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假设助词“的话”的语用功能考察

发布时间:2019-02-28 21:24
【摘要】:"的话"在具体的语言运用中可以做话题标记、假设助词和停顿助词。从三方面考察假设助词"的话"的语用功能:(1)从与关系标记搭配的情况考察其搭配机制;(2)从与"如果"的比较考察其语义管控范围;(3)从与假设连词的搭配,考察其是否加强假设语气。
[Abstract]:The words can be used as topic markers, hypothetical auxiliaries and pause auxiliaries in specific language use. The pragmatic functions of the hypothetical auxiliary word "Yu Hua" are investigated from three aspects: (1) its collocation mechanism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collocation with relational markers, (2) the scope of semantic control from the comparison with "if", and (2) the scope of semantic control from the point of comparison with "if". (3)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collocation with hypothetical conjunctions, the author examines whether the hypothetical conjunctions strengthen the hypothetical tone.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H14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谢晓明;;假设类复句关系词语连用情况考察[J];汉语学报;2010年02期

2 罗进军;;“如果说p的话,q”类有标假设复句检视[J];汉语学习;2008年05期

3 赵国军;;表假设的“吧”与“的话”[J];汉语学习;2009年04期

4 江蓝生;;跨层非短语结构“的话”的词汇化[J];中国语文;2004年05期

5 谢晓明;陈琳;;“的话”的话题标记功能及相关问题讨论[J];语文研究;2012年04期

6 金莉娜;;论话题标记“的话”[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4年01期

7 贺娟萍;;表示假设的“呢”与“的话”[J];语文学刊;2014年2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明芳;;高师藏族学生学习汉语复句应当注意的问题[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2 王旭东;关于“来着”词性的思考[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陈宝莲;;列举助词“等”与“等等”辨析[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4 余义兵;;比较基准话题化的考察——语言类型学上的一种假设[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刘楚群;论“越V越A”——兼论从“越V越A”到“越来越A”的语义虚化过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吴仲华;“X也似的”简论[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陈景元;;原因标记连用现象考察[J];河池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陈秀兰;;助词“等”在汉语史上的句法、语义特点考察[J];河池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彭小球;;湖南益阳方言“听[t~h in~(55)]”的连词用法及其构成的“听p,都q”复句[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10 吴仲华;浅析结构独立的比况表达式[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锐;;语义等值和汉语虚词的意义分析[A];和谐社会:社会公正与风险管理——2005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5年

2 董秀芳;;句法构式与词汇化[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3 吕晓玲;;闽南方言南安话的类结构助词“得”、“说”、“伊”、“通”[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刘禀诚;;“我A我B(我C/我D)”标题格式[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唐永明;王小捷;文娟;;基于关联词的复句语言模型[A];第三届中国智能计算大会论文集[C];2009年

6 胡金柱;沈威;杜超华;;基于规则的复句中的关系词标注探讨[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杜超华;沈威;姚双云;;基于复句语料库的分词系统的研究[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胡金柱;沈威;杜超华;罗进军;;基于渡越矩阵的复句关系词自动标注初探[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张运良;;“不是”的用法及自动处理研究[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李艳娇;杨尔弘;;基于动态流通语料库的连词考察[A];第五届全国青年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冯炜;《唐律疏议》问答体疏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高芸;从SDRT的视角探析汉语话语结构的修辞格式[D];西南大学;2011年

6 方清明;现代汉语名名复合形式的认知语义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舒江波;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复句关系词自动标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向二兰;汉英助动词句法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林新宇;汉语和韩国语话题句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范丽君;汉藏语因果类复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丽萍;“不要太”结构的语法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耿冰;“实现事件”结构词汇化模式的英汉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谢亮亮;俄语原因意义的表达及与汉语的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汪姣;俄语让步意义的表达及与汉语的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魏春妮;“一样”结构的语义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李佳;印尼留学生11类有标转折复句习得顺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肖艳;中高级阶段越南学生汉语常用篇章衔接手段偏误分析[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8 刘娅敏;“反而”和“倒”的对比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9 金灿;现代汉语假设复句语用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10 江亚丽;桐城谚语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温锁林;;从词性标注看小句的中枢地位[J];汉语学报;2004年01期

2 郑贵友;;“小句中枢说”与汉语的篇章分析[J];汉语学报;2004年01期

3 罗昕如;;湖南方言中的“在N”[J];汉语学报;2004年01期

4 储泽祥;;小句是汉语语法基本的动态单位[J];汉语学报;2004年02期

5 刘云;俞士汶;;“句管控”与中文信息处理[J];汉语学报;2004年02期

6 刘街生;;从汉语的同位组构看小句中枢理论[J];汉语学报;2004年02期

7 李英哲;;“小句中枢说”在句法研究上的重要意义[J];汉语学报;2005年01期

8 邓思颖;;从生成语法学观点看“小句中枢说”[J];汉语学报;2005年01期

9 范晓;;关于构建汉语语法体系问题——“小句中枢”问题讨论的思考[J];汉语学报;2005年02期

10 黄忠廉;;小句中枢全译说[J];汉语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朱岩;关联助词的性质和形成[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2 谢群霞;话题后“啊”的语用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321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4321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8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