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彝语北部方言语音对应规律研究——以喜德县和米易县为例

发布时间:2018-04-20 01:34

  本文选题:喜德彝语 + 米易彝语 ; 参考:《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5年10期


【摘要】:喜德彝语和米易彝语都属于彝语北部方言,喜德彝语属于彝语北部方言的什扎土语,米易彝语属于北部方言的所地土语。喜德县隶属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现代彝语标准语音所在地;米易县是四川省攀枝花市下辖县,位于攀枝花市北部,米易彝语是彝语所地土语的语言代表点。喜德彝语和米易彝语虽同属于彝语北部方言,但是在语音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对其辅音、元音、声调进行对比,发现彝语土语间的语音对应整齐有规律。本文总结归纳了其对应规律,这样可以更加科学的认识彝语方言点,有助于更加便捷地学习和使用《彝文规范方案》。
[Abstract]:Both Hide Yi and Mi Yi belong to the northern dialect of Yi, Hede Yi belongs to the Shizatu dialect of the northern Yi dialect, and the Yi language belongs to the native dialect of the northern part of Yi dialect. Xide County belongs to Liangshan Yi Autonomous Prefecture of Sichuan Province, which is the location of modern Yi standard pronunciation. Miyi County is the jurisdiction county of Panzhihua City in Sichuan Province, located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Panzhihua City. Although Hide Yi and Mi Yi belong to the northern dialect of Yi,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in pronunciation. This paper compares their consonants, vowels and tones, and finds that there are regular phonetic correspondence among Yi dialect. In this paper, the corresponding rules are summarized, so that we can understand the dialect of Yi language more scientifically, and help us to learn and use the "Yi language Standard Scheme" more conveniently.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学院;西南民族大学彝学学院;
【分类号】:H21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红;;上古第一人称代词“余(予)”的语用功能考察[J];古汉语研究;2012年02期

2 杨海潮;;南诏王号的语源和语义[J];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论丛;2010年00期

3 杨彦宝;;《彝汉大词典》中拟声词的静态描写[J];毕节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4 毛晓英;;凉山彝语名词宾格代词“go”的替代作用及其变调规律探讨[J];毕节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5 翟会锋;;彝语语序中的几个问题[J];毕节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6 马静;;彝语北部方言以诺话声调变调研究[J];毕节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7 李素琴;;滇西北藏缅语族语言四音格词类型探究[J];大理学院学报;2014年09期

8 冯时;;山东丁公龙山时代文字解读[J];考古;1994年01期

9 杨家丽;;彝英语语言文化的相关性对比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年01期

10 杨家丽;;从语言世界观的角度对比研究英彝语语音[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黄建明;;论彝文造字法[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三辑)[C];1991年

2 周学文;;元音归一化的对数商模型[A];第十二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NCMMSC'2013)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成林;汉藏语系语言存在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翟会锋;三官寨彝语参考语法[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张永斌;黔西北民族杂居区语言生态与语言保护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王国旭;新平彝语腊鲁话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谢晓明;相关动词带宾语的多角度考察[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卢小群;湘南土话代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黎意;汉藏语述补结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8 孙艳;汉藏语四音格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9 丁崇明;昆明方言语法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10 朱建军;古汉字与滇川黔桂彝文同义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海涛;彝汉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错误分析对比研究[D];西华大学;2011年

2 李云东;云南文山彝语阿扎话调查[D];暨南大学;2011年

3 姜鸿青;一般否定标记的类型学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胡宏伟;盐源彝语元音声学特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殷自菊;彝语格租话与汉语永仁方言疑问句的对比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6 蒋利平;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民—汉中介语语音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0年

7 李代祥;梁平话的助词“嘎”和“了”[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8 姚双云;汉语动词后时量、动量、名量成分不同现情况考察[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张静;凉山彝语“水田话”调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10 杨家丽;石林县彝族撒尼学生的母语(彝语)对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郝金文;从彝语“嫫”的演变看彝族母权制的遗迹[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2 马锦卫;试析彝语修辞中的心理现象[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李天元;贵州彝语地名与生态环境[J];民族语文;2002年01期

4 李天元;彝语地名的汉文译写研究[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5 胡素华;凉山彝语的话题结构——兼论话题与语序的关系[J];民族语文;2004年03期

6 胡素华,沙志军;凉山彝语类别量词的特点[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7 熊仲儒;彝语名词短语内部语序[J];民族语文;2005年04期

8 普驰达岭;;《彝语方言学》出版[J];民族语文;2006年03期

9 普丽春;王成有;;小白彝语概况[J];民族语文;2007年01期

10 李生福;;彝语峨颇话概况[J];民族语文;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郑玉玲;邱蓉;;彝语浊辅音研究[A];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第10届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2 阿比洛米;;彝语文也是课[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七卷)[C];2014年

3 苏连科;;彝语辅助词"mu~(33)(或mu~(33)ta~(33))ta~(33)的功能例释[A];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第10届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4 ;试述彝族扯勒土语语音与词汇的构成特点[A];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第10届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5 普忠良;;彝语社区的彝文规划及其实践[A];语言与法律研究的新视野——语言与法律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陈士林;;彝文[A];中国民族古文字[C];1982年

7 马尔子;;彝文的历史发展和四川规范彝文[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四辑)[C];199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金松 黔西南州民委;黔西南州兴仁县东北部地区部分地名彝语浅释[N];贵州民族报;2013年

2 记者 江芸涵;全国彝语术语标准化工作委员会成立[N];四川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阿牛尔一;全国彝语翻译专家会在丽江市举行[N];凉山日报(汉);2010年

4 翟占一;保护发展彝语文 加强双语教育 促进全域凉山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N];凉山日报(汉);2010年

5 宋明;彝语相声如何走出“一枝独秀”[N];中国民族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阿牛尔一 毛丹;日本学者情牵彝家女 五载辛劳出彝学专著[N];凉山日报(汉);2007年

7 凉山彝族自治州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结合实际推广使用彝语文 创造和谐语言文字生活[N];凉山日报(汉);2014年

8 本报记者 张崇宁 实习生 尹微;重视彝语文 弘扬民族文化[N];凉山日报(汉);2005年

9 康小玲;全国彝语术语标准化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在西南民大举行[N];中国民族报;2009年

10 阿克鸠射 吉史尼古;彝语相声 风磨彝乡[N];中国民族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国旭;新平彝语腊鲁话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丽娟;凉山州乡土彝语文教材的编译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张静;凉山彝语“水田话”调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3 李晶;大姚县三台乡彝族青少年语言使用情况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曹幼南;英语和彝语句法结构对比研究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D];西华大学;2007年

5 王兆春;毕节方言地名词文化特征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756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7756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f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