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近义词“刚”、“刚刚”、“刚才”的辨析及教学方法

发布时间:2017-08-11 09:21

  本文关键词:近义词“刚”、“刚刚”、“刚才”的辨析及教学方法


  更多相关文章: 刚才 刚刚 语义 句法 语用 纠错 渗透 精讲多练


【摘要】:同义词(主要指近义词)辨析是词汇教学的难点,不管多么有经验的老师,在课堂上都有可能被“设备和设施有何区别”“情景和景象有何区别”这种来自学生的发问弄得一时不知如何回答,而这种问题又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同义词难教——这是从老师角度说。从学生角度说,同义词掌握的多少是衡量一个学生词汇是否丰富的标识,因而它很重要。同时,同义词同中有异,一定条件下可通用,有些条件下又不可互换,掌握这些条件要比学一个新词还难得多,因而,同义词难学。因为难教、难学,近年来出版了很多同义词辨析类的工具书,说明教学界同仁做出了努力,不理想的是,往往你要查的词书上没收,或者工具书上虽有辨析,但不准确,无法用于教学,这就需要老师自己进行辨析。在辨析清楚的基础上思考如何将其转化为教学的指导思想——前一段工作属于本体研究(关注语言自身的规律),后一段工作属于教学研究(关注教学规律和策略)。本文以“刚”、“刚才”、“刚刚”这组同义词为研究对象,先对这组同义词从语义、句法和语用方面进行了辨析,明确了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本体研究),在此基础上尝试把本体研究的结论转化为教学指导思想。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刚”、“刚才”在语义、句法、语用方面的辨析。语义方面,本文涉及两个词表示的时间跨度差异和存在的时间界限模糊现象;句法方面,主要分析与完成、经历、进行体标记词的连用现象,还有与相同谓语动词的共现现象;语用方面,本文指出两个辨析点:一个是“刚”、“刚才”充当状语时句子的信息焦点,另一个是不同语境下“刚”、“刚才”表达的含义。第二部分,“刚”、“刚刚”在语义、句法、语用方面的辨析。在语义上,本文先阐述了他们作为时间副词的通用情况,再指出二者之间的程度差异,比如快慢程度和数量程度差异;在句法上,主要从其造句的功能、句中的相对位置和与其他词语的搭配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在语用上,从汉语言韵律的角度辨析,“刚”和“刚刚”会由于单双音节差异、叠词等因素导致二者在使用上的不同。第三部分,“刚”、“刚才”、“刚刚”在语义、句法、语用方面的辨析。在“刚刚”既可作时间名词又可作时间副词的情况下,阐述“刚”、“刚才”、“刚刚1”、刚刚2“的使用差别。第四部分,由这三个词辨析联想到的近义词教学方法:渗透法、纠错法以及精讲多练法。其中渗透法分别从词义、语法、情境教学三方面着手;纠错的策略包括明确纠正、重新表述,巧妙暗示、规则提示,耐心举例、积极引导,母语提示、触类旁通;精讲多练要注重内容的选择、时机的把握和策略的运用。
【关键词】: 刚才 刚刚 语义 句法 语用 纠错 渗透 精讲多练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9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1章 引言10-12
  • 1.1 研究意义10-11
  • 1.2 研究的思路11
  • 1.3 语料来源11-12
  • 第2章 “刚”、“刚才”辨析12-20
  • 2.1 语义方面12-14
  • 2.1.1 “刚”和“刚才”表示的时间跨度不同12-14
  • 2.1.2 “刚”和“刚才”存在时间界限模糊现象14
  • 2.2 句法方面14-18
  • 2.2.1 “刚”、“刚才”与体标记15-17
  • 2.2.2 “刚”、“刚才”与相同谓语动词共现17-18
  • 2.3 语用方面18-20
  • 2.3.1 “刚才”和“刚”充当状语时信息焦点不同18
  • 2.3.2 “刚”与“刚才”在不同语境中表达含义不同18-20
  • 第3章 “刚”、“刚刚”辨析20-24
  • 3.1 语义方面20-21
  • 3.2 句法方面21-22
  • 3.3 语用方面22-24
  • 第4章 “刚”“刚才”“刚刚”辨析24-28
  • 4.1 语义方面24-25
  • 4.2 句法方面25-26
  • 4.3 语用方面26-28
  • 第5章 近义词教学方法28-35
  • 5.1 新知识逐步渗透28-29
  • 5.1.1 词义辨析,逐一解释28
  • 5.1.2 词性了解,熟悉句法28-29
  • 5.1.3 情景教学,例句示范29
  • 5.2 利用纠错方式讲解29-31
  • 5.2.1 明确纠正,重新表述30
  • 5.2.2 巧妙暗示,规则提示30
  • 5.2.3 耐心举例,积极引导30
  • 5.2.4 母语提示,触类旁通30-31
  • 5.3 精讲多练31-35
  • 5.3.1 精讲多练的内容31-32
  • 5.3.2 精讲多练的时机32-33
  • 5.3.3 精讲多练的策略33-35
  • 第6章 结语35-36
  • 参考文献36-38
  • 致谢3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雅琴;“机嫌”“l分”“l持ち”的异同[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王东生;;试析几组近义词的区别[J];橡塑资源利用;2006年01期

3 李平;;动态视角下的近义词辨析研究[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3年10期

4 朱文献;通过新旧课文联系辨析近义词[J];汉语学习;1987年01期

5 张敬仪;;维语近义词的辨析方法[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4期

6 徐斌;常见易错近义词辨析[J];秘书之友;1995年06期

7 吾一;“ゃりきれなぃ”及其近义词[J];日语知识;1996年04期

8 吾一;“ぁだつぱい”及其近义词[J];日语知识;1996年05期

9 吾一;“けだるい”及其近义词[J];日语知识;1996年06期

10 金中;“とてつもなぃ”及其近义词[J];日语知识;199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欣达;;从「悬、挂、吊」看现代汉语近义词的区辨[A];第一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洪颖楠;;框架语义理论与近义词辨析[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夏延民;文明是安全的近义词[N];人民公安报·交通安全周刊;2013年

2 浙江省嵊州市经济开发区中心学校初中部 许金锦;有效地实现默写中的“认知发展”[N];学知报;2010年

3 市四中 陈苗;充分用好“读一读写一写”[N];郴州日报;2010年

4 口泉六校 陈骅;让学生爱上朗读[N];大同日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志平(Nutchakit Sillapiyodom);泰国中高级汉语水平学习者近义词习得偏误考察[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2 刘金桃;印尼留学生汉语同素双音近义动词习得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3 Bolorerdene Dorjsuren(晶珍);针对中级阶段蒙古学生的近义词教学[D];安徽师范大学;2015年

4 孙慧,

本文编号:6553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6553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4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