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略萨作品在中国的译介出版及对中国作家的影响
本文选题:略萨 + 拉美文学 ; 参考:《出版广角》2017年16期
【摘要】:略萨在中国的译介和出版经历了两个重要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末到20世纪末,这一阶段略萨全面走进中国;第二阶段为21世纪以来到现在,这一阶段略萨在中国的影响力持续升温,进而走向经典作家的行列。略萨2010年摘得诺贝尔奖桂冠,使其在中国的传播开始由精英化、专业化转向大众化。而中国作家对略萨情有独钟,成长于20世纪80年代的一批重要作家都对略萨的作品有不同程度的接受,略萨的"结构现实主义"也深刻地影响了这批中国作家的创作。
[Abstract]:Leusa's translation and publication in China went through two important stages: the first stage was from the late 1970s to the end of the 20th century, and the second stage was from the 21st century to the present, and the second stage was from the end of the 1970s to the end of the 20th century. In this stage, the influence of Llosa in China continues to heat up, and then to the ranks of classical writers. Llosa won the Nobel Prize in 2010, making its dissemination in China from elite, professional to popular. Chinese writers have a special love for Lrissa, growing up in the 1980s, a number of important writers all have different degrees of acceptance of his works, and his "structural realism" also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creation of this group of Chinese writers.
【作者单位】: 许昌学院;
【分类号】:G239.2;H059;I0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也旷;做一名中国作家[J];南方文坛;1997年05期
2 张直心;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二十世纪中国作家心态史》批评[J];文艺争鸣;2001年05期
3 潘军;一个中国作家的立场——在中德文学研讨会上的发言[J];南方文坛;2002年02期
4 熊元义;关于中国作家精神寻根问题[J];南方文坛;2002年05期
5 ;意大利将为中国作家专设一项奖金[J];文艺理论研究;1988年06期
6 王震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中国作家的重新定位[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7 凌逾;;小说空间叙述创意——以西西与略萨的跨媒介思维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8 ;“当代中国作家书画展”近日于粤开幕[J];作品;2007年01期
9 杨守森;20世纪中国作家心态概观[J];文史哲;1998年03期
10 茆家升;“诗人之隅”的魅力[J];文学自由谈;1999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杜浩;贵族式生活培养不出作家[N];江西日报;2011年
2 林希;文学的母语天地[N];光明日报;2001年
3 本报记者 王杨;连接心灵和友谊的彩虹[N];文艺报;2010年
4 陈歆耕;谁是“谋杀”文学的“元凶”?[N];文汇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邵惠滨;论福克纳对略萨小说创作技巧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8953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895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