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汉语中的两类状态表述形式

发布时间:2018-11-12 14:57
【摘要】:谓词性成分在"内在时间性"和"外在时间性"上都表现出[+过程]和[-过程]的对立,内在时间性过程体现为某一事态随时间的进行而展开,外在时间性过程体现为某一事态构成外部时间流逝中的某一具体事件。汉语中的两类状态表述形式R(形容词重叠光杆形式)与Rde(带"的"的形容词重叠形式)的使用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前者与具有[+过程]特征的谓词性成分搭配能力强,而后者与具有[-过程]特征的谓词性成分搭配能力强。前者在状态的表述上呈现一定的动态性,可以称为状态表述的动态形式,后者呈现出一定的静态性,可以称为状态表述的静态形式。R与Rde的存在以人们对状态的认知机制为深层动因,R内部成员在句法功能上的不同表现也与这种认知机制有着密切的联系。
[Abstract]:The predicate component shows the opposition between "process" and "-process" in both "internal timefulness" and "extrinsic temporality", and the intrinsic temporality process manifests itself as a state of affairs that unfolds with time. The process of external time is embodied in the fact that a state of affairs constitutes a specific event in the passage of external time. In Chinese, the use of two kinds of state expressions R (adjective reduplicated pole form) and Rde (with "reduplicated adjective form") shows a certain tendency. The former has strong collocation ability with predicate elements with [process] characteristics. The latter has strong collocation ability with predicate components with [- process] characteristics. The former presents a certain dynamic state representation, which can be called the dynamic form of state expression, while the latter presents a certain static state. The existence of R and Rde is based on the cognitive mechanism of state, and the different syntactic function of the members of R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is cognitive mechanism.
【作者单位】: 日本大阪大学;
【分类号】:H146.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毛雄;;状态形容词研究综述[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荣丽华;;状态形容词研究综述[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3 覃远雄;;荔浦话里的两种状态形容词[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4 蔺璜;状态形容词及其主要特征[J];语文研究;2002年02期

5 王红斌;状态形容词的小类与多重状态形容词的相对有序性[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6 沈红宇;长沙方言状态形容词讨探[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7 李劲荣;;状态形容词的量级等级[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蒋协众;;邵阳(南路)话状态形容词的结构类型[J];怀化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9 龙泉;;洪湖方言的状态形容词[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盛银花;;安陆方言的状态形容词[J];咸宁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杨爱姣;;《诗经》中名词作叠根的状态形容词探析[A];诗经研究丛刊(第四辑)[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劲荣;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的认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翟会峰;状态形容词的主要特征及相关的几个问题[D];山西大学;2004年

2 毛玉梅;现代汉语七组颜色类形容词的语法功能考察[D];西南大学;2015年

3 叶佩珊;“‘很’类程度副词+状态形容词”语法现象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4 刘思;状态形容词词义结构分析及其教学设计[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5 赵倩倩;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叠式状态形容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6 唐茜;湘方言状态形容词考察[D];浙江师范大学;2016年

7 万叶馨;哈尔滨方言中“的”的特殊用法[D];黑龙江大学;2016年

8 陆金诺;壮泰语状态形容词对比[D];广西民族大学;2016年

9 李春燕;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本体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10 沈丽娜;附缀式状态形容词初探[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274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3274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2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