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构式语法研究的历时取向——历时构式语法论纲

发布时间:2017-11-07 01:05

  本文关键词:构式语法研究的历时取向——历时构式语法论纲


  更多相关文章: 构式 历时构式语法 形式-意义 构式化 历时维度


【摘要】:当前构式语法共时维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其历时维度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较系统地梳理了近年来构式语法历时研究方面的成果,在此基础上对"历时构式语法"及其核心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阐释。历时构式语法研究不仅可以丰富语言演化的研究方法,而且对构式语法的共时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语料库的历时构式语法研究”(项目编号11BYY073)的资助
【分类号】:H04
【正文快照】: 1引言构式语法作为一种语言研究的新方法,近年来引起了国内外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当前的构式语法研究主要是共时的,即通过共时的语料来探讨构式的形式与意义的象征关系、构式的结构及功能特征、构式与词汇的互动以及构式的图式网络等,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相比之下,构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邓云华;石毓智;;论构式语法理论的进步与局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年05期

2 文旭;;认知语言学事业[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年02期

3 张伯江;;现代汉语的双及物结构式[J];中国语文;1999年03期

4 陆俭明;;“句式语法”理论与汉语研究[J];中国语文;2004年05期

5 沈家煊;;“王冕死了父亲”的生成方式——兼说汉语“糅合”造句[J];中国语文;2006年04期

6 石毓智;;语言学假设中的证据问题——论“王冕死了父亲”之类句子产生的历史条件[J];语言科学;2007年04期

7 文旭;;以认知为基础的英汉对比研究——关于对比认知语言学的一些构想[J];中国外语;2009年03期

8 杨坤;文旭;;《去语法化》评介[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年03期

9 杨坤;;认知构式语法的基本思想及最新发展[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周敏;方宗祥;;“都是……惹的祸”构式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熊仲儒;;汉语中无定主语的允准条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3 熊仲儒;;领属性致使句的句法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4 郑维;;英汉双宾语结构的对比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武懿斌;;再论“V+ta+ge+——”双宾语结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6 朱凤梅;;浅析构式语法理论及其在语言习得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现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0期

7 王礼正;;两种复杂被字句的生成:句式糅合[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孙娟娟;;表突显结果的“V出O来”构式考察[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8期

9 陆俭明;;构式与意象图式[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梁世红;陈一;;含双项表量定语偏正结构的语义理解因素[J];北方论丛;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董秀芳;;句法构式与词汇化[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2 严辰松;;英汉语双及物构式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翟玉玺;;准中级汉语口语中的语块产出研究[A];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3年

4 董宪臣;;非“给予”义双宾动词的语义分析——兼谈“吃了他三个苹果”一类结构的性质[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1年第2期[C];2011年

5 梁爽;;Analysis of the Construction Meaning and Motivation of“Wangmian sile fuqin” from the Angle of Construction Grammar[A];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第三卷)[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韩巍峰;主题与主题标记结构的语序类型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李云靖;北京话音节发音的时间结构[D];南开大学;2010年

4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彭懿;英汉肤觉形容词的认知语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朱怀;概念整合与汉语非受事宾语句[D];吉林大学;2011年

7 吴淑琼;基于汉语句法结构的语法转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陈勇;汉语数量范畴及其非范畴化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9 谢白羽;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比较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罗天华;施格语言的形态—句法关联[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敏;“难不成”的衍生过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田洁;现代汉语回声拷贝式“A就A”结构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王彩利;“N的V”的构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吴云娣;双及物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郝敏;现代汉语广义领主属宾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胡学群;英语致使—位移构式的认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志军;基于认知的现代汉语双宾句式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丽哲;“S比NP还NP”构式的认知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尹吉;“把+N+Vv”结构的语义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李颖;基于空间参照框架理论的英汉存在构式对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杰;两种保留宾语句式及相关句法理论问题[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2 朱德熙;与动词“给”相关的句法问题[J];方言;1979年02期

3 储泽祥,,刘精盛,龙国富,田辉,叶桂郴,郑贤章;汉语存在句的历时性考察[J];古汉语研究;1997年04期

4 苗东升;;论涌现[J];河池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张国宪,周国光;索取动词的配价研究[J];汉语学习;1997年02期

6 文旭;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原则和方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02期

7 石毓智;汉英双宾结构差别的概念化原因[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02期

8 陈治安,文旭;关于英汉对比语用学的几点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年11期

9 文旭;认知语言学:诠释与思考[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10 徐盛桓;常规关系与句式结构研究——以汉语不及物动词带宾语句式为例[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野;;仿真构式语法[J];英语研究;2007年01期

2 汪兴富;刘国辉;;构式语法专题研讨会综述[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3 王望妮;孙志农;;试论构式语法中的“构式”[J];外语教学;2008年06期

4 万兰芹;;从构式语法看英汉双宾构式的异同[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5 唐立君;;构式语法框架下的二语习得[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6 袁平;;构式语法理论探析[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7 袁平;吴咏花;;从构式语法理论的角度探析语法教学[J];韶关学院学报;2009年11期

8 李春;;构式语法理论微探[J];中国证券期货;2010年01期

9 王强;姜晖;;构式语法理论探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王寅;;认知构式语法[J];外语学刊;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石毓智;;构式语法的进步与局限[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2 严辰松;;构式语法论要[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3 高波;;基于构式语法的汉语把字结构研究[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4 李云靖;;“NP+的+VP”结构的构式语法阐释[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5 杨晓军;;英汉语中结构式类型划分及其内在承继关联的认知分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乔治·莱考夫George Lakoff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语言学系 口述 陈仁凯 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 录音整理 北京外国语大学吴边 聂磊 张咏梅 冯蕾 孙萌 孟瑞玲 胡增宁翻译;认知语言学:理解大脑如何工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宋雪松;英语句子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朱茜;构式语法理论框架下“能”的多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晓静;构式语法角度下的英汉双及物构式的对比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2 安荣勇;论构式语法理论的进步与局限[D];河北大学;2008年

3 贺雅坤;构式语法视角下的汉法双及物构式对比研究[D];山西大学;2013年

4 李芸;双及物结构的构式语法观[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5 牛然明;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6 周高;质疑构式的构式语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7 赵丹静;英汉使役范畴的构式语法观照[D];宁波大学;2010年

8 潘冬;双及物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黄学强;构式语法下英汉被动构式功能的对比研究[D];广西大学;2011年

10 刘莹;构式语法视角阐释翻译中的形式与意义[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501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1501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5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