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语分类词的类型学性质
本文关键词:壮语分类词的类型学性质
【摘要】:壮语目前是名-分类词(N-CL)和数-分类词(NUM-CL)共存的语言。从类型学的角度看,壮语分类词本质上是名-分类词,其数-分类词是不发达的。分类词产生路径为:NUM-CLN-CLN。
【作者单位】: 广西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分类词 类型学
【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AZ201401)” “广西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中心”资助
【分类号】:H218
【正文快照】: —数-分类词和名-分类词共存1.1汉语的量词被看作数-分类词的典型,朱德熙(1982:48)称“量词是能够放在数词后头的粘着词”。壮语研究者多仿汉语将壮语数名之间的中介称为量词。但大量的材料表明,壮语“量词”更普遍的用法是脱离数词的“量+名”结构(即CL+N),如:(1) A·武鸣:ko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覃晓航;;从汉语量词的发展看壮侗语“数、量、名结构”的词序变化[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1期
2 小航;文安;;壮语类属词头与壮语量词的关系[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4期
3 张元生;;武鸣壮语的名量词[J];民族语文;1979年03期
4 游汝杰;;论台语量词在汉语南方方言中的底层遗存[J];民族语文;1982年02期
5 梁敏;;壮侗语族量词的产生和发展[J];民族语文;1983年03期
6 梁敏;;壮侗语族诸语言名词性修饰词组的词序[J];民族语文;1986年05期
7 薄文泽;壮语量词的语法双重性[J];民族语文;2003年06期
8 覃晓航;关于壮语量词的词头化[J];民族语文;2005年03期
9 洪波;;汉藏系语言类别词的比较研究[J];民族语文;2012年03期
10 覃凤余;;壮语源于指示词的定语标记——兼论数词“一”的来源[J];民族语文;2013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番秀英;汉语和泰语个体量词对比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2 黄美新;大新壮语形容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祝清凯;;论方言差异的形成[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2 胡拓;;汉字记录水语音节浅谈[J];沧桑;2010年12期
3 黄南津;杨粒彬;;《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词汇频率分布研究[J];创新;2012年02期
4 刘丹青;;语言库藏类型学构想[J];当代语言学;2011年04期
5 安丰存;安丰科;;汉语量词“匹”词源及语法化分析[J];东疆学刊;2011年03期
6 熊南京;姜莉芳;;南部侗语体词性结构的修饰语研究[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刘蕙;;巢湖方言中表指示义的“个”[J];大舞台;2011年05期
8 刘福铸;论莆仙方言的形成与流播[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1993年02期
9 万献初;湖北通城方言的量词“柣”[J];方言;2003年02期
10 唐正大;;关中永寿话的关系从句类型[J];方言;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邦容;;创制侗泰语族统一拉丁字母文字[A];布依学研究(之五)——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2 杨若晓;孔江平;;毛南语声调的实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李小军;;汉语人称代词复数表示法的演化趋势及特征——从语音弱化与标记化的角度看[A];中国语言学报(第十六期)[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芳宇;唐五代量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雷;黎语志强话参考语法[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芳;汉语核心词“水”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李知恩;量词的跨语言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5 余成林;汉藏语系语言存在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韦名应;桂东(林岩)壮语方言岛语音研究:范式综合[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步连增;语言类型学视野下的汉语量词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谢建猷;广西平话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9 李善熙;汉语“主观量”的表达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10 牛顺心;汉语中致使范畴的结构类型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江苗;马山壮语“形容词+NP”结构分析[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许亚冷;泉州方言程度副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晓红;指量名结构的语序及分布的类型学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姜鸿青;一般否定标记的类型学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吴秋兰;露圩壮语汉借词声母的历史层次[D];浙江大学;2011年
6 吴爱菁;缅汉量词比较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7 唐鲜艺;侗语上坎话动词配价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8 黄庭广;德保壮语与清迈泰语稻作词汇比较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9 王煈;清塘壮语核心词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10 江海珍;汉语名量构式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晖;;量词札记[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01期
2 石镘,董伟;近代汉语结构助词“个”与“价”[J];丝路学刊;1996年01期
3 郭晓沛;;浅析留学生学习汉语量词产生偏误的原因[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梅祖麟;陆俭明;;吴语情貌词“仔”的语源[J];国外语言学;1980年03期
5 胡竹安;余志红;;《语言类型地理学》简介[J];国外语言学;1981年04期
6 李艳惠,石毓智;汉语量词系统的建立与复数标记“们”的发展[J];当代语言学;2000年01期
7 张谊生;从量词到助词——量词“个”语法化过程的个案分析[J];当代语言学;2003年03期
8 张国宪;形名组合的韵律组配图式及其韵律的语言地位[J];当代语言学;2005年01期
9 周振鹤 ,游汝杰;古越语地名初探——兼与周生春同志商榷[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10 朱德熙;北京话、广州话、文水话和福州话里的“的”字[J];方言;1980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劲荣;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的认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泉;单音形容词原型性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3 张景霓;毛南语动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4 赵春利;形名组合的静态与动态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5 郑Y靛,
本文编号:8124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812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