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石门方言身体词的语言文化分析
本文关键词:湖南石门方言身体词的语言文化分析
【摘要】:石门县隶属于湖南省常德市,石门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中西南官话下的常鹤片。对石门话的研究已经有了一些,语音、词汇、语法均有涉及,但将语言和文化结合,从一类词的角度分析文化,是不多见的。本文选取了石门方言的身体词,在语言调查的基础上,对它们进行了语言和文化两方面的分析。文章包括八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首先介绍石门县和石门方言的概况以及方言词的界定,接着交代文章的选题来源、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历史与现状、研究方法与体例以及资料来源等。第二部分,介绍石门方言的身体词系统。交代了身体词的定义和特征并展示了石门方言的身体词。第三部分,对石门方言身体词进行语音形式分析。主要从音节数和音节结构上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分析石门方言身体词的构词形式。主要从重叠法和加缀法两方面进行。第五部分,分析石门方言身体词的词义。从词的理据、词义形成和发展的方式、语义场、语义特点等4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第六部分,结合语言特征分析了石门方言蕴含的文化。第七部分,对全文的基本内容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文章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分析,文章得出了石门方言身体词的一些特点:多音节词多,重叠和加缀是两种主要的构词法,这些词有较为明显的词义理据,在其词义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了隐喻和转喻的特征,它们与普通话身体词的义域差距不大。从这些语言特点中我们分析出了它们分别蕴含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石门方言 身体词 语言分析 文化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72.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11
- 绪论11-23
- 第一节 石门县与石门方言概况及方言词的界定11-14
- 一、石门县概况11-12
- 二、石门方言概况12-13
- 三、方言词的界定13-14
- 第二节 选题来源14-15
- 第三节 研究综述与研究目的15-20
- 一、研究综述15-20
- (一) 石门方言研究15-17
- (二) 身体词研究17-20
- 二、研究目的20
-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体例说明20-21
- 一、研究方法20-21
- 二、体例说明21
- 第五节 资料来源21-23
- 第一章 石门方言的身体词系统23-36
- 第一节 身体词的界定、范围及特征23-25
- 一、身体词的界定23-24
- 二、身体词的范围24
- 三、身体词的特征24-25
- 第二节 石门方言的身体词25-35
- 一、表示身体名称25-32
- 二、表示身体性状32-33
- 三、兼表身体性状和名称33-35
- 第三节 小结35-36
- 第二章 石门方言身体词的语音形式36-40
- 第一节 音节36-38
- 一、音节数的多少36-37
- 二、单音节和多音节身体词的分布特点37-38
- 第二节 音节之间的结构关系38-39
- 一、重叠式38-39
- 二、非重叠式39
- 第三节 小结39-40
- 第三章 石门方言身体词的构词形式40-53
- 第一节 重叠法40-42
- 第二节 加缀法42-52
- —、儿42-49
- (一) “儿”自成音节43-45
- (二) “儿”不自成音节45-48
- (三) 两个形式的“儿”48-49
- 二、“□tε”和“子tsη~(42)”49-52
- (一) “的tε”(共7个)49-50
- (二) “子tsη~(42)”(共15个)50-52
- 第三节 小结52-53
- 第四章 石门方言身体词的词义分析53-68
- 第一节 词的理据53-57
- 一、显性理据53-55
- (一) 比喻造词所体现的显性理据53-54
- (二) 音变造词所体现的显性理据54
- (三) 说明造词所体现的显性理据54-55
- 二、隐性理据55-57
- (一) 类比造词所体现的隐性理据55-56
- (二) 借代造词所体现的隐性理据56-57
- 第二节 词义形成和发展的方式57-61
- 一、以相似性为基础的隐喻方式57-59
- (一) 隐喻方式下的相似性57-58
- (二) 隐喻方式58-59
- 二、以邻近性为基础的转喻方式59-61
- (一) 转喻方式下的邻近性59-60
- (二) 转喻方式60-61
- 第三节 语义场61-64
- 一、头部语义场61-62
- 二、上肢语义场62
- 三、生殖语义场62-63
- 四、下肢语义场63
- 五、内脏语义场63
- 六、附属语义场63-64
- 第四节 词义特点64-67
- 一、同形异音词、同义异形词、同形异义词64-65
- 二、石门方言与普通话的身体词义域比较65-66
- (一) 石门话较普通话义域变宽的词65-66
- (二) 石门话较普通话义域变窄的词66
- 三、其他特征66-67
- (一) 隐喻性和转喻性67
- (二) 地域文化性67
- 第五节 小结67-68
- 第五章 石门方言身体词的文化内涵68-86
- 第一节 “-儿”词所反映的移民痕迹和历史政区的变化68-75
- 一、石门方言与北京官话的“-儿”身体词68-72
- 二、石门方言与湘方言的“-儿”身体词72-73
- 三、石门方言与周边西南官话的“-儿”身体词73-74
- 四、结论74-75
- 第二节 “-子tsη~(42)”词所反映的石门方言与湘方言的联系75-78
- 第三节 词语的变化所反映的人们认知能力的提升和受普通话的影响加重78-81
- 一、多音节词语的变化状况反映出人们认知能力的提升78-79
- 二、词语的变化反映出方言受普通话影响的加重79-81
- 第四节 特殊身体词所反映的人民的造词心理81-83
- 一、重形象重具体的心理81-82
- 二、男尊女卑的思想82
- 三、地方文化82-83
- 第五节 与身体词有关的詈词所反映的文化共性83-85
- 一、与“性”有关的詈词83-84
- 二、普通的詈词84-85
- 第六节 小结85-86
- 第六章 总结86-88
- 附录88-118
- 附录一:石门方言的音系音系88-90
- 一、声母(25个)88
- 二、韵母(38个)88-89
- 三、声调(5个)89-90
- 附录二:被调查者一湖南石门方言身体词调查表90-97
- 附录三:被调查者二湖南石门方言身体词调查表97-104
- 附录四:被调查者三湖南石门方言身体词调查表104-111
- 附录五:被调查者四湖南石门方言身体词调查表111-118
- 参考文献118-123
- 致谢123-12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伯存;《刮痧》的文化分析[J];当代电影;2002年01期
2 沈铭贤;;健康概念的社会文化分析[J];医学与哲学;1990年09期
3 张素英,张丹;校园新用语的文化分析[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4 郭华;;汉语中数字“三”的语用文化分析[J];现代语文;2006年11期
5 孙红云;自我认同的磨难——影片《蓝色爱情》的文化分析[J];电影评介;2001年09期
6 马藜;;影视剧中后母形象的文化分析[J];电影评介;2008年03期
7 楚卫华;;都市与乡村的对立——中国都市电影文化分析[J];电影文学;2008年23期
8 金元浦;;观看,一个曾被忽略的命题——读曾军的《观看的文化分析》[J];中国图书评论;2010年04期
9 魏楠;;电影《德拉库拉2000》中的吸血鬼文化分析(英文)[J];中国外资;2011年16期
10 F·L·丹玛克 ,李美格;儿童读物中的男性和女性:交叉文化分析[J];心理科学通讯;198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徐玮娅;;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政治文化分析[A];遵义市基层组织与基层民主建设研究[C];2012年
2 王宇;;言语交互性的跨文化分析[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韦荣健;闫巩固;李欣;王丹;蒙荟;;工作满意度的跨文化分析和纵向分析——一个跨国集团的案例[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媛 复旦大学公共事务与国际关系学院;文化分析对政治学的方法论意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记者 梁昕照;文明绝非只有冲突一种宿命[N];社会科学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伯邑;具身心智相态文化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亚云;湖南石门方言身体词的语言文化分析[D];云南大学;2016年
2 龚雪燕;电影《刮痧》的跨文化分析[D];西南石油大学;2007年
3 王静;《文化分析》(第二章)翻译报告[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4年
4 闫建刚;礼制的文化分析[D];兰州大学;2011年
5 王洁;网站设计差异的跨文化分析框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解海莲;关于高中生作业负担问题的教师文化分析[D];西南大学;2008年
7 韩莉;“三种唱法”的文化分析[D];河南大学;2004年
8 闵征;俄语观念词“чистый”的语言文化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9 吴颖;中德商务演讲风格的跨文化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刘圣明;中国英语教育发展障碍的文化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6804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680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