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动词性缩略语与原语词的句法语义对比研究
本文关键词:汉语动词性缩略语与原语词的句法语义对比研究
【摘要】:在日常的语言交际中,常常会出现许多形式赘余、结构繁复的语词,这些语词往往使得沟通费时费力,相悖于快节奏的生活现实,因此人们对交际中表达的时效性和简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谓“物竞天择”,语言本身也需要不断适应社会的需求,旧的语词被替换或彻底消亡,新形式不断产生。要跟得上节奏,交流就必须遵守语言的约定俗成,故而简单有效且不失原义的表达逐渐被接纳,无论这种形式的更迭是自然而然的抑或是人为有意识的主观行动所致。鉴于人类求简的需求,缩略语应运而生。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探索缩略语的文章层出不穷,先贤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缩略语的结构、语义、语用及与其他语系语言进行了对比研究,成果颇丰。我们知道,动词和动词性结构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一直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核心和热点。然而对于汉语动词性缩略语的探究却屈指可数,动词作为汉语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我们对其相关形式的研究刻不容缓。目前学界鲜有文章系统谈及汉语动词性缩略语与原语词的对比研究,无论在句法功能、语义分析还是语言应用方面都为后辈学人留下了足够的研究、发挥空间。本文抓住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试图从汉语动词性缩略语的界定及研究理据;动词性缩略语与原语词的句法功能对比;动词性缩略语与原语词的语义对比;新近出现的动词性缩略语与原语词的分析、比较这四个部分进行探讨。其中动词性缩略语与原语词的句法功能及语义对比是本文的主体,也是文章特色创新之处,我们将重点着墨考察。
【关键词】:动词性 缩略 原语词 句法功能 语义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46.3;H136.6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10
- 第一章 绪论10-17
-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研究价值10-11
- 一、选题缘由10
- 二、选题研究的意义及价值10-11
- 第二节 缩略语及汉语动词性缩略语研究现状11-14
- 一、国内外关于缩略语研究的现状11-13
- 二、缩略语语法功能研究综述13-14
- 三、汉语动词性缩略语语法功能研究现状14
- 第三节 研究范围及内容14-17
- 一、汉语动词性缩略语的界定14-15
- 二、研究内容15-17
- 第二章 汉语动词性缩略语与原语词在句法上的差异17-40
- 第一节 带体标记的差异17-22
- 一、体标记17-18
- 二、汉语动词性缩略语与原语词带体标记的差异情况18-22
- 第二节 带补语的差异22-25
- 一、补语22-23
- 二、汉语动词性缩略语与原语词带补语的差异情况23-25
- 第三节 带状语的差异25-33
- 一、状语25-26
- 二、汉语动词性缩略语与原语词带状语差异26-33
- 第四节 所出现的句式和句类(语气类别)的差异33-40
- 一、句式33-36
- 二、句类36-40
- 第三章 汉语动词性缩略语与原语词在语义上的差异40-46
- 第一节 论元的类别和数量差异40-43
- 一、论元和价40-41
- 二、汉语动词性缩略语与原语词之论元类别差异41-43
- 三、汉语动词性缩略语与原语词之论元数量差异43
- 第二节 汉语动词性缩略语与原语词的语义特征异同43-46
- 一、关于语义特征43-44
- 二、动词的语义特征44
- 三、汉语动词缩略前后的语义特征比较44-46
- 第四章 新近出现的汉语动词性缩略语与其原语词的比较46-52
- 第一节 新近出现的汉语动词性缩略语与原语词的采集整理46-49
- 一、新近出现的汉语动词性缩略语与原语词的来源及意义46-49
- 二、使用情况49
- 第二节 新近出现的汉语动词性缩略语与原语词的句法语义对比49-52
- 一、简要分析49-50
- 二、比对结果说明50-52
- 第五章 结语52-57
- 第一节 结论52-54
- 一、汉语动词性缩略语与其原语词在句法方面的异同52-54
- 二、汉语动词性缩略语及其原语词在语义方面的异同54
- 第二节 运用动词性缩略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54-56
- 第三节 本文的不足之处56-57
- 参考文献57-59
- 附录59-62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62-63
- 后记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辉;徐红妍;;论动词性成分与容器方位词的组合[J];黄山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杨子;淡晓红;;“上”、“下”动词性组合搭配的认知优选机制[J];语言科学;2010年04期
3 王蓉;;语篇中的动词性回指现象[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4 杨德峰;副词修饰动词性成分形成的结构的功能[J];汉语学习;1999年01期
5 丁兰婷;;“X屏”类词语动词性用法[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9年08期
6 王旭东;;“见”动词性用法的历时演变[J];文教资料;2011年10期
7 孙燕琳;;汉英饮食类动词性词语对比研究综述[J];青年文学家;2013年18期
8 齐沪扬,连蜀;动词性短语与动词的功能比较[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9 叶清玲;俄语中的动词性感叹词[J];俄语学习;2001年01期
10 田英;文言文中的动词性状语浅析[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1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曙光;汽车品牌中文名称的语言学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2 芦倩;古文《尚书》复合词研究[D];扬州大学;2015年
3 太哇加;藏语敬语应用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5年
4 李盖玛吉;汉语动词性缩略语与原语词的句法语义对比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5 吴娟;英汉动词性替代和省略的对比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7年
6 杨婷;汉语动词性结构做主语的句法特征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朱丽芳;动词性成语语法语用功能初探[D];苏州大学;2008年
8 陈晓雯;韩中动词性定语对比[D];延边大学;2007年
9 马瑞;裴松之《三国志注》动词性复音词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10 韩启振;动词性成语配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7081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708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