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山堂话本》词汇研究
本文关键词:《清平山堂话本》词汇研究
【摘要】:话本是在民间说话技艺逐渐兴盛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始于唐代,发展于宋元时期。话本的语言极具特色,尤其是宋元话本,有大量的人物对话,口语性很强,其语言反映了近代汉语发展的新面貌,是汉语史研究的重要材料。《清平山堂话本》作为最早的宋元话本刊刻本,反映了当时的语法现象,保留了较多的宋元时期词汇。其语法方面,呈现出特殊句式多变,词类丰富的现象;词汇方面,俗语词和熟语的使用频繁。一方面俗语词的数量丰富,出现很多新的称谓词、时间词等;另一方面构词特点明显,有许多双音节词和同词素构词。熟语包括惯用语、谚语、歇后语等类型,多样熟语的频繁运用,在提高话本的趣味性和可读性的同时,话本也成为熟语的语料库,为研究熟语的类型、构成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本文以《清平山堂话本》为研究对象,以现代词汇学理论为指导,运用共时和历时比较相结合的方法,对书中的俗语词和熟语及部分疑难词进行训诂,考证它们的词义及变化过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一、探讨《清平山堂话本》的语料价值,综合论述其研究现状,主要包括校注、语言文字方面的研究成果。将其纳入汉语词汇史研究层面,论述其研究的意义,并阐述具体研究方法等。二、对俗语词进行界定,并以此为依据探讨《清平山堂话本》中的俗语词特点,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俗语词进行详细的考察,研究其在汉语词汇史上的产生与发展情况。三、讨论熟语的性质和类型,穷尽性梳理了《清平山堂话本》中的熟语,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熟语进行详细考察,研究其在汉语词汇史上的产生与发展情况。四、针对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一些疑难词进行考辩分析,试图提出可供参考的意见。
【关键词】:清平山堂话本 俗语词 熟语 汉语词汇史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31
【目录】:
- 内容摘要6-7
- ABSTRACT7-9
- 第一章 绪论9-18
- 第一节 《清平山堂话本》及其语料价值9-10
- 第二节 研究现状综述10-14
- 第三节 研究意义14-16
- 第四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6-18
- 第二章 《清平山堂话本》中的俗语词18-50
- 第一节 俗语词的概念与界定18-19
- 第二节 《清平山堂话本》中的俗语词概貌19-21
- 第三节 《清平山堂话本》俗语词例释21-50
- 第三章 《清平山堂话本》中的熟语50-66
- 第一节 熟语的界定与类型50-55
- 第二节 《清平山堂话本》中的熟语概貌55-56
- 第三节 《清平山堂话本》熟语例释56-66
- 第四章 《清平山堂话本》疑难词66-77
- 第一节 《清平山堂话本》疑难词概貌66-67
- 第二节 《清平山堂话本》疑难词考释67-77
- 结语77-78
- 参考文献78-83
- 致谢8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勇;说话的艺术特征及其对话本小说的文体影响[J];苏州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2 李亚峰;话本小说中入话的发展及其原因[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11期
3 吴礼权;;话本小说“题目”的形式及其历史演进[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4 孙旭;;论清代话本小说家的地域意识[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李桂奎;;话本小说时空构架的“江南”特征及其叙事意义[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梁文宁;程思永;;市民视角中的古人佚闻——明代话本小说使用史料的嬉化倾向[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冯保善;;明清江南出版业与明清话本小说的兴衰[J];明清小说研究;2011年02期
8 向志柱;;话本研究的背景、问题与态势[J];武陵学刊;2011年05期
9 邵敏;;从场域理论看明清拟话本小说创作的兴衰[J];当代文坛;2011年06期
10 王委艳;;话本小说研究九十年回顾与展望[J];东方论坛;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向志柱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表演性:话本小说研究的深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天津南开 韩德承;话本小说巧嵌中药名[N];上海中医药报;2013年
3 北溟;话本小说的叙事学[N];中国文化报;2003年
4 宁稼雨;胡士莹的学术生涯与《话本小说概论》[N];中华读书报;2011年
5 何天杰;拟话本小说的转捩点[N];光明日报;2004年
6 王泽清;古代俗文学的兴衰及其现实意义[N];文汇报;2008年
7 朱迎平 李桂奎 朱丽霞 马海英;以货币化观念发掘传统文学精神[N];社会科学报;2009年
8 段崇轩;走向“柳暗花明”[N];文艺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庆华;话本小说文体形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朱海燕;明清易代与话本小说的变迁[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胡莲玉;型世言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李晓晖;宋元“说话”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罗筱玉;宋元讲史话本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丽娜;明代话本小说与杭州[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2 龚哲;口头逻辑视域中的话本与拟话本小说[D];南开大学;2011年
3 曹茜;《清平山堂话本》助词计量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4 韩丹;《鼓掌绝尘》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5 李菲;《清平山堂话本》词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6 徐兴菊;明刊话本小说入话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7 曹月;明代话本小说的教化功能[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贾佳;雍正、乾隆时期的拟话本小说创作[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刘艳琴;明代话本小说中的徽商形象研究[D];安徽大学;2004年
10 高涛;《清平山堂话本》试论[D];中南民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432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643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