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定语小句的类型及其句法表现
本文选题:定语小句 + 关系小句 ; 参考:《语言教学与研究》2017年04期
【摘要】:本文讨论汉语定语小句中是否存在"关系小句"和"名词补足语小句"的区分。首先从定语小句是否存在空位以及空位的类型对定语小句进行分类,发现汉语中存在有空位和无空位两种定语小句。并根据定语小句中空位论元的语义角色将有空位小句区分为"论元空位定语小句、附加语空位定语小句"和"伪无空位定语小句"三类;根据名词中心语的类型将无空位定语小句区分为"内容义定语小句"和"事件义定语小句"两类。之后,通过话题化、同类叠加、异类叠加和指称功能等方面对几类不同的定语小句进行测试。结果发现,有空位定语小句和无空位定语小句在句法功能上存在明显差异。最终本文认为,汉语中的两类定语小句可以分别对应于类型学中的"关系小句"和"名词补足语小句"。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whether there is a distinction between "relative clause" and "noun complement clause" in Chinese attributive clauses. Firstly, the attributive clauses are classified from the types of empty and empty clauses, and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two kinds of attributive clauses in Chinese: one is empty clause and the other is empty clause. According to the semantic role of empty argument in attributive clauses, there are three categories of empty clauses: "argument empty attributive clauses, additional empty attributive clauses" and "pseudo-empty attributive clauses". According to the type of noun head, there is no empty attributive clause which is divided into two types: "content semantic attributive clause" and "event semantic attributive clause". Then, several kinds of attributive clauses are tested by topicalization, similar superposition, heterogeneous superposition and referential func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yntactic functions between clauses with and without empty attributive clauses. Finally,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two kinds of attributive clauses in Chinese can correspond to the relation clauses and the noun complement clauses in typology respectively.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教育部计算语言学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汉语国际教育背景下的汉语意合特征研究与大型知识库和语料库建设》(批准号:12&ZD175)的资助
【分类号】:H146.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燕华;;从语义角色的变化谈词义的发展——以“暗补”“明补”为例[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2 徐有志;;语义角色与作品风格[J];福建外语;1993年Z2期
3 毕玉德;关于语义信息处理的语义角色系统的构建[J];民族语文;2003年03期
4 冯海霞;义位中隐含语义角色的分类及特征[J];烟台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5 易绵竹;对俄语三位动词型式的语义角色分析[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4年06期
6 蔡晖;;试论диатеза[J];中国俄语教学;2009年01期
7 易绵竹;从计算语言学角度看语义角色问题[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8 郭嘉伟;;汉语语义角色研究述评[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周明海;亢世勇;刘金凤;;面向信息处理的大规模句子语义知识库研究述要[J];当代外语研究;2011年10期
10 段潇雪;;现代汉语语义角色研究述评[J];文教资料;2012年2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敏;常宝宝;;基于北大网库的语义角色分类[A];第五届全国青年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琳;毕玉德;陈洁;;朝鲜语对格的语义角色分析[A];第五届全国青年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刘怀军;车万翔;刘挺;;中文语义角色标注的特征工程[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刘鸣洋;由丽萍;;汉语感知词语的语义角色标注规则初探[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王海东;谭魏旋;周国栋;;语义角色在指代消解中的研究[A];第四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郝志新;王轩;李露;范士喜;;基于句法依存关系的语义角色标注[A];第四届全国信息检索与内容安全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8年
7 车万翔;刘挺;李生;;语义角色标注的方法与挑战[A];第四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李济洪;王瑞波;王蔚林;杨杏丽;高亚慧;李国臣;谷波;;汉语框架语义角色的自动标注研究进展[A];中国计算机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7-2009)[C];2009年
9 丁伟伟;常宝宝;;基于最大熵原则的汉语语义角色分类[A];第四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汪红林;丁金涛;王红玲;周国栋;;基于依存关系的语义角色标注[A];第四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车万翔;基于核方法的语义角色标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2 王红玲;基于特征向量的中英文语义角色标注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3 李济洪;汉语框架语义角色的自动标注技术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4 袁冬;基于海量文本的语义构建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5 孔芳;指代消解关键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6 齐琳;《左传》事件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7 张占山;语义角色视角下的谓词同义词辨析[D];厦门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萌;融合语义角色特征的纳西汉语机器翻译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刘一韬;基于汉语虚词用法的语义角色标注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3 党帅兵;基于词分布表征的汉语框架语义角色识别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4 吕雷;汉语框架语义角色自动标注研究[D];山西大学;2014年
5 于卉;俄语主体范畴的语义—句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6 陈耀文;英文名词短语事件指代消解方法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7 张晨;词汇语义制约语义角色映射为句法成分的特点及新词语语义推测研究[D];鲁东大学;2016年
8 冀婷;现代汉语动词“贴”的语义角色分析[D];喀什大学;2016年
9 屠寒非;基于主动学习的汉语框架语义角色标注[D];山西大学;2016年
10 杨耀文;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汉语框架语义角色识别[D];山西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1179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117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