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汉语非领属性保留宾语句的句法分析

发布时间:2018-11-10 13:31
【摘要】:汉语在非领属性保留宾语句中,动词由达成范畴与致使范畴扩展,且由这两个功能范畴选择论元并指派题元角色。达成范畴的phi-特征集不完整,不能为名词性结果论元的格特征定值,名词性结果论元的格由毗邻的动词指派,获得固有格。为了让动词与名词性结果论元毗邻,可将致使范畴的语音形式实现为"把"以阻止动词移到致使范畴位置,或通过话题化或被动化等方式让役事移到更高位置。在别的相关句式中,名词性结果论元也可以通过毗邻的词汇核心获得固有格。
[Abstract]:In Chinese, the verb expands from the category of achievement and the category of causation, and the two functional categories choose the argument and assign the role of the subject. The phi- feature set of the resulting category is incomplete and cannot be the lattice characteristic value of the nominal result argument. The case of the nominal result argument is assigned by adjacent verbs to obtain the inherent lattice. In order to make the verb adjacent to the nominal result argument, the phonetic form of the causative category can be realized as "put" to prevent the verb from moving to the position of causative category, or to move the service to a higher position by means of subjectivization or passivity. In other related sentences, the nominal result argument can also obtain the inherent case through the adjacent lexical core.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英汉名词短语的对比研究”(12YJA740082)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吴庚堂;“被”字的特征与转换[J];当代语言学;1999年04期

2 邓思颖;;汉语被动句句法分析的重新思考[J];当代语言学;2008年04期

3 张庆文;邓思颖;;论现代汉语的两种不同保留宾语句[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年04期

4 熊仲儒;;论元与谓词的语义关系[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5 熊仲儒;自然语言的词序[J];现代外语;2002年04期

6 叶狂;潘海华;;逆动态的跨语言研究[J];现代外语;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仲儒;;外围格的论元地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张孝荣;;名词短语的内部结构及其句法实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熊仲儒;;汉语等同双宾句与等同范畴[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熊仲儒;;领属性致使句的句法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5 何姗;;“V起来”的句法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6 周长银;;现代汉语“追累”句式的生成研究述评[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7 姜玲;;2009年中国生成语法研究述要[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8 谭晓平;;汉语“被”字句生成句法研究综述[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熊仲儒;汉语被动句句法结构分析[J];当代语言学;2003年03期

10 熊仲儒;以“的”为核心的DP结构[J];当代语言学;200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莉娜;翻译中句子结构转换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朱怀;概念整合与汉语非受事宾语句[D];吉林大学;2011年

3 张翼;复合动词和及物结构[D];南京大学;2011年

4 朱俊阳;现代汉语双事件结构衍生关系的被动式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5 舒江波;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复句关系词自动标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涛;汉语句法移位的神经语言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翠;俄语语序的语言类型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程丽丽;十八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末北京话被动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9 曹凤霞;古代汉语标记被动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王姝;紧缩及其句法语义后果[D];吉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阳;论元结构理论介绍[J];国外语言学;1994年01期

2 何元建;X标杆理论与汉语短语结构[J];国外语言学;1995年02期

3 顾阳;生成语法及词库中动词的一些特性[J];国外语言学;1996年03期

4 徐杰;两种保留宾语句式及相关句法理论问题[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5 胡建华;限制性句法:句法反对称理论──评Richard S.Kayne~1的《句法的反对称性》[J];当代语言学;1999年02期

6 邓思颖;自然语言的词序和短语结构理论[J];当代语言学;2000年03期

7 邓思颖;;汉语被动句句法分析的重新思考[J];当代语言学;2008年04期

8 石定栩;;“被”字句的归属[J];汉语学报;2005年01期

9 徐烈炯;语言学理论与语言事实[J];现代外语;1997年03期

10 潘海华;词汇映射理论在汉语句法研究中的应用[J];现代外语;1997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庆文;邓思颖;;论现代汉语的两种不同保留宾语句[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年04期

2 熊仲儒;;领属性保留宾语句的句法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3 周健;;被动句中保留宾语的生成分析[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潘海华;韩景泉;;汉语保留宾语结构的句法生成机制[J];中国语文;2008年06期

5 马志刚;;局域非对称成分统制、移位性特征和汉语保留宾语结构的再分析——就句末焦点说兼与潘海华、韩景泉(2008)商榷[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6 邓昊熙;;基于语段理论的汉语保留宾语结构探析——兼与潘海华、韩景泉商榷[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7 邓敏慧;;再探被动句的保留宾语问题[J];文教资料;2009年33期

8 徐杰;两种保留宾语句式及相关句法理论问题[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9 黄新强;黄婷婷;;保留宾语把字句的句法生成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马志刚;;再论汉语保留宾语被动句——兼论领属关系的典型性和“王冕死了父亲”的历史成因[J];语言研究集刊;2013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何嫣;论汉语保留宾语结构的生成[D];湘潭大学;2009年

2 李雯;中英存现动词的非宾格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3226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3226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2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