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梭话概况
本文关键词:摩梭话概况
【摘要】:云南永宁乡落水村摩梭话共有32个声母,塞音、塞擦音有送气、不送气与清浊的对立,成三分格局。韵母共19个,单元音韵母较多,复元音韵母较少,另有个别鼻化韵母、卷舌韵母和辅音韵母。声调共有4个。短语的结构方式与复合词的结构方式基本一致。语序类型为SOV。名词修饰名词,位于中心语前。形容词,量词短语修饰名词,位于中心语后。关系从句修饰名词,位于中心语前。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语的偏正短语,修饰语一般在中心语前。有特殊结构助词的句子,语序相对灵活。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
【分类号】:H2
【正文快照】: 摩梭话主要分布在川滇之交的泸沽湖畔。那里风光旖旎,气候宜人,是传说已久的“女儿国”。摩梭人有语言无文字,仅靠口耳相传维系民族传统。随着旅游开发和外来文化的影响,民族语言正在第二代、第三代族人的身上渐渐地流失。众所周知,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的消亡意味着人类“思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盖兴之;姜竹仪;;纳西语在藏缅语言中的地位[J];民族语文;199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德才;他留话概况[J];民族语文;2002年02期
2 木仕华;东巴文■为邛笼考[J];民族语文;2005年04期
3 金理新;;戎语支的创新和划分[J];民族语文;2011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曾小鹏;俄亚托地村纳西语言文字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邓章应;西南少数民族原始文字的产生与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子鹤;原始纳西语及其历史地位研究[D];北京大学;2013年
4 许瑞娟;摩梭母系文化词群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雪玉;论东家话在苗语川黔滇方言中的地位[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徐继荣;次恩丁村纳西语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3 罗文娟;丽江大研镇纳西族纳汉双语现象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年
4 和金权;纳西族传统“气”思想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3年
5 李三春;纳西语西部方言助词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6 和金保;神系的重构:藏文化圈里的纳西人宗教文化变迁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孙宏开;;藏缅语动词的互动范畴[J];民族语文;1984年04期
2 陈康;;彝语支调类诠释[J];民族语文;1991年03期
3 李永燧;;缅彝语言声调比较研究[J];民族语文;1992年06期
4 孙宏开;论藏缅语的语法形式[J];民族语文;1996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晶;摩梭人的民俗与服饰文化[J];四川戏剧;2003年05期
2 陈小波;;“摩梭人不是你想的那个样子!”——女摄影家画儿来自泸沽湖深处的体验[J];艺术评论;2007年02期
3 宁思潇潇;;管窥女儿国——泸沽民居中的摩梭文化[J];中华民居;2010年05期
4 肖二平;张积家;王娟;林娜;;摩梭人亲属词的概念结构——兼与汉族、纳西族亲属词的概念结构比较[J];心理学报;2010年10期
5 孙溪;施艳婷;左飞;张丹;;云南摩梭原始文化发展现状的研究报告[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10期
6 李静;;如何建立摩梭人美好的家园——对话严汝娴、施传刚、李锦[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12年10期
7 普米族 ,殷海涛;采自“女儿国”里的歌——云南摩梭人的民歌[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1987年02期
8 殷海涛;;摩梭人音乐概述[J];民族艺术;1990年04期
9 胡春梅;;从符号学角度看摩梭男性成人礼仪文化[J];作家;2009年22期
10 ;摩梭族文化[J];时代英语(高三);2013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柳;;摩梭大家庭:一个和谐的社会运作机制[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2 杨慧;刘永青;;民族旅游与社会性别建构——以宁蒗落水村摩梭妇女为个案[A];民族学人类学的中国经验——人类学高级论坛2003卷[C];2003年
3 杨晓红;;论乡规民约环境保护规范的社会控制——以四川泸沽湖摩梭人乡规民约为例[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4 曹和平;张博;周建波;张志祥;;不同文明间经济动力学机制共源性因子管理初探——复活节岛和摩梭人经济可持续发展路径比较研究[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增长:机遇、挑战和方向”经济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5 肖二平;张积家;;摩梭走访制下的“阿注关系”的本质[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亦平;摩梭母系制新解[N];中国妇女报;2001年
2 拉木·嘎吐萨邋(摩梭族);文化多棱镜中的摩梭[N];文艺报;2007年
3 记者 丁耘 施思思 李怀岩;摩梭文化的走婚,绝不是儿戏式婚姻[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4 潮白;没有摩梭族,只有摩梭人[N];南方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蔡晓华 陈曦 李仁芳;摩梭家园暨摩梭文化建设与保护国际学术论坛座谈会举行[N];凉山日报(汉);2012年
6 新华社记者 李舒;摩梭人还在“走婚”,,姑娘的花楼依然神秘[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7 拉他咪·王勇;摩梭人的插旗习俗[N];云南日报;2001年
8 杨福泉;以更广阔的视野研究摩梭(纳)文化[N];中国民族报;2006年
9 屈明光;摩梭人 最后一块母系氏族“活化石”[N];西部时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施雪钧;鼎雅鲁汝 树屋托起一个致富梦[N];文汇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鹏;泸沽湖畔走婚文化的当代抉择[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捷;日本古代“访妻婚”与中国摩梭人的“走婚”的比较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2 曹琼茜;现代摩梭走婚文化的流变与发展趋势[D];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
3 王馨慧;断裂中的摩梭社会[D];云南大学;2012年
4 直安丽;以父之名:论蔡华对摩梭走婚文化之误读[D];云南师范大学;2014年
5 熊燕;宁蒗摩梭人一夫一妻婚姻形态调查研究[D];云南大学;2014年
6 何林富;摩梭达巴经“口头诗学”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年
7 杨子江;永宁坝区摩梭村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2年
8 谌红漾;不同婚姻形式下摩梭人的父母教养方式与摩梭青少年的社会适应性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9 闫磊;泸沽湖畔摩梭人母系制社会的文化人类学探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10 毛计平;泸沽湖摩梭小学美育课程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481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148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