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彝语稻作词汇及其文化现象

发布时间:2017-08-19 01:36

  本文关键词:彝语稻作词汇及其文化现象


  更多相关文章: 彝族 稻作文化 稻作词汇 音义比较


【摘要】:从现今彝族聚居区的自然条件来看,大都不适宜种植水稻,但不能就此断定彝族先民与稻作文明无缘。通过考察彝语稻作词汇发现:"稻"为彝语自源词,在彝语方言形成前便已存在,彝语支1诸族的分化是在学会种稻之后;彝语稻作词汇丰富、用法独特,这是彝族早期稻作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稻"为彝族固有农作物,也是彝族早期食物来源之一;明末清初以来,彝族稻作发展深受汉族影响。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
【关键词】彝族 稻作文化 稻作词汇 音义比较
【分类号】:H217
【正文快照】: 彝族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的云贵川及广西西北地区,人口约871万(2010年)。其所在区域属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边缘的山区地带。区域内峡谷幽深,水流湍急,夏季湿热,冬季少冰雪,自然条件极为复杂。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地势崎岖及储水灌溉条件不足等原因,彝区大都不适宜种植水稻,当地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兆雄;论稻作文化[J];学术论坛;1997年03期

2 黄粟嘉;江南早期文化对日本稻作文化的影响[J];农业考古;2000年03期

3 胡立耘,李子贤;中国稻作文化研究的进展与前瞻(上)[J];楚雄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4 胡立耘,李子贤;中国稻作文化研究的进展与前瞻(下)[J];楚雄师专学报;2001年02期

5 玄松南;菲律宾群岛的稻作文化——依伏卡奥族的稻作神话传说[J];中国稻米;2003年03期

6 ;江西省万年县政府将举办“首届中国万年稻作文化节”[J];农业考古;2003年01期

7 谷因;布依族稻作文化及其起源[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8 杨卫东;;稻作文化与从江县小黄村的侗民生活[J];古今农业;2006年01期

9 梁庭望;;中国稻作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利用[J];河池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李裕林;陶海燕;;穿青人的稻作文化初探[J];沧桑;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河野通明;王汝澜;;江南稻作文化与日本——稻的收获、干燥、保存形态的变化及背景[A];域外民俗学鉴要[C];2005年

2 王荔;黄贵权;;阿峨新寨侬人稻作文化中的山林保护[A];云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郭家骥;;傣族稻作文化体系中的农耕礼俗与精神观念研究[A];民族学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民族学学会第六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荣君;重视稻作文化建设 推进经济社会发展[N];光华时报;2010年

2 记者 万曦亮;第三届万年国际稻作文化旅游节开幕[N];上饶日报;2008年

3 张华;万年稻作文化“申遗”迈出新步伐[N];上饶日报;2009年

4 通讯员 徐声高 胡菲;万年稻作文化节公开招标求创意[N];江西日报;2010年

5 孔庆斌;方正 建设国内首家稻作博物馆[N];黑龙江日报;2011年

6 朱文新;万年多举措保护和弘扬稻作文化[N];上饶日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卢彬;传统民俗再现“那”文化[N];南宁日报;2012年

8 江风 李立辉;广西隆安是我国稻作文明的重要发祥地[N];西部时报;2012年

9 王国龙;万年稻作文化历史价值的再认识[N];光华时报;2012年

10 闵庆文 何露;万年稻作文化系统:稻作之源稻香万年[N];农民日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程跃刚;秦汉时期中国稻作文化东传日本及其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2 周婧;试从歌谣俗语略论越南稻作文化[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979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6979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4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