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词句层面的比喻研究
本文选题:《庄子》 切入点:比喻 出处:《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前对《庄子》比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篇章层面,而从词句层面研究《庄子》比喻也甚为重要。为了比喻描写的系统性,根据比喻句中本体、喻体以及喻词的关系,《庄子》所有词句层面的比喻均可归入明喻、暗喻、借喻和潜喻这四种基本类型之中,而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基本类型又根据喻词的不同、喻体的特点及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分为若干下位类型。由此观之,《庄子》词句层面的比喻已经形成相当成熟的体系,且比喻格式也大体定型,基本暗合了现代词句比喻理论与实践,可以说是我国现代词句比喻理论与实践的源头之一。《庄子》词句层面的比喻还形成了大量的成语,其比喻喻体也体现了较多的现实性。
[Abstract]:At present, the research on the metaphor of Zhuangzi is mainly focused on the text level, and it is also very important to study the metaphor from the word and sentence level. In order to systematize the description of metaphor, according to the Noumenon in the metaphorical sentence, As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taphor and metonymy, all the metaphors in Zhuangzi can be classified into four basic types: metonymy, metonymy, metonymy and latent metaphor, and the three basic types of metonymy, metonymy, metonymy, and metonymy are different according to the word metonym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ehicl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ody and the vehicle can be divided into several inferior types. From this perspective, the metaphors at the level of words and sentences in Zhuangzi have formed quite mature system, and the figurative format is generally stereotyped. It can be said that it is one of the source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modern speech and sentence metaphor in our country. The metaphors at the level of words and sentences in Zhuangzi also form a large number of idioms, and their figurative vehicles also embody more reality.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先秦诸子比喻研究”(12YJC74012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熊浩莉;《孟子》词句类比喻论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熊浩莉;;《韩非子》比喻类型探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3 赵世举;古汉语暗喻的表达形式及其特点浅说[J];修辞学习;1998年06期
4 姚亚平;;比喻结构的句法分析[J];云梦学刊;1992年02期
5 周玉秀;《庄子》比喻的特色及其修辞效果[J];语文学刊;1999年01期
6 张健;;试论潜喻的类别、形态及破译[J];云梦学刊;1993年04期
7 邹立志;论潜喻[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晶;刘景霞;林俐;;从隐喻的角度分析语篇的衔接与连贯[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汪海波;薛澄岐;佘醒;郭会娟;;图形用户界面的隐喻设计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3 张慧;崔岩;;标志符号和语言的隐喻认知推理过程相似性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4 王雪孺;;《雪夜林边驻脚》的认知文体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5 张东方;张广亮;;浅析隐喻在诗歌中的修辞功能[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6 常翠;;窥斑见豹——结合角色—背景理论分析狄金森诗712的矛盾死亡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7 岳娟;;语境对隐喻理解的作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8 段婷婷;;简述文化在概念隐喻中的作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9 王一杰;;《红楼梦》中女性疾病的概念隐喻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10 耿丽敏;王斌;;空间隐喻分析——以《红楼梦》中上、下、高、低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超;毕玉德;;面向自然语言处理的韩国语隐喻知识库构建研究[A];中国计算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9-2011)[C];2011年
2 王仁强;;汉英词典词类标注与译义的对称性研究——兼评《ABC 汉英大词典》的词类标注与译义[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3 姚喜明;毛瑞蓓;;概念整合与动物习语的翻译[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庄丽媚;;当代语言哲学的隐喻研究及其意义[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高贞;;名词化与语法隐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6 高军;;隐喻与英语学习词典中一词多义词汇的释义[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7 林雄奇;;Halliday语法隐喻的诗性功能[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苏岚;;四种隐喻意义结构下的隐喻翻译[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8年翻译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汇编[C];2008年
9 徐超;;面向汉韩机器翻译的隐喻研究及隐喻知识库构建设想[A];第五届全国青年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李爱华;;日语词汇隐喻的认知研究[A];日语教学与日本研究——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江苏分会2011年刊[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俊;对《红楼梦》中称呼语的所指和意图的研究:认知语用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雷;黎语志强话参考语法[D];南开大学;2010年
3 宋新娟;中医传统图式符号审美及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陈明达;多样性与有限性[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漆捷;意会知识及其表达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6 阮氏丽娟;汉语方位词及其类型学特征[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肖建喜;隐喻对针灸学经典理论建构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张才刚;数字化生存与文学语言的流变[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俊;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肖书文;中日当代修辞学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德美;球赛新闻报道中战争隐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苏珊珊;俄汉语直线型空间维度词的对比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徐文姣;“以水取譬”—从认知角度考察汉语中“水”的概念隐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顾铮;英汉比喻类颜色词语对比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刘泉;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王晓东;从以知语言学角度谈新闻英语中隐喻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沈炜;从美联理论的角度分析侍意隐喻的作用及其理解过程[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史谦;经济语篇中隐喻及其文化根源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哈斯;汉语隐喻认知脑机制的ERP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王志民 ,王则远;《孟子》中的譬喻概说[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4期
2 毕春英;孟子辩论中比喻手法的运用[J];青海师专学报;2001年02期
3 赵逵夫;;论先秦寓言的成就[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张如中,丁松灿;比喻,千姿百态的世界──谈比喻修辞格的类别和功用[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5 张玉棉;比喻在孟子散文中的运用[J];邢台师专学报;1994年01期
6 杨连瑞;李绍鹏;;浅谈语篇层面的话题和话题链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世广;德语中的比喻词[J];外语教学;1986年03期
2 心页;;是否存在比喻词连用现象[J];当代修辞学;1987年02期
3 侯友兰;比喻词补议[J];汉语学习;1997年04期
4 赵登明,丁瑶;翻译过程中保留复合词比喻形象的可能性[J];中国翻译;2002年04期
5 陈海波;上世纪后20年比喻研究综述[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6 谢菁玉;德语同义动物比喻词及语源[J];德语学习;2004年05期
7 许們;;试析《庄子》比喻词的类型与特征[J];社会科学家;2008年08期
8 肖模艳;;基于语料的比喻词构词规则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7期
9 蒋华;;《山海经》中的比喻类型特征见解[J];社会科学家;2010年05期
10 李胜梅;;论表比喻的“仿佛”[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贺建国;;谈谈微观比喻[A];跨世纪的中国修辞学[C];1999年
2 葛铁鹰;;浅析阿拉伯语修辞中的比喻[A];对外贸易外语系科研论文集(第一期)[C];199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泗阳县致远中学 刘成群;怎样分辨比喻与象征[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2 双柏县一中 苏荣生;带“好象”、“仿佛”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N];云南经济日报;2001年
3 威宁自治县羊街镇中心第一小学 刘荣;利用口诀巧记比喻[N];毕节日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洪英;汉英比喻比较研究[D];安徽大学;2004年
2 陈凌弘;中日比喻结构与表现形式的对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3 单冬梅;从比喻手法看中国和英美国家的文化差异[D];黑龙江大学;2011年
4 迪丽努尔·伯合提亚尔(Dilnur-Behtiyar);汉维比喻对比研究[D];喀什师范学院;2013年
5 王颖;《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动物比喻词及其释义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6 郭晓燕;论比喻的逻辑特征[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阿依努尔·胡瓦提;汉哈语比喻辞格对比研究[D];伊犁师范学院;2014年
8 冉君;清末公案小说中的比喻词语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叶云杉;比喻研究述评[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杨欢;中英诗歌比喻对比[D];西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175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617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