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想”的使用分析及在泰国初级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0-03-28 11:57
【摘要】:“想”属于《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修订版)》中的一级常用汉语词语,亦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极高的动词。“想”具有丰富的词义,也具有多种用法,汉语学习者在使用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偏误。本文选择“想”作为研究对象,对“想”的使用情况和偏误现象进行整理和分析,既可以对“想”的本体研究添砖加瓦,也可以在二语习得角度给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们提供一些帮助。本文在总结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并整理了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留学生使用“想”的语料,去除重复后选择其中1780条作为样本语料,对其中的240条偏误语料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留学生习得“想”过程中产生这些偏误现象的原因。最后,基于偏误产生的原因和课堂案例分析,笔者提出了对泰汉语教学的建议。本文一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绪论介绍了本文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评述了“想”的本体研究及第二语言习得角度研究现状,还阐释了本文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最后说明了本文所用语料的来源。第二部分是“想”的语法特点。这一章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想”的语法特点:词类归属、句法功能及“想”的其他用法。第三部分是“想”的语料分析。这一章以上文的分类为根据,将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搜集到的1780条语料进行用法分类和使用情况分析。第四部分是“想”的偏误分析。这章运用了偏误分析理论,基于240条偏误语料将留学生使用“想”的偏误情况分为五种类型:遗漏、误加、误代、错序、错别字。接着讨论了产生偏误的原因,总结出母语负迁移、学习策略、教师讲授方式等影响因素。第五部分是对泰汉语教学中“想”的教学策略,结合笔者教学案例从教案设计和教师教学两方面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为“想”的对泰汉语教学提供参考。第六部分是结语,对全文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并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H1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徐晶凝;;认识立场标记“我觉得”初探[J];世界汉语教学;2012年02期

2 金桂桃;;从语义范畴的角度看“想”与“考虑”的差异——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词语辨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1年04期

3 徐冶琼;;能愿动词“想”和“要”的比较——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本体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9年06期

4 姚占龙;;“说、想、看”的主观化及其诱因[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年05期

5 张积家;陆爱桃;;汉语心理动词的组织和分类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郭昭军;现代汉语中的弱断言谓词“我想”[J];语言研究;2004年02期

7 张全生;现代汉语心理活动动词的界定及相关句型初探[J];语言与翻译;200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丽娟;动词“看”“想”“说”“知道”为核心构成的话语标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晓霞;“想”的语法化及相关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7年

2 刘慧文;汉语的“要”、“想”、“想要”和泰语的“(?)”、“(?)”、“(?)”句法语义对比[D];广西民族大学;2016年

3 徐悦;命题态度谓词“想”的哲学和语言学分析[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6年

4 王艺燃;意愿类能愿动词偏误分析[D];黑龙江大学;2016年

5 刘文隆;词汇类型学视角下动词“想”的共词化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年

6 向往;泰国学生汉语意愿心理动词的学习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探讨[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7 匡林W,

本文编号:26044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6044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9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