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北官话的历史层次看副词“满”
本文关键词: 南北官话 “满” 特征词 出处:《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关于副词"满"的语义,一直众说纷纭。从南北官话的历史层次着眼,利用新发掘的语料,尤其是域外汉语教科书、旗人作品,考察副词"满"的官话性质,结合"满"的义项分析其在北京官话与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差异,发现副词"满"可以看作北京官话的一个特征词。
[Abstract]:The semantics of the adverb "Man" has been divided all the time. From the historical level of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Mandarin, we have explored the nature of the adverb "Man" by using the newly discovered language materials, especially the overseas Chinese textbooks, the works of the flag man, and the nature of the adverb "Man". Combining the meaning of "Man" with the meaning of "Man", it is found that the adverb "Man" can be regarded as a characteristic word of Beijing Mandarin.
【作者单位】: 东北财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重大项目“清末民初北京话系统研究”(11JJD740006)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基于大规模语料的北京话语法系统历时演变研究”(11cyy042)
【分类号】:H172.1
【正文快照】: 副词“满”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词,使用频率比较低,只是和少数词语搭配,如“满不在乎”、“满以为”等。《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对副词“满”的释义5为:“副词,完全”[1]869。《现代汉语虚词例释》对“满”的释义为:“‘满’也写作‘蛮’,原是南方方言中的口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盛爱萍;温州方言地名词的语源及历史层次[J];语文研究;2004年03期
2 ;首届汉语方言历史层次国际研讨会[J];方言;2004年04期
3 梁磊;;汉语轻声的历史层次初探[J];南开语言学刊;2007年02期
4 刘祥友;;湘南土话果摄的历史层次分析[J];学理论;2009年20期
5 潘悟云;;历史层次分析的若干理论问题[J];语言研究;2010年02期
6 姚亦登;;从关中方言的部分单音词看该方言的历史层次[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7 潘悟云;“囡”所反映的吴语历史层次[J];语言研究;1995年01期
8 乔全生;;历史层次与方言史研究[J];汉语学报;2014年02期
9 游汝杰;;吴语语法的历史层次叠置[J];语言研究集刊;2005年00期
10 关湘;浅析共同语词与方言词的历史层次和词义差异[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田静;;藏缅语族语言性别词缀的来源及历史层次[A];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第10届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祥友;湘南土话语音的历史层次[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2 施俊;南部吴语韵母的历史层次及其演变[D];浙江大学;2013年
3 戴黎刚;闽语的历史层次及其演变[D];复旦大学;2005年
4 郑伟;太湖片吴语音韵演变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刘雪霞;河南方言语音的演变与层次[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魏启君;湘南大盛土话的历史层次[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龙国莲;邵阳方言声母历史层次初探[D];广西大学;2008年
3 杨伟忠;芗城方音的历史层次及演变[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4 宫钦第;莱阳方言音韵的历史层次[D];苏州大学;2005年
5 李若男;南宁市横塘平话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6 朱艳娥;广西崇左江州蔗园话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916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491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