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地区满语元音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9 09:14
本文以黑龙江省黑河地区满语元音为研究对象,以语音实验为手段,综合运用描写分析、数据统计、比较分析等方法,首次系统的对黑河地区满语元音,特别是复合元音和元音格局情况展开了实验探索。单元音以田野调查语料为基础,综合运用Praat语音分析软件和Matlab数据处理软件,逐一提取了元音的主要共振峰数据,运用矩阵理论和K-L变换转换进行标准化处理,用Matlab程序做出声学元音图,以国际音标标准元音为参照审辨确定音值,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和讨论;复合元音根据实验需要选取一定的语料作为样本,等时间序列获得共振峰数据,运用Excel进行统计,做出共振峰折线图,并通过共振峰走势对复合元音的声学规律进行描写和探讨;元音格局则运用数据归一化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归一化后制作元音格局图,对黑河地区满语元音的格局情况进行系统考察和分析。实验数据显示,黑河地区满语有8个元音,比书面满语多出了e、?、y。其中,元音ɑ、i、e、o、u、?的音值比较稳定,为独立音位,?、y的音位功能虽较弱,但由于能够独立占据声学空间,将其视为音位亦较妥当,其音值为:?为前次低不圆唇元音,y为前高圆唇元音。黑河地区满语复合元音较多,主要出现在词中和词尾,词首则出现的较少。复合元音中各成分地位不同,受主要元音影响较大,次要元音影响较小,主次要元音之间亦能够相互影响;与相应的单元音相比,各成分舌位高低和前后都会发生变化,有的变化幅度还较大;各成分中至少包含一个高元音。一些二合元音的共振峰走势和时间分配具有对称性,目标元音体现出分类特点,共振峰变化中有一个核心,可以据此判断其为前响或后响二合元音。黑河地区满语元音格局表现特征为:单元音整体分布比较均匀,ɑ、i、u分别位于三个端点位置,连线构成了三角形,形成了固定的声学空间,其他5个元音在以i、ɑ、u为顶点组成的三角形附近分布,呈现出了一定的对称性和规律性。在声学分布上,复合元音与相应的主要元音声学位置相差不远,同一元音充当首尾元音时,声学位置相差较大,首元音距离相应的单元音较近,尾元音距离相应的单元音较远。在主要元音的作用下,位于主要位置的元音对复合元音的影响大于次要位置元音。本文通过实验获得了客观的实验数据,得出了可重复性的结论,不仅创新了满语元音的研究方法,还可为解决一些争议问题、深化满语元音研究提供实例和参考。同时实验所形成的黑河地区满语口语语料库,保留了数字化形态的满语口语,为濒危语言留下了鲜活材料,对双语习得、满语教学实践、以及促进满语数字化建设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位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H221
【部分图文】:
图 1-2-1 黑河地区满语简要分布图①力;2、黄旗营子;3、蓝旗村;4、坤河村;5、大五家子(红色边疆农场);6 下马场;7 四季屯;8,宏伟村。明主编,黑河地区政区图.黑河地区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黑河地区地方志编撰委员会,1996.
前后分为“前、后”两度,这样舌的上下和前后活动就可以形成八个点,这就是八个定位元音(图2-2-1 所示)。定位元音只表示相应的舌位,不属于具体的语言。研究中可以此为参照进行描写,为其他元音提供依据和参考。图 2-2-1 国际音标定位元音简图20 世纪初,Paul Passy 和 Daniel Jones 又将舌面移动的 “高”、“半高”、“半低”、“低”四度,与舌头移动的“前、央、后”三个维度结合起来,形成了 12 个基本舌位,加上唇的圆展两个状态,构成了描述元音的基本舌位参数。1888年,国际语音学协会公布了“国际语音字母”(IPA),是记录、描写和分析语音的一套精密符号,由元音和辅音两部分组成,其中元音部分就是标准元音的舌位图①,人们可以通过元音舌位图实现对元音的描写和分析。传统的元音研究方法直观形象、简单易行,能够说明发元音时舌头的位置与唇形状态,对于元音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从另一角度来看,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这种方法借助舌头和唇的生理位置对元音进行描写,主要依靠研究者的观察,对于舌位的具体位置和唇的形态缺乏量化标准,只能概略描述,易造成误解和偏差,难免出现智者见智的现象,导致争议反复出现。二是这种方法对元音①国际语音协会编著.国际语音学会手册[M].江荻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第 4 页.
-2国际音标15个标准元音声学分布图
本文编号:2808357
【学位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H221
【部分图文】:
图 1-2-1 黑河地区满语简要分布图①力;2、黄旗营子;3、蓝旗村;4、坤河村;5、大五家子(红色边疆农场);6 下马场;7 四季屯;8,宏伟村。明主编,黑河地区政区图.黑河地区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黑河地区地方志编撰委员会,1996.
前后分为“前、后”两度,这样舌的上下和前后活动就可以形成八个点,这就是八个定位元音(图2-2-1 所示)。定位元音只表示相应的舌位,不属于具体的语言。研究中可以此为参照进行描写,为其他元音提供依据和参考。图 2-2-1 国际音标定位元音简图20 世纪初,Paul Passy 和 Daniel Jones 又将舌面移动的 “高”、“半高”、“半低”、“低”四度,与舌头移动的“前、央、后”三个维度结合起来,形成了 12 个基本舌位,加上唇的圆展两个状态,构成了描述元音的基本舌位参数。1888年,国际语音学协会公布了“国际语音字母”(IPA),是记录、描写和分析语音的一套精密符号,由元音和辅音两部分组成,其中元音部分就是标准元音的舌位图①,人们可以通过元音舌位图实现对元音的描写和分析。传统的元音研究方法直观形象、简单易行,能够说明发元音时舌头的位置与唇形状态,对于元音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从另一角度来看,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这种方法借助舌头和唇的生理位置对元音进行描写,主要依靠研究者的观察,对于舌位的具体位置和唇的形态缺乏量化标准,只能概略描述,易造成误解和偏差,难免出现智者见智的现象,导致争议反复出现。二是这种方法对元音①国际语音协会编著.国际语音学会手册[M].江荻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第 4 页.
-2国际音标15个标准元音声学分布图
本文编号:28083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808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