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韩国学生同素近义词偏误分析

发布时间:2017-12-27 11:29

  本文关键词:韩国学生同素近义词偏误分析 出处:《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同素词 韩国学生 偏误分析 韩语汉字词


【摘要】:词汇是语言三大要素之一,而且是学好语言的基础之一。同素词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近义词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韩国学生同素近义词的使用偏误,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以60个汉语水平已经到HSK5级HSK6级的韩国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调查。其中30个被调查者为在目的语环境中学习的韩国学生,另外30个是在非目的语环境学习的韩国学生,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学习者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受到的影响。同时,本文对比HSK5级水平的学生和HSK6级水平的学生的调查结果,研究处于不同水平阶段的学生对同素词的掌握程度。结果发现:韩国学生受汉语与韩语两个不同的语言间的干扰,同时也受到汉语里语言内部的干扰,产生了偏误的主要原因。并且在分析偏误的产生原因的过程中有两点发现,一是在目的语环境学习汉语的学生对词汇的用法的掌握比非目的语环境学习汉语的学生掌握的更好;二是HSK6级水平的学生比HSK5级水平的学生同素近义词掌握得更好。据此,我们提出建议,针对不同的阶段和不同的语言环境,应采用不同多变的教学方法。
[Abstract]:Vocabulary is one of the three major elements of language, and is one of the foundations of language learning. The same word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learn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synonyms.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use of Korean students with synonyms bias, by using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with 60 Chinese level is at the HSK5 HSK6 level of the Korean students as the object of investigation, investigation. Among them, 30 respondents were Korean students who studied in the target language environment, and the other 30 were Korean students who studied in non target language environment. The purpose of the survey was to understand learners' influence in different language environments.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compared the results of the students of HSK5 level and HSK6 level of students in different stages of research, the level of students' mastery of words with the same morpheme. It is found that Korean students are interfered by two different languages between Chinese and Korean, and are also interfered by the internal language in Chinese, resulting in the main reason for errors. And in the process of analyzing the errors reasons there are two, one is in the target environment of students learning Chinese vocabulary mastery of the usage of non target language environment to learn Chinese students better; two is HSK6 level HSK5 level of students than the students with better grasp the synonyms in. According to this, we suggest that different teaching methods should be adopted in different stages and different language environments.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竹;和韩国学生侃文化[J];21世纪;2001年07期

2 方欣欣;中高级水平韩国学生的教学重点[J];汉语学习;2001年05期

3 彭淑莉;;初级韩国学生与汉族儿童习得“在”字句的对比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4 黄玉花;;韩国学生关联词语习得情况考察[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7年05期

5 辛承姬;;韩国学生对于中国的疑难问题考察[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11期

6 陶婵;;韩国学生学习汉语发音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J];文教资料;2009年06期

7 周莹;;框架视角下初级阶段韩国学生话语交际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年12期

8 侯悦;;韩国学生习得“了”的偏误及原因分析[J];学语文;2012年03期

9 朴红瑛;;浅析韩国学生运用“看”出现的偏误[J];课程教育研究;2012年24期

10 李莹;;韩国学生学习汉语发音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J];青春岁月;2013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郭宏;;韩国学生汉语学习中语音偏误例析[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李顺亨;;对韩国学生的儿化韵母发音现象的初步分析[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钱玉莲;;韩国学生汉语学习观念调查研究[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肖启迪;;韩国学生汉语塞音格局的习得分析[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俞佩忠;韩国学生嘉兴学本领[N];嘉兴日报;2008年

2 记者 李静 实习生 陆小青;韩国学生邕城学汉语[N];南宁日报;2009年

3 韩国 高卓熙;韩国学生假期忙学习[N];光明日报;2010年

4 李林霞;32名韩国学生踏上“汉语桥”[N];山西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唐见端;夜色中,6人小组找寻夜读孩子[N];文汇报;2011年

6 本报实习生 任竞春 本报记者  朱新法;日本韩国学生怎样考大学[N];新华日报;2006年

7 郑兴邋黄敏;你来我往留学忙[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8 蒋峥 马笑 王丽丽;兼容东西方教育文明 放眼国际铸现代精英[N];中国教育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宋冰;让世界了解中国,从我做起[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10 吴昊;教育竞争谁占先机[N];国际金融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丁银贞;韩国学生学习汉语语法的困难和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甜;韩国学生习得汉语“有”字句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2 JJANG SHINWE(张馨月);韩国学生习得疑问语气助词的偏误分析及教学设计[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3 薛曜京;韩国学生习得汉语兼语句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4 毛小平;韩国学生汉语一级元音习得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5 钟思宏;针对韩国学生的汉语惯用语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D];吉林大学;2016年

6 林博;韩国学生学习汉语甲级量词的偏误及教学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7 李韩率;韩国学生汉语存在句使用偏误的调查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8 郑惠美(CHUNG HAE MI);韩国学生同素近义词偏误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

9 尚清;韩国学生汉语叙述体语篇“零形指称”现象研究[D];华侨大学;2016年

10 付霞;对韩国学生典型语气助词“吗、呢、吧、啊”习得情况的考察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415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3415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1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