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对《新实用汉语课本》熟语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2 16:14

  本文关键词:对《新实用汉语课本》熟语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新实用汉语课本 熟语 语义分析 编排分析 教学方法


【摘要】:本篇论文的研究对象是《新实用汉语课本》一至六册的全部熟语。第一部分也就是本篇文章的第一章是绪论部分。在这一部分作者对关于熟语的本体研究、对外汉语方面的研究背景做了详细的统计和梳理。并对熟语的定义分类也都做了简单的界定。第二部分包括第二章和第三章两大块内容。第二章主要是对《新实用汉语课本》一至六册的全部熟语进行了穷尽式的统计和分析。在统计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分类和分析。将教材中的熟语划分为成语、惯用语、俗语和谚语等三大类型,并按照划分类型对这些熟语依次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了划分和分析。首先按照这三大类别对它们的语义特点进行了分析,分析了熟语的语义透明度和感情色彩。将语义透明度分为完全透明、比较透明、比较隐晦、完全隐晦等四个等级。将他们的感情色彩分为褒义、贬义、中性三种类型。第三章则是对熟语在教材中的呈现方式进行了分析,根据相关理论将熟语的呈现方式分为:词汇表呈现方式、语义场呈现方式、语块呈现方式、语境呈现方式。并以相关理论为依据,分析了教材呈现方式的特点,分析了教材对于这些呈现方式运用的优势和不足。接下来分析了教材熟语练习的编写情况。发现教材针对熟语的练习数量少,类型单一,存在很大的不足。最后是分析了熟语的重现率问题,根据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的原则,分析了熟语的重现情况对于熟语学习的影响。第三部分也就是本篇文章的最后一章,是在第二部分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并根据第二语言学习的理论原则,分别针对熟语的语义方面、编排方面和练习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认为,从语义方面讲,应该依据熟语的语义透明度和感情色彩两个方面的特征,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从编排方面讲,如果教材对于熟语的编排稍微欠缺的情况下,教师可以自己增加熟语的呈现方式的数量和重现率。以期通过这样的办法,达到总的呈现方式和重现率合乎标准,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最后,这套教材熟语编排的最大问题就是熟语的练习数量少,且类型单一,为教师的实际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者也通过梳理、分析,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实用汉语课本 熟语 语义分析 编排分析 教学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9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6
  • 一、选题的缘由8-9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9
  • 三、研究的背景9-10
  • 四、前人研究综述10-14
  • 五、研究的对象14-15
  • 六、研究的方法15-16
  • 第一章 《新实用汉语课本》熟语的统计分析16-33
  • 第一节 熟语的统计分析16-21
  • 一、各册熟语的分布情况17
  • 二、熟语各个类型的分布情况17-19
  • 三、熟语文化内涵涉及的话题类型19-21
  • 第二节 成语的统计分析21-27
  • 一、成语的语义透明度分析21-24
  • 二、成语的感情色彩义分析24-27
  • 第三节 惯用语的统计分析27-30
  • 一、惯用语的语义透明度分析27-28
  • 二、惯用语的感情色彩义分析28-29
  • 三、惯用语的结构分析29-30
  • 第四节 俗语和谚语的统计分析30-33
  • 一、俗语和谚语的语义透明度分析31-32
  • 二、俗语和谚语的感情色彩义分析32-33
  • 第二章 《新实用汉语课本》熟语的编排研究33-52
  • 第一节 熟语的呈现方式33-42
  • 一、成语的呈现方式35-39
  • 二、惯用语的呈现方式39-40
  • 三、俗语和谚语的呈现方式40-42
  • 第二节 熟语的练习方式42-46
  • 第三节 熟语的重现情况46-52
  • 一、成语的重现情况47-49
  • 二、惯用语的重现情况49-50
  • 三、俗语和谚语的重现情况50-52
  • 第三章 《新实用汉语课本》熟语教学方法52-69
  • 第一节 通过熟语语义的分析,加强熟语教学52-55
  • 一、针对不同语义透明度的熟语的教学52-54
  • 二、针对不同感情色彩的熟语的教学54-55
  • 第二节 通过呈现方式的设置,加强熟语教学55-60
  • 一、运用词汇表呈现方式,进行教学56-57
  • 二、运用语境呈现方式,进行教学57-58
  • 三、运用语块呈现方式,进行教学58-59
  • 四、运用语义场呈现方式,进行教学59-60
  • 第三节 通过改进练习题的设计,加强熟语教学60-69
  • 一、针对熟语的语音方面,设计练习题61-63
  • 二、针对熟语的词形方面,设计练习题63-65
  • 三、针对熟语的语义方面,设计练习题65-66
  • 四、针对熟语的搭配方面,设计练习题66-67
  • 五、针对熟语的功能方面,设计练习题67-69
  • 结语69-70
  • 参考文献70-72
  • 致谢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继濂;现代汉语课教学应重视的几个问题[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2 江结宝;现代汉语课的弊端和改革[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3 兰英;浅谈职业院校公共汉语课教学[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4 艾洁尔·哈米都拉;少数民族学生对汉语课丧失兴趣的原因[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5 ;《新实用汉语课本》第一册发行新闻发布会在加拿大举行[J];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02期

6 于金华,王燕,郝淑萍;古代汉语课素质教育初探[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7 商忠;;高职汉语课教学问题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5年30期

8 吴淑姣;;留学生经贸汉语课程中的术语教学[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帕提古丽·加玛力别克;;对怎样给少数民族学生上好汉语课的思考[J];二十一世纪教育思想文献;2007年01期

10 姜蕾;;高职院校汉语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镇江高专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军;“未来全球领导人”的汉语课[N];光明日报;2007年

2 焦柳;从《实用汉语课本》到《新实用汉语课本》(对外汉语教学经验交流)[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3 林晓轩;在法国中学上汉语课[N];中国改革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李飞 邵晶岩;“让全世界上我们的汉语课”[N];黑龙江日报;2010年

5 胡德维 编译;瑞典小学将开汉语课[N];光明日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静雯;《博雅汉语》与《新实用汉语课本》(中级)比较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2 吴卓然;韩国中学汉语课合作教学策略探讨[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3 李华倩;韩国小学汉语课后课之文化教学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4 屈春明;三种常用教学法在语文课与对外汉语课中的对比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5 赵嘉怡;《实用汉语课本》(中)与《新实用汉语课本》(中)词汇对比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6 黄新博;《发展汉语》(中级)与《新实用汉语课本》(中级)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7 李敏娜;《新实用汉语课本》与《发展汉语》生词词汇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8 刘杨;海外高级汉语课教学内容的补充与改进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年

9 郑帅;泰国零起点中学生第一堂汉语课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6年

10 袁攀攀;《新实用汉语课本》(初)词汇研究[D];渤海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1322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1322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3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