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德翻译理论介评
本文关键词:赫尔德翻译理论介评
【摘要】:赫尔德是德国18世纪杰出的哲学家、语言学家和诗人,尽管他在这些领域享有很高的声望,但是他在翻译领域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却未得到应有的关注。他不仅翻译了大量的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学作品,而且对翻译研究有理论贡献。文章结合迈克·福斯特和安托瓦纳·贝尔曼有关赫尔德翻译思想的研究成果,从忠实与扩充、母语与外来语、语言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等五个方面对赫尔德翻译理论进行了介绍和评述,展示了赫尔德在翻译理论方面的卓越建树。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文法学院;
【基金】: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资助项目(TJWW13-019)
【分类号】:H059
【正文快照】: 近年来,随着西方学术界对赫尔德研究的深入,赫尔德在翻译理论方面的贡献也逐渐被揭示出来。在赫尔德语言哲学领域非常活跃的美国学者迈克·福斯特教授在其赫尔德语言哲学研究的专著《赫尔德之后:德国语言哲学传统》(2012)分析了赫尔德的主要作品,如《论语言的起源》(1772)、《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建龙;翻译中的意义选择[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袁晓亮;;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对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启示[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3 楚春霞;;解读苏珊·巴斯内特的“种子移植”理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刘德军;陈艳君;;旅游资料语篇特点与英译策略[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邓燕;;大中华文库版《浮生六记》翻译策略解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彭灿;;跨文化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7 杨冬冬;;从译者主体性看严复的古雅文体[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8 卢颖;;典籍翻译中直译法策略的选择——以《圣经》翻译和佛经翻译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9 张雪芳;;从动态对等到功能对等——奈达对等翻译观简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10 柴倩;郑亚南;;从关联理论看圣经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云才;俄苏翻译理论发展百年历程回眸[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陈浪;更新观念 锐意创新——“2003年武汉·全国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研讨会”综述[J];中国比较文学;2003年04期
3 崔永禄;翻译理论教学与研究中的开放态势[J];中国翻译;2003年03期
4 门冬梅,吉哲民;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辩证关系问题探讨[J];华北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年02期
5 吕俊;翻译理论的功能——兼析否认理论的倾向[J];上海科技翻译;2003年01期
6 曾利沙;翻译实践的社会性与翻译理论的成型性[J];上海科技翻译;2003年04期
7 韩子满;对翻译理论的偏见[J];上海科技翻译;2003年04期
8 李瑞林;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关系[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9 庞影平;试论诗歌英汉互译实践与翻译理论的关系[J];绥化师专学报;2004年03期
10 王正仁;翻译理论的新探索——评《高健翻译研究》[J];运城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晋;;我对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相结合的一些认识和体会[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高永欣;;翻译理论与译者的角色[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3 林克难;;翻译理论教学:母论与系统性[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张志;;浅谈翻译理论与翻译技巧的作用[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田媛;;从功能目的翻译理论看译员的知识储备[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朱丽萍;;中国近代翻译理论发展问题及对策探讨[A];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摘要[C];2013年
7 冉爱华;;浅析翻译理论在翻译教学中的作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三辑)[C];2013年
8 杨晓荣;;翻译协调论的哲学基础——兼谈中国当代哲学研究对翻译理论的启示[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蒋丽娥;彭博;;《当代国外翻译理论导读》翻译错误归因探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一辑)[C];2013年
10 张红;;从俄罗斯语言学翻译理论角度看俄罗斯法律翻译[A];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摘要[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玉民;永远的巴别塔[N];北京日报;2003年
2 郑辉;“信、达、雅”与翻译理论[N];福建日报;2003年
3 贺爱军;翻译理论与实践[N];文艺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金涛;把中国智慧翻译到西方[N];中国艺术报;2011年
5 齐雨 赵立;中国译论研究和译学建设真的比西方严重落后吗?[N];中华读书报;2002年
6 许钧,南京大学教授、博导,华东师范大学紫江讲座教授;穆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博导;助力不同文化相互理解[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7 陈众议;背叛之背叛[N];中华读书报;2003年
8 廖七一 四川外语学院翻译研究所;由“器”入“道”:翻译研究的学科疆界与方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9 刘靖之;名家论译事[N];中华读书报;2005年
10 许渊冲;唐诗的辉煌与中英互译理论的提出[N];中国教育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朱琳;译者为中心的多学科性翻译理论建构[D];南开大学;2010年
2 黄远鹏;当代西方翻译理论科学评价探索[D];山东大学;2009年
3 朱健平;翻译的跨文化解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郭兰英;“适者生存”:翻译的生态学视角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陈历明;翻译:作为复调的对话[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6 屈平;翻译还原:海德格尔现象学下的翻译理论[D];河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宾;林语堂翻译理论及实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2 刘宇松;奈达翻译理论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巧芳;奈达的翻译理论与林语堂翻译观之比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4 徐艳婷;操纵学派翻译理论的研究和运用[D];上海海事大学;2007年
5 宋莹;从理论旅行角度看后殖民翻译理论在中国的流变及其影响[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6 田翔宇;从《红楼梦》及Gone with the Wind的翻译看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7 张菁;对翻译原理的研究和探索[D];太原理工大学;2005年
8 周长坤;通过廉想涉《三代》的中译本看韩中翻译的变通手段[D];吉林大学;2008年
9 索朗次仁;基于新发现的古藏文写本探究藏族古代翻译理论《声明要领二卷》[D];西藏大学;2013年
10 郝璇;高健翻译理论探微[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952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295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