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宾语的鉴定模式及其典型性
本文选题:目的宾语 + 复合鉴定模式 ; 参考:《语言研究》2015年02期
【摘要】:已有研究一般根据宾语事物O能否进入"为O而V"格式来鉴定目的宾语,这种单一标准很难把目的宾语与其他宾语类型区分开来。从动宾结构的形式特点和语义关系入手,文章提出了一套形式和语义相结合的复合鉴定模式。这套复合鉴定模式包含两部分:主要鉴定标准包含提问标准和变换标准两类,每类标准下设若干具体的鉴定格式;辅助鉴定标准包括句法形式标准和语义特征标准。
[Abstract]:It has been studied that the object can be identified by whether the object O can enter the "O and V" format, and it is difficult to distinguish the destination object from the other object types according to this single criterion. Starting with the formal characteristics and semantic relationship of verb-object structure, this paper proposes a set of compound identification model combining form and semantics. This complex identification model consists of two parts: the main identification standard includes two categories: the questioning standard and the transformation standard, each of which has a number of specific identification formats; the auxiliary identification standard includes syntactic form standard and semantic feature standard.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基金】:教育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动词宾语的语义类型及其判定模式研究”(120002040010)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杉村博文;;“VN”形式里的“现象”和“事例”[J];汉语学报;2006年01期
2 谢晓明;乔东蕊;;工具宾语的鉴定模式及其典型性[J];汉语学习;2009年02期
3 李临定;;宾语使用情况考察[J];语文研究;1983年02期
4 孟庆海;;原因宾语和目的宾语[J];语文研究;1987年01期
5 高云莉,方琰;浅谈汉语宾语的语义类别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年06期
6 储泽祥;处所角色宾语的判定及其典型性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年06期
7 谢晓明;谷亚丽;;方式宾语的鉴定模式及其典型性考察[J];语言研究;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乔东蕊;;容器类宾语的区别及典型性考察[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5期
2 余舟;;汉英“吃”所构成的词语的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3 鲜晓丽;伍丹;;现代汉语处所状语的句法位置[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古川裕;外界事物的“显著性”与句中名词的“有标性”——“出现、存在、消失”与“有界、无界”[J];当代语言学;2001年04期
5 曹重乡;周国光;;处所格在现代汉语句法结构中的地位[J];甘肃高师学报;2008年04期
6 郑晔;;《新校元刊杂剧三十种》处所宾语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4年05期
7 万献初;“动作+处所”式动词的构成因素——兼及动宾式双音词的能产趋势[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8 张建;谢晓明;;近二十年现代汉语动宾问题研究述评[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 王淑华;郭曙纶;;试论处所宾语的处理[J];汉语学报;2006年02期
10 魏红;;汉语常用动词的带宾能力考察[J];汉语学报;2009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怀;概念整合与汉语非受事宾语句[D];吉林大学;2011年
2 吴淑琼;基于汉语句法结构的语法转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阮氏丽娟;汉语方位词及其类型学特征[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任敏;现代汉语非受事动宾式双音复合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吴春红;现代汉语位事范畴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汪梦翔;对象格语义范畴及其相关语法理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7 黄淑美;动宾结构汉英机器翻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8 王姝;紧缩及其句法语义后果[D];吉林大学;2012年
9 高明乐;题元角色的句法实现[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10 徐默凡;现代汉语工具范畴的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萍;“动宾动词+宾语”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尹悦;中韩目的复句的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刘君章;现代汉语“V单+N”结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许丹;HSK大纲中的动宾组合带宾语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刘金凤;面向自然语言处理的汉语句子语义知识库构建研究[D];鲁东大学;2009年
6 周明海;核心语义角色句法实现的词汇语义制约[D];鲁东大学;2011年
7 闫真;现代汉语“一V再V”格式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崔少娟;现代汉语谓宾动词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9 戴娇龙;汉语动词“挂”的语义角色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慧;动词“放”的语义角色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景松;;与工具成分有关的几种句法格式——兼谈加工制作义动词“价”的分析[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2 谢晓明;;代体宾语的理解因素[J];汉语学报;2004年01期
3 杉村博文;;“VN”形式里的“现象”和“事例”[J];汉语学报;2006年01期
4 谭景春;材料宾语和工具宾语[J];汉语学习;1995年06期
5 陈垂民;谈述宾短语带宾语的几个问题[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5年01期
6 邢福义;;汉语里宾语代入现象之观察[J];世界汉语教学;1991年02期
7 王纯清;;汉语动宾结构的理解因素[J];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03期
8 陈昌来;;工具主语和工具宾语异议[J];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01期
9 詹卫东;;确立语义范畴的原则及语义范畴的相对性[J];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02期
10 陈小明;方式宾语初探[J];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谢晓明;相关动词带宾语的多角度考察[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高俊霞;现代汉语方式宾语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1161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116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