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学本体的术语厘定问题——以“原语”与“源语”为例
本文关键词:译学本体的术语厘定问题——以“原语”与“源语”为例
【摘要】:译学术语的确立与厘定决定了译学本体建设,译学术语规范因此尤显重要。本文以"原语"与"源语"为例考察得知:近年来,受source language影响,其汉译"源语"(另如"译出语""始发语"等)用得越来越多;经定量与定性研究,应立"原语"为译学核心术语,而"源语"可用于回译、转译、变译等其他情况。
【作者单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 译学术语 体系 原语 源语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语料库的严复变译思想研究”(08BYY079) 广东省高等教育“创新强校”项目(GWTP-GC-2015-01)
【分类号】:H059
【正文快照】: 1.缘起一门学科基本术语的确立与厘定是其健康发展的必要保障。在译学建设颇受关注的当下,借助语料库,运用定量和定性研究法,考辨译学核心术语,讨论其关系,既有利于译学本体研究,亦可推动翻译学科发展。典型的翻译是语际活动,涉及双语,即原作的语言和译作的语言,简称为“原语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黄忠廉;;“翻译”新解——兼答周领顺先生论“变译”[J];外语研究;2012年01期
2 王克非;英汉/汉英语句对应的语料库考察[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06期
3 李宇明;;术语论[J];语言科学;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 陈满华;[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军;冯丹丹;;国内《聊斋志异》英译研究:评述与建议[J];蒲松龄研究;2011年03期
2 涂秀青;;论中国英语的运行机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3 张爱真;李爱军;;汉英翻译中的词汇空缺及其对策[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4 高方;;魂萦梦绕 文自天成——《受戒》的写作技法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5 杨朝军;;翻译单位——动态的语篇单位[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6 吴逾倩;赵文通;;以张谷若译《苔丝》为例的译者风格研究[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7 陈瑾;;弥合文化意象差异:汉英隐喻翻译取向研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冯春波;;试论翻译与向国外弘扬中华文化[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刘波;;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显化研究[J];才智;2010年04期
10 赵博;;翻译中的现实主义文学——加切奇拉泽的文艺学翻译观[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帆;;描写?规定?——译学词典的编纂原则[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孙迎春;;实践型译学词典——兼评《史氏汉英翻译大词典》[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曾东京;苏珊;;论翻译学词典的附录[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吴远庆;韩淑红;;谈规范性翻译学词典的特点[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赵巍;;翻译学术语规范化的实践及效果反思[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吕佳擂;任东升;;如何确定翻译家的国别归属[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汪懿婷;;从改写理论的视角析文学翻译中的有意误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丁浩;;口译中的“显化”[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潘月明;郭秀芝;;高校译名“回译”难 春风难度“大学”关——以国内“理工大学”校名英文翻译为例[A];第十四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10 刘燕萍;;从乔治·斯坦纳阐释学视角看译者主体性——《法国中尉的女人》两个中译本对比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淑敏;翻译的历史观—《独立宣言》中译本的历时共时比较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李颖玉;基于语料库的欧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谢云才;文本意义的诠释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黄德先;文化途径翻译研究:争议与回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高乾;本雅明寓言式翻译思想[D];南开大学;2010年
8 周小玲;基于语料库的译者文体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桂兰;论重译的世俗化取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毛志文;结构诗学与诗歌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雅琴;目的论在中英广告跨文化翻译中的应用[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钟宝丹;对比视角: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梁宗岱译本风格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周思谕;清末民初对《福尔摩斯探案集》的译介[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芮雪梅;赖斯翻译批评理论关照下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中译本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马晓云;从对话意识看林语堂英文创作中的翻译现象[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韩爱丽;论汪曾祺小说的诗性美[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周白羽;头韵翻译的补偿性策略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8 邓琼;从功能派翻译论角度对《骆驼祥子》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王胜男;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大连酒店简介英译策略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赵俭;美学视角下的中国古典小说翻译[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黄忠廉;句群中枢变译说[J];外语学刊;2003年04期
2 黄忠廉;;翻译“变”“化”观[J];外语学刊;2010年06期
3 罗选民;论翻译的转换单位[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勇林;译学研究范式:转向、开拓与创新[J];中国翻译;2001年05期
2 黄忠廉,李亚舒;翻译学的创建——全国译学学科建设专题讨论会述评[J];上海科技翻译;2001年03期
3 隋然;译学研究的研究与分析哲学的分析[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4 李特夫;文化观念与翻译标准——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的译学标准研究[J];语言与翻译;2003年02期
5 栗长江;译学术语规范初探[J];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3年01期
6 傅勇林,郭勇;20世纪80年代西方译学研究与文化整合范式的发展[J];中国翻译;2003年06期
7 赵彦萍;;中西文化发展对译学思想的影响[J];国外外语教学;2003年01期
8 谢天振;论译学观念现代化[J];中国翻译;2004年01期
9 王高生,师文笠,朱志勇;论译学形成的漫长过程[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邢莲君;强化理论体系意识 促进译学健康发展[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梦之;;从译学术语看翻译研究的走向[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朱仁印;;翻译研究和理论再认识[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9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孙迎春;;译学词典编研的结构[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吕俊;;范式批评与问题意识——对译学研究的两种路径的批评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吕俊;;语言学中的语言研究与翻译学中的语言研究——针对语言学界对译学研究一种偏见的回应[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6 孙宁宁;;翻译研究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7 周小微;;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西翻译学词典之对比研究[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吴春兰;李晓燕;;译学“特色派”与研究生翻译理论教学[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汪敬钦;;译学断想——翻译学:比较研究学(?)[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10 曾东京;苏珊;;论翻译学词典的附录[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柏然;发展中国的译学研究[N];光明日报;2001年
2 姜秋霞;翻译学:科学与艺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N];光明日报;2002年
3 王理行;中西译学理论的集大成者[N];中华读书报;2004年
4 许钧(作者为南京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翻译的挑战[N];光明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莹;译学观念的演进和冲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2 高雷;译学词典的本体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陈浪;当代语言学途径翻译研究的新进展[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莎莎;从范式理论的视角重新审视西方译学的发展[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2 王莉;译学术语释义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3 管丽娟;中国当代译学理论之声[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4 吕立松;翻译研究中的归纳法和演绎法[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5 唐鑫梅;论译者的“文化人”身份[D];山东大学;2009年
6 刘会然;当前中国内地翻译机构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刘颖;跨语际对应、语言互译性与译学研究——论英语外来词在汉语语境中的文化模筑作用[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8 肖才望;玛丽·斯内尔·霍恩比译学思想启示:全球化语境下的译学范式转换[D];中南大学;2008年
9 薄振杰;关联理论对翻译的启示[D];山东大学;2005年
10 张丽娟;文化误译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6422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642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