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谚语”在汉语言和韩语言学中的对比
本文关键词: 生肖谚语 汉语言 韩语言学 对比 出处:《语文建设》2015年1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谚语是语言习惯里面比较典型语言表达形式中的一种。中韩两国均存在十二生肖,本文以"生肖谚语"在汉语言和韩语言学中的对比作为突破口,试图揭露出二者的差别,挖掘出其异同。因为历史与社会原因,导致有些地方语言符号无论使用环境,功能,意义以及形式等方面均会有所区别,导致韩汉两国对生肖谚语使用过程当中,存在诸多相似与不同之处。对汉韩中的生肖谚语异同进行区分,对解读两国文化,人民生活习性与思维意识是十分有利的。而本文也正是基于此,对汉韩两国"生肖谚语"修辞手法异同之处进行细致分析,并举出具体实例,结合十二生肖对比,我们发现汉韩在"生肖谚语"使用方面还是存在许多共性的,包含对褒贬色彩使用,相同之处也较多。
[Abstract]:Proverbs are one of the typical linguistic expressions in language habits. There are 12 zodiac signs in both China and Korea. This paper tries to reveal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Korean linguistics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Korean idioms. Because of historical and social reasons, some local language symbols will be different in terms of environment, function, meaning and form, leading to the use of Chinese zodiac proverbs in Han and Han countries. There are many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To distinguish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Korean Chinese zodiac proverbs is very beneficial to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two cultures, people's living habits and thinking consciousness. This paper make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Korean Chinese zodiac proverbs, and gives some concrete example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omparison of the zodiac signs, we find that there are still many commonalities in the use of the Chinese and Korean zodiac proverbs. Including the use of praise and disparaging color, the similarities are also more.
【作者单位】: 长春大学旅游学院;
【分类号】:H136;H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杨素兰;;十二生肖的联想意义与翻译[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力伟;张勇;;汉泰常用心理动词对比分析[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10期
2 宋伟奇;马永田;;英语语法教学探索[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4年01期
3 马永田;;汉英“委婉语”的认知识解[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7期
4 葛瑞峰;;A Great Work on the Leap-Forward Development of Linguistics——A Book Review on Contrastive Linguistics[J];海外英语;2012年09期
5 崔雄权;李光华;崔勇范;;韩汉语言对比研究述评——以刊载于《汉语学习》上的文章为主[J];汉语学习;2011年06期
6 李雪华;;浅谈“对比”与“比较”的区别[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年05期
7 张方;;韩国留学生汉语习得偏误类型及其对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7期
8 朴红瑛;;浅析韩国学生运用“看”出现的偏误[J];课程教育研究;2012年24期
9 那剑;;“one”和“一”的认知语义及其对比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年03期
10 吴淑琼;张绍全;;语法转喻的跨语言研究探析[J];当代外语研究;2014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潘震;中国传统情感英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明树;“主观化对等”对原语文本理解和翻译的制约[D];西南大学;2010年
3 肖开容;翻译中的框架操作[D];西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X};英汉言语行为类话语标记语的认知语用阐释[D];西南大学;2011年
2 许文婷;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英汉时间系统的对比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燕;英汉复合句语序差异的图形—背景理论阐释[D];山东大学;2010年
4 秦思;对韩汉语词汇教学中韩国汉字词的迁移作用及教学策略[D];黑龙江大学;2012年
5 刘秀萍;韩国学生使用汉语结果补语的偏误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6 贾晓露;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韩国学生“被”字句习得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7 张月丽;生肖动物相关词汇的中西文化差异研究及教学策略[D];苏州大学;2013年
8 金一龙;汉韩状态词对比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9 申兰秀;汉语双音节兼类词中的汉韩同形词比较研究[D];青岛大学;2013年
10 安丽娜;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留学生汉语离合词习得偏误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曹容;;从语义和文化的角度论十二生肖的翻译[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刘玲;十二生肖动物词汇中英文原义与联想意义的应用[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邵敬敏;关于“功能”和“解释”的几点思考[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4 吴崇;试论对比语言学的方法与课题[J];外语研究;2001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徐国华;汉韩旁指词对比[D];延边大学;2006年
2 金庆爱;韩汉“原因”表达对比[D];延边大学;2007年
3 杨晶淑;与“是”字相关的句式的研究与教学[D];苏州大学;2007年
4 郑湖静;汉韩“比”字句对比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云君 ,陈文华 ,释净慧;出席“中韩禅茶一味学术研讨会”有感即席赋诗(附和诗二首)[J];农业考古;2001年04期
2 杨磊;;中韩翻译研究趋势刍议——述评北京大学朝(韩)语言文化系翻译学术活动[J];当代韩国;2011年01期
3 郑杰;李宁;;中韩“愤怒”表达的认知对比研究[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3年04期
4 金石;中韩双语词典编纂史上的创举——评介《中韩辞典》系列[J];汉语学习;1993年05期
5 李明凤;;中韩红色象征意义的对比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08期
6 黄玲燕;;中韩量词对比研究——以和动物搭配使用的量词为中心[J];时代教育;2013年13期
7 山峰;中韩狮王大战[J];当代体育;1999年22期
8 刘国芳;谱写中韩两国人民友谊的颂歌——记为中国西部麻疯病人无私奉献的韩国申东e窀竅J];中国天主教;2001年03期
9 刘霓;加强中韩妇女的学术交流,推动中韩友好关系的发展[J];当代韩国;2002年04期
10 魏敬民;中韩两国建交始末[J];党史天地;2002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陕西21人的论文在中韩论坛获奖[A];陕西老年学通讯·2013年第4期(总第96期)[C];2013年
2 郑信哲;;关于中韩建交之际各自相关方关系的调整[A];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五辑)[C];2013年
3 杨剑龙;;中韩交流中上海、首尔都市文化之比较[A];都市文化研究(第1辑)——都市文化史:回顾与展望[C];2005年
4 刘佳;;中韩关于自主创新的比较及经验借鉴[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6年
5 杨仕辉;吴哲;;美国对中韩彩电回应反倾销比较分析[A];21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与中美经贸关系:全国美国经济学会会长扩大会议暨“21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与中美经贸关系高级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张东明;;浅析中韩二十年经贸合作进程及发展趋势[A];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四辑)[C];2013年
7 李虎;;从范畴演进特点看中韩两国传统哲学的异同[A];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五辑)[C];2013年
8 张银净;;中韩FTA可行性及发展战略[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分册[C];2008年
9 毕大群;;中韩古代武举比较浅论[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一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09年
10 李猛;郑中义;李红喜;;中韩航线客货班轮公司SMS研究[A];2008船舶安全管理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丁英顺;中韩经济高速稳定发展成为亮点[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2 韩国贸易协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 高光Ym;从历史渊源看当今中韩合作[N];国际商报;2000年
3 记者 崔艳;中韩高技术贸易发展前景广阔[N];国际商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张庆源 王延春;中韩:在泡菜坛子里你来我往[N];经济观察报;2005年
5 记者廖雷;未来五年中韩经贸突破千亿美元“非常现实”[N];人民日报;2003年
6 杜海涛;为中韩经贸合作献计献策[N];人民日报;2003年
7 李爱明;中韩商会力推两国自由贸易[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8 毛文;中韩应促进相互投资[N];中国贸易报;2007年
9 李敦球;中韩交流年:两国关系的新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10 本版编辑 中国驻韩国使馆经商处 公使衔经济商务参赞 陈洲 商务部亚洲局;挖掘潜力 扩大领域 深化中韩经贸合作[N];国际商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苗子瑜;中韩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李基元;中韩外资准入制度比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3 朴恩U,
本文编号:15378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537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