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基于《汉语大词典》语料库的宋代新词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08 10:05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漫长的朝代,宋代词汇也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一方面受语言内部规律的推动而发展着;另一方面又受社会发展的影响而变化着。我们力图通过对宋代新词尽可能全面的描写,展现出词汇在这一时期的发展和变化,以期能呈现出宋代新词的概貌。论文共分为绪论、正文、结语和附录几个部分。绪论,简要介绍了前人对宋代词汇研究的概况,以及我们研究宋代词汇的方法和思路。我们研究宋代新词的语料库是《汉语大词典》,关于用《汉语大词典》来研究词汇,杨端志先生在他的论文《<汉语大词典>对汉语词汇发展演变史的价值与研究方法》中有详尽的论述和说明,认为《汉语大词典》单义词的第一个例证,换到词汇史的角度,例证所从出之书就是这个词的出生证,在这部书中是一个新词。我们以此作为判定新词的标准,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宋代新词语料库,对宋代新词进行研究。论文的第一章到十三章是主体部分。论文的第一章到第五章,列举了宋代的新词语场。我们从语法的角度对宋代新词进行了大致的归类。在每一种词类中按照词的语义建立标志性新词语场。名词语场,我们分别建立了政治、经济、科技、娱乐文化等意识形态领域的子语场;又从客观存在的角度建立了有关人...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2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宋代语言研究概况
    二、宋代词汇史的语料库
    三、宋代词汇史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宋代新词语场——名词(上)
    第一节 反映宋代政治生活的新词语场
    第二节 反映宋代经济生活的新词语
    第三节 反映宋代教育和科技方面的新词语
    第四节 反映宋代节日、婚丧嫁娶、娱乐占卜等方面的新词语
第二章 宋代的新词语场——名词(下)
    第一节 指称人物的新词
    第二节 有关动、植物方面的新词语
    第三节 有关衣食器用等方面的新词语
    第四节 有关交通工具方面的新词语
    第五节 有关山水方面的新词语
第三章 宋代的新词语场——动词
    第一节 人体行为类动词
    第二节 社会活动类动词
第四章 宋代新词语场——形容词
    第一节 人类性质形容词
    第二节 物类性质形容词
第五章 宋代新词语场——其他
    第一节 副词
    第二节 连词
    第三节 量词
    第四节 象声词
第六章 宋代新词中的词缀
    第一节 前缀
    第二节 后缀
第七章 宋代新词中的核心语素
    第一节 宋代核心语素概说
    第二节 核心语素语义及构词分析
    第三节 语素构词语义的来源
第八章 宋代单音节新词研究
    第一节 旧形单音节新词分析
    第二节 新形单音节新词分析
第九章 宋代双音新词研究—语音、语素构成
    第一节 双音词的语音构成
    第二节 双音词的语素构成
第十章 宋代双音新词研究—语法、语义构成
    第一节 联合结构双音词
    第二节 偏正结构双音词——定中式
    第三节 偏正结构双音词——状中式
    第四节 其它结构双音词
第十一章 宋代三音新词研究
    第一节 三音新词的语音构成
    第二节 三音词的语素构成
    第三节 三音词的结构
第十二章 宋代其它多音新词研究
    第一节 四音新词研究
    第二节 五音及其它多音新词
第十三章 宋代复音词词义的发展
    第一节 双音词词义发展的潜在机制
    第二节 双音词词义发展的形式特点
结语
    一、语言内部原因推动词汇发展的一般规律特征
    二、社会影响推动词汇的发展
    三、宋代词汇与宋代以前词汇及现代汉语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山寨”新义看词汇发展[J]. 孙晓玄.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2)
[2]心理动词也析[J]. 徐睿,王文斌.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5(03)
[3]汉语词缀形成的历史考察——以“老”、“阿”、“子”、“儿”为例[J]. 郭作飞.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6)
[4]宋代“牙人”的经济活动及影响[J]. 任仲书,于海生.  史学集刊. 2003(03)
[5]“背子”的演变及与现代服装的造型关联[J]. 黄轲.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3(04)
[6]谈谈词内“语素组合体”[J]. 周玉琨.  广西社会科学. 2002(01)
[7]核心字和汉语的语义构辞法[J]. 徐通锵.  语文研究. 1997(03)
[8]“儿化”性质新探[J]. 李立成.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03)
[9]同素词简论[J]. 常敬宇.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85(02)



本文编号:32182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2182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c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