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构件表义功能的实现及其对汉字发展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1-04 00:19

  本文关键词:构件表义功能的实现及其对汉字发展的影响 出处:《语言教学与研究》2016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汉字 表义功能 构形 书写 系统生成


【摘要】:甲骨文时期,构件的表义功能已经产生,但由于构件象物性的存在,表义功能还不是汉字构件的主要功能。战国时期,构件的象物性消失,构件的表义功能全面实现。表义功能的实现,对汉字构形和汉字书写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汉字构形来说,用系统中已经存在的构件就可以生成新的字形,构件的构字能力、构形层级都有提高,构形模式和组合模式都向主流模式靠拢,汉字的系统性增强。对汉字书写来说,书写单位不再局限于对物象的描摹,人们可以按照字形别异和书写便捷的需要对书写方式进行调整,这直接促成了汉字笔画的形成。
[Abstract]:The Oracle, member of semantic function has been generated, but due to the existence of component object, main function of semantic function is not Chinese characters. Members of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as the physical component component disappeared, the semantic function of the full realization. Realize the semantic function, has exerted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formation and Chinese characters Chinese characters writing. Configur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components used in the system already exist can generate a new font, word structure component, configuration level has improved, the configuration pattern and combination mode to the mainstream mode of the system to enhance the Chinese characters. Chinese characters writing, writing is no longer confined to the unit the images depict, people can follow the shape difference and convenient writing needs to adjust the way of writing, which directly contributed to the form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strokes.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
【基金】: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1) 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3JJD740003)的支持
【分类号】:H12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汉字构形学理论的提出为汉字发展史的描写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法,各历史阶段的汉字构形属性可以通过量化数据反映出来,我们可以藉着这些数据看到汉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1然而,在各种构形属性当中,在纷杂的数据当中,是哪种属性的变化带动了其他构形属性的变化,并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奚强;;如此“除了”句,表义明确吗?[J];汉语学习;2006年02期

2 倪文瑛;;“去”的本义和表义[J];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01期

3 胡双宝;;声旁的表义作用[J];语文研究;1985年01期

4 曹乃玲;谈词的重迭形式与表义的关系[J];苏州教育学院学刊;1986年02期

5 徐玉英;现代形声字形旁表义功能浅析[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6 王小彬;现代形声字形旁表义分析[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7 廖才高;现代形声字表义音功能研究述评[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8 胡晔;论声音表义[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9 吴仲华;“和X一样”结构的两种表义功能及其他[J];鄂州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10 胡吉成;;试析修辞格的表义特点[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杜莹;;“自×自×”嵌置式词语研究[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3年第1期[C];2013年

2 戚晓杰;;数字超常表达的艺术[A];跨世纪的中国修辞学[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周志忠;谈“以上”和“以下”的使用问题[N];人民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俊莉;“是”字存在句的表义模式及量类型研究[D];武汉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岳芳;《说文解字》丞部、侵部、谈部形声字所含字族考[D];宁夏大学;2014年

2 张华;《左传》否定词“非”“未”“勿”“毋”“弗”“不”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3年

3 邱琳;“在+处所词”的表义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乌晓丽;“X+—N比—N+VP”表义功能新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胡虹;《说文》丧葬类古文字考释[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3762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3762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f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