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转喻视域下新兴主观评议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9 17:18
【摘要】:本文对三类主观评议句进行梳理,分析它们各自的流行动因、生成机制,并从认知转喻的视角研究它们的语义效用。观察到各表达式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歧解情况及过度仿用现象,本文有针对性地做出区分对比,通过对三者的详尽描述,尝试分析出当代汉语转喻性主观评议句的特点。正文分为四章,第一章是绪论,主要概述了选题缘起、研究现状、研究对象、研究意义以及研究方法。其中,研究对象部分讨论了转喻与主观评议句的关系,由于本文研究角度是在转喻视域下研究汉语主观评议句,因此在这一章阐述了与评议句密切相关的社会认知语境与转喻的关系。第二章以“你想多了”这一个案为研究对象,我们发现“你想多了”不仅可以表示顾虑性偏离,还可以表示祈望性偏离。文中对不同类型下的语料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探究其主观性的体现,综合各种实例我们发现,“想多了”是对某种(作者认为)不正确的认识的一种表态。与直接说“不正确/错了”相比,是一种委婉表达,体现了语言的主观性。第三章以一类新兴的主观评议句“NP_1好像(可能)V了假NP_2”为观察对象,通过对语料的分析,我们认为,此表达式与其流行之前的“假NP”相比,“假”的语义并没有发生改变,表达式语义的不同解读是由叙实、比况、传疑、元语等元素共同调控的。最后,我们对“新兴歧解”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第四章,选取了“XX限制了Y的想象力”这一主观评议句作为观察对象。首先分析了它的不同语义类型,既可以评议自己,又可以评议他人。之后,分析了它的流行动因,指出社会环境与大众使用是其流行的外部条件,并从主观性、语用推理、语义磨损三个角度分析其内在机制,发现其语用功能除了主观评价外还有缓和面子威胁的功能。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H1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岳贵祥;;转喻映射的分类与特征[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13年02期

2 胡晓青;;试论转喻在庭审话语中的三种作用[J];宿州学院学报;2018年11期

3 席建国;;复杂转喻现象探析[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01期

4 王跃平;;概念理论视域下的转喻分类[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6期

5 王琴;J.Littlemore;;《转喻:语言、思维和交际中隐藏的捷径》评介[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7年06期

6 崔玉莹;;批评转喻分析模式下的“冲突”转喻研究——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声明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年05期

7 马瑞洁;;叙事绘本中情绪隐喻和转喻的动态构建[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03期

8 石宝梅;;浅析汪曾祺小说中的转喻现象[J];中国民族博览;2016年10期

9 李红娟;严敏芬;;转喻概念化时间的理据浅析[J];文教资料;2016年31期

10 汪洋;;转喻的理解与翻译探析[J];文教资料;2017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婷;;转喻的理解及其现实意义[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2 晋小涵;齐振海;;“脸、面”词语的转喻阐释[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3 孙志农;;论语篇连贯的转喻机制[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4 魏在江;;语篇转喻[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5 张韧;;转喻的构式化表征[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6 卢卫中;刘玉华;;试析概念转喻在小说叙事和理解中的作用[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7 黎雨薇;;英语动物名词动用的隐转喻认知解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陈香兰;;前置语境信息对转喻理解的影响:基于眼动实验[A];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C];2017年

9 胡婷;;试论转喻思维在汉英语言形式中的异同[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10 李洁红;;论转喻和隐喻在前指替代中的差异[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王丽亚;翻译亦是学术:读《转喻:从修辞格到虚构》[N];中华读书报;2014年

2 杨义;文学:生命的转喻[N];光明日报;2007年

3 王lN森;思想是生活的一种方式[N];中华读书报;2018年

4 蒋蓝;词典式写作的地缘性转喻[N];中华读书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福娟;指称转喻:词汇语义的认知途径[D];苏州大学;2009年

2 李勇忠;语言转喻的认知阐释[D];复旦大学;2004年

3 杨成虎;语法转喻的认知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胡方芳;现代汉语转喻的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高翠雨;认知语义视阈下英语逻辑转喻的意义识解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6 黄洁;基于参照点理论的汉语隐喻和转喻名名复合词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7 吴淑琼;基于汉语句法结构的语法转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王静;英语名化的语法转喻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9 肖燕;时间的概念化及其语言表征[D];西南大学;2012年

10 王薇;名词动用的认知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畅;转喻视域下新兴主观评议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年

2 郭娜;俄汉电信词汇的转喻生成机制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年

3 祁瑶;中国教育新闻漫画中的多模态隐转喻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8年

4 李炜炜;中美政治新闻中转喻的修辞批评研究[D];郑州大学;2018年

5 吕倩;汉语“的”字构式的转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年

6 梁珊珊;汉韩语含“手”和“脚”的惯用语的认知对比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8年

7 吴莉;概念转喻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人体词汇教学效果的实验研究[D];广州大学;2018年

8 陈梅芳;转喻能力的培养对高中生写作语篇衔接的效果研究[D];广州大学;2018年

9 崔青星;中美危机话语中转喻的批评性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

10 谢梦迪;转喻的推理机制[D];浙江师范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341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7341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a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