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希腊神话译介研究
本文关键词:民国时期希腊神话译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希腊神话 译介 茅盾 郑振铎 周作人 民国时期
【摘要】:民国期间,我国的古希腊神话译介和研究已经充分开展起来。这一时期在希腊神话译介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当属茅盾、郑振铎和周作人。他们三人在文学创作、翻译和学术领域皆颇有建树,为系统的译介希腊神话的先驱。他们的希腊神话译介才是本文的重心。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深刻反省和批判了中国传统文学和传统文化,同时又大力吸收西方的各种文化理念。这些知识分子往往有着多重身份,他们不仅是从事文学创作的作家,也是希腊神话的译者,又是神话研究者。这些知识分子翻译、研究希腊神话,或是发自个人的兴趣,但主要旨在通过译介希腊神话,从而认识西方的文学与文化,继而用西方的文化精神来改造中国的文化。
【关键词】:希腊神话 译介 茅盾 郑振铎 周作人 民国时期
【学位授予单位】:淮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059;I04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第一章 引言7-10
- 第一节 研究对象7-8
- 第二节 研究现状8-10
- 第二章 茅盾与希腊神话译介10-19
- 第一节 译介活动10-14
- 第二节 作为启蒙者,茅盾定位了“儿童文学”的译介14-17
- 2.1 与儿童文学相呼应14-15
- 2.2 翻译再创作15-17
- 第三节 作为探寻者,,茅盾以达“力”作为翻译第一要义17-19
- 第三章 郑振铎与希腊神话译介19-29
- 第一节 译介活动19-23
- 第二节 郑振铎的切入思路23-29
- 2.1 “译述”自己喜爱23-24
- 2.2 彻悟在于创造24-25
- 2.3 译者贵于中道25-29
- 第四章 周作人与希腊神话译介29-37
- 第一节 译介活动29-32
- 第二节 周作人的切入思路32-37
- 2.1 “遵从原典”32-33
- 2.2 “真翻译”33-37
- 第五章 结语37-39
- 注释39-42
- 参考文献42-45
- 攻读硕士论文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著、论文45-47
- 致谢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东;;浅谈希腊神话的意义[J];杭州教育学院学报;1992年01期
2 蔡汀;;《神话故事》[J];野草;2013年06期
3 张驰;;论“神话”在电影中的转化与发展[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12期
4 ;再造神话[J];初中生;2010年Z1期
5 约瑟夫·马里;胡建升;陈心湛;;神话、历史与神话历史[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2年01期
6 郑谦;;神话与科学的交叉点及分界线[J];山茶;1984年05期
7 牛苏林;马克思论神话[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8 赵逵夫;《中外神话与文明研究》序[J];贵州文史丛刊;2005年01期
9 涂笑非;;女娲神话:一个结构分析个案[J];太原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10 林丹娅;;语言的神力:神话隐喻的性别观[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兰雪燕;黄任远;;满-通古斯语族洪水神话比较研究[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四[C];2006年
2 兰雪燕;;以生存的意志——试析黑龙江流域各族神话产生的心理基础[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三[C];2005年
3 程健君;;中原神话调查报告[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1期)[C];2008年
4 杨利慧;;仪式的合法性与神话的解构和重构[A];《民族遗产》(第2辑)[C];2009年
5 张旭东;;试论泰缅神话中对中国形象的认知[A];东南亚地区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汤惠生;;神话中之昆仑山考述——昆仑山神话与萨满教宇宙观[A];2000年青海海峡两岸昆仑文化考察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丽;古老神话萃取“心灵鸡汤”[N];中国邮政报;2005年
2 李人凡;《神话历史丛书》的创新意义[N];中华读书报;2011年
3 徐而缓;一个民族的“神话”范本[N];检察日报;2003年
4 玄武;神话的历史[N];光明日报;2003年
5 特派记者 程明盛;《神话中国》震撼京城[N];中山日报;2005年
6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 叶舒宪;中国文化再认识:从解读神话编码开始[N];中华读书报;2011年
7 路杰;英雄神话的心理意义[N];学习时报;2013年
8 伍刚硕;试论民族古籍神话的真实性和虚构性[N];贵州民族报;2013年
9 记者 吴娟;《神话中国》 音乐舞台上的新标尺[N];中山日报;2012年
10 甘霖;“本”而不“土”的神话[N];音乐周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殷书林;论路易斯·格吕克对古典神话的颠覆性改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2 林炳僖;韩国神话历史[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3 包哈斯;蒙古族和满族神话的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4 霍丽丽;中西医药神话比较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4年
5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迟达;厚土为韵·倩雀之灵系列角色造型设计[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杨阔;中日英雄神话比较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3 张媛;汉藏神话中女性形象的比较研究[D];西藏大学;2016年
4 白东旭;诺思洛普·弗莱神话批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5 游晓敏;目的论视角下中国神话故事的翻译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6 张安强;民国时期希腊神话译介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6年
7 宿晶;中西洪水神话的文化差异[D];山东大学;2008年
8 崔慧华;幼师语文中的神话教学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9年
9 张金丽;神话:一种不可忽视的教育资源[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陈琦;神话的隐喻功能[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本文编号:7906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790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