言文化观与日本
本文关键词:章太炎的东方语言文化观与日本
更多相关文章: 章太炎 语言文化观 身份确认 亚洲同盟 大日本主义
【摘要】:章太炎对东方语言文字有着自己独到的认识,他将语言文字与国家存亡联系在一起,语言文字不仅是民族文化之根,代表着一国的"文化身份",也是将亚洲各国团结一起抵制西方文化入侵的纽带工具。章太炎对东方语言的认识,以及其东方语言文化观的形成和建立,与近代日本政治文化背景有着复杂的关联。研究章太炎的近代东方语言文化观与日本之间的联系,这对全面认识章太炎的思想和此期复杂的东方时代格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关键词】: 章太炎 语言文化观 身份确认 亚洲同盟 大日本主义
【基金】: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近代中国文学史写作中的日本影响研究(11YBA066)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2M511726)
【分类号】:H0-0
【正文快照】: 一东方语言文字与“身份确认”章太炎认为语言文字是一国的精神根基,“语言文字亡,而性情节族灭,九服崩离,长为臧获”[1](P61)。由此,章太炎将语言的存废上升到国家存亡的高度,语言作为历史文化传承的载体,作为紧密联系一国人民文化认同和民族心理同构的纽带,语言亡则国家亡,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戴燕;乡关何处[J];读书;2005年07期
2 王晴佳;;美国的中国学研究评述[J];历史研究;1993年06期
3 肖百容;;楹联传统与中国新文学[J];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良发;;张君劢的儒家哲学复兴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2 何志鹏;;法的和谐价值:可持续发展时期的新要求[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3 郑朝晖;;略论惠栋重构汉学的方法[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4 姜红;;“想象中国”何以可能——晚清报刊与民族主义的兴起[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陆晓华;论刘宝楠《论语正义》的训诂方法及特点[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6 李永东;现代家族小说的“围城”叙事[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7 王惠荣;近代墨学复兴与晚清儒学[J];安徽史学;2005年05期
8 吴怀祺;;史学话语权与20世纪的中国民族史学——兼说10卷本《中国史学思想通史》[J];安徽史学;2006年04期
9 李国环;;清末士绅阶层与辛亥革命[J];安徽史学;2008年06期
10 王鹤岩;张志顺;;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同一性与文化多样性[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华宁;芮锦伟;;三级综合医院的中医文化建设[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2 贾小叶;;从康有为“两考”的不同反响看戊戌时期的学术与政治[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9年卷[C];2011年
3 谢军;;伦理意义上的“公共文明”浅探[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4 卢佑诚;;方苞与颜李学派[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吴聪;;姚鼐考证鉴定之思想与形成[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安玲;;从传统京剧的衰微看艺术形态的边缘化[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一辑)[C];2011年
7 霍子文;郭义军;;新时期里中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性道路——运动训练文化[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8 陈巍巍;;闽台民间信仰中神圣性的构建——以保生大帝信仰为例[A];谱牒研究与五缘文化[C];2008年
9 陈倩;王敦辉;;全球化视阈下的闽商文化自觉[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杨状振;;中国电视经营管理工作三十年机制流变研究[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王龙飞;文化社会学视野下武术在登封的存在与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刘珊珊;新民·新知·新文化:《新民丛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丛海平;元代军事后勤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房芳;1930-1937:新文学中民族主义话语的建构[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李来容;院士制度与民国学术[D];南开大学;2010年
8 王用源;汉语和藏语复音词构词比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杜运辉;张岱年人生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任红敏;金莲川藩府文人群体之文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红刚;社会转型期我国体育公共产品的整合与开发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王淑文;《尚书》德治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鹏;中西早期外交理念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张f替,
本文编号:11179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117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