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字的表征效应
本文关键词:论汉字的表征效应
【摘要】:作为中国文化的基础和主要载体,汉字因其自身的独特性,对于中国人的认知过程和思维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外在表征的基本形式,汉字表征在一些重要方面有别于基于字母的文字表征,而与图形表征比较接近。这一特点导致汉字使用者在心智活动中更倾向于类比表征以及与经验相勾连的命题表征,并与直觉、联想和实质推理模式相适配,而限制了超验的抽象概念、超验的命题表征和形式推理的发生和发展。结果,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知识偏向于经验和实用,同时基于直观和抒情的文学艺术也得以繁荣。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关键词】: 汉字 表征 认知
【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文化的认知基础和结构研究”(项目批准号:10&ZD064)的阶段性成果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认知哲学研究”(项目批准号:13JZD004)的资助
【分类号】:H12
【正文快照】: 作者郦全民,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上海200241)。对任何一个文化体系而言,语言既是其基本的构成要素,又是其成员进行思维和交流思想的工具。作为中国文化的基础和主要载体,汉语因其自身的独特性,不仅对文化内容和形式的生成、传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持久深入地影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徐通锵;思维方式与语法研究的方法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潘文国;;汉字是汉语之魂——语言与文字关系的再思考[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张学新;方卓;杜英春;孔令跃;张钦;邢强;;顶中区N200:一个中文视觉词汇识别特有的脑电反应[J];科学通报;2012年05期
4 晋荣东;;推类理论与中国古代逻辑特殊性的证成[J];社会科学;2014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刚;名称来源问题的哲学意蕴——论柏拉图《克拉底鲁篇》对名称来源问题的探讨及其哲学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2 王德寿;走向成熟和繁荣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我国(大陆)近20年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综[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3 刘向东;;汉语词类划分的分歧与和解——来自生成语言学的启示[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4 孙银新;;黎锦熙的汉语构词法研究及其贡献[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5 国少华;;阿拉伯语语法推理思维的文化探析[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7年06期
6 宋春艳;;商务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提高策略[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马乃田;句法规律:汉语语法学研究的基础与核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路崴崴;;“V一下”结构语义分析[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李婷;;声音的认知过程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谈观众对影视声音的认知[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张新华;;与无定名词主语句相关的理论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富坤;宋柔;;自动词性标注中语法因素和词汇因素对英汉语的不同影响[A];中国计算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9-2011)[C];2011年
2 万菁;姬东鸿;任函;冯文贺;;汉语复合名词短语特征结构的标注研究[A];中国计算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9-2011)[C];2011年
3 陈波;姬东鸿;孙程;吕晨;;基于特征结构的汉语主谓谓语句语义标注研究[A];中国计算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9-2011)[C];2011年
4 郭芝叶;;关于视觉脑研究的哲学思考[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5 王仁强;;汉英词典词类标注与译义的对称性研究——兼评《ABC 汉英大词典》的词类标注与译义[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6 叶文曦;;语义对立和语义同一[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周一平;;当代中国环境法在伦理回归中的理念重建[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8 程书秋;;“V不V”及其相关结构[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9 谢家训;;教育经济学的逻辑起点:经济社会与人的发展对教育的需求——兼谈教育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的内在矛盾性[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王振来;;语义功能语法的应用价值研究[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郭胜坡;二十世纪易学本体论的两条基本路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白宇;发展观与人的全面发展[D];吉林大学;2011年
4 杨晓;形式反思的抽象方法[D];吉林大学;2011年
5 李静;基于多元表征的初中代数变式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顾本柏;客体相似性表征的认知和发展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方清明;现代汉语名名复合形式的认知语义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欧阳忠明;跨溪建屋:学科互涉视阈下人力资源开发学科构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阮氏黎心;汉越人体名词隐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潘震;中国传统情感英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圣阳;足球运动员视觉搜索策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陈静;概念图/思维导图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杜兆群;素描结构语言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张琳;基于隐喻的产品形态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潘云萍;汉字“象”的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朱兰兰;心境依存性对中学生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丁仪;初中语文沉浸式阅读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顾立颖;认知心理学学习观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征清;“天人合一”与新建构认识翻译范式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10 张盼慧;象思维与《红楼梦》中象表征的翻译[D];江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通锵;思维方式与语法研究的方法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叶蜚声;;雷柯夫、菲尔摩教授谈美国语言学问题[J];国外语言学;1982年02期
3 丁国盛;彭聃龄;;汉语逆序词识别中整词与词素的关系[J];当代语言学;2006年01期
4 郜元宝;音本位与字本位──在汉语中理解汉语[J];当代作家评论;2002年02期
5 李世qG;科技自主创新与中西文化互补之我见——六个典型实例的思考[J];中国工程科学;2005年04期
6 张学新;;汉字拼义理论:心理学对汉字本质的新定性[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张晓芒;;中国古代从“类”范畴到“类”法式的发展演进过程[J];逻辑学研究;2010年01期
8 黄朝阳;;中国古代逻辑的主导推理类型——推类[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晋荣东;;推类等于类比推理吗?[J];逻辑学研究;2013年04期
10 崔清田;逻辑的共同性与特殊性[J];社会科学;1999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许贵芳;不熟练汉英双语者语言表征与切换的ERP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冯海柯;徐存进;;嵌入式荧光表征技术在聚合物表征上的应用[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张泰华;;仪器化纳米压入力学表征技术的发展[A];第十二届全国实验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记者 赵凤华邋 通讯员 陈捷;纳米表征技术应用于多项课题研究[N];科技日报;2007年
2 刘泽龙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分析表征技术专家;石油分子水平表征技术实现广泛应用[N];中国石化报;2014年
3 曲新征;纳米表征技术取得新突破[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3年
4 刘碧玛 实习生 吴妍蕾;纳米表征技术的新突破[N];科技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蒋然;Hf基高k材料的物性表征[D];兰州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姜文娟;硫系相变型半导体存储材料的制备与表征[D];江苏大学;2009年
2 曲福明;低维ZnO的制备与表征[D];大连交通大学;2009年
3 于九龙;高分子稳定的贵金属钌纳米簇的制备与表征[D];河南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893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789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