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语言与身份认同实证研究新发展
本文关键词:海外语言与身份认同实证研究新发展
【摘要】:本文首先以研究主题为线索梳理了2010-2014年发表于国际语言学重要期刊中的海外语言与身份认同实证研究。分析发现,既有研究突出了四大主题:身份认同与语言选择、身份认同与语言变异、身份认同与专门用途英语以及语言教师和学习者身份认同。本文随后评述了五年来海外语言与身份认同实证研究在理论视角、研究范式、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特点,并讨论了海外研究的新发展对国内语言与身份认同研究的启示。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
【关键词】: 身份认同 实证研究 发展趋势
【分类号】:H0-05
【正文快照】: 0.引言身份认同是关于“我是谁”或“我们是谁”的问题,它关注个人或群体对其独立性和特殊性的认识。语言作为人类特有的交流工具,在增进人际交往、促进人际和谐的同时,也承担着构建个人身份、增强群体认同感和归属感的重任。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语言和身份认同”目前已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一虹;;忠实的模仿者、正规的发言者、嬉戏的编创者——英语学习者认同典型模式回顾[J];外语研究;2014年02期
2 高一虹;;“对话的交流者”——英语学习者认同典型模式的新发展[J];中国外语;201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f ;;英语学术语篇语类结构研究述评(1980-2012)[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2 文灵玲;徐锦芬;;国外教师专业身份研究综述[J];教师教育研究;2014年06期
3 章柏成;;遮蔽与突显——高校英语教师学术身份的隐喻建构[J];当代外语研究;2014年07期
4 刘磐磐;;大数据时代下的综合日语句型教学微改革[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5年03期
5 王蓓;;文化身份与外语学习者语言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6 战菊;李菲;付慧敏;;中国英语的本质、根源及发展——基于语言变异理论的解读[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年03期
7 刘雨;;外语教师的身份认同研究——一项基于黑龙江省5所高校的个案调查报告[J];外语学刊;2014年06期
8 史顺良;王三武;;英语学术语篇中元话语的交往行为意义分析[J];山东外语教学;2014年05期
9 寻阳;孙丽;彭芳;;我国外语教师身份认同量表的编制与检验[J];山东外语教学;2014年05期
10 Li Yu;;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Identity in Thei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China[J];学术界;2015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蹇世琼;生命历程理论视域下教师认同发展轨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2 朱红梅;英语教师课堂互动反思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静;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视角下个人简介程式化语言中的作者身份[D];西南大学;2013年
2 杨丽;中学英语课堂教师身份的话语构建[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3 叶俊楠;汉英广告中男性身份建构的语用对比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4 秦凯利;优秀高校英语教师专业成长叙事探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5 李佳;英语期刊论文的结论部分:宏观与微观层面的综合分析[D];厦门大学;2014年
6 王三武;交往行为理论视野下英语学术语篇中元话语的交往行为意义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4年
7 杨蒙;叙事视角下的优秀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身份建构的个案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8 梁琳;运用隐喻探究湘西州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身份认同发展[D];中南大学;2013年
9 Huang Pei;[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4年
10 章若娜;中英课堂互动的人际意义分析—语言学视角[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文中;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年04期
2 高一虹;;跨文化意识与自我反思能力的培养——“语言与文化”、“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理念与实践[J];中国外语教育;2008年02期
3 宋伊雯;肖龙福;;大学英语教学“中国文化失语”现状调查[J];中国外语;2009年06期
4 高一虹;;全球化背景下的英语学习和教育:“外语”与“二语”疆界的打破[J];中国外语;2012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桂兰;浅析语言变异现象[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蔡龙权;交际能力中的语言变异规则[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1期
3 阮畅;语言变异研究综述[J];唐山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4 郝吉环;网络传播中的语言变异解析[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5 黄忠廉;汉译语言变异探因[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年07期
6 牛光夏,谷瑞丽;网络语言——语言作为符号的变异[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2期
7 林小平;语言变异的社会心理成因探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严亚南;;网络语言的解析与规范[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肖显宝;;语言变异的社会心理成因探微[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10 郭风岚;;语言变异:本质、因素与结果[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密容;;网络语言试探[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郑美莺;;网络语言刍议[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一集)[C];2003年
3 许钟宁;;网络语言变异的语言文化解析[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唐厚广;;语言与逻辑问题探索[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3—2004年度)[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周锦国 大理学院文学院暨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新意来自司空见惯的语言现象[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芮东莉;译介工作:永远的桥梁工程[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3 上海交通大学 张玉梅;语言正越来越“多中心化”[N];社会科学报;2014年
4 赵强;言语魔方[N];中华读书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卫国;语言的经济学分析:一个初步框架[D];山东大学;2008年
2 于全有;语言底蕴的哲学追索[D];吉林大学;2008年
3 吴丽好;香港网络时代与华文二语教学[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4 张玉玲;网络语言的语体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丁石庆;双语族群语言文化的调适与重构[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洁;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语言变异研究[D];汕头大学;2003年
2 吴学辉;广告语言变异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3 罗芳;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广告语言变异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2年
4 黄丽群;网络语言变异现象研究[D];温州大学;2012年
5 张萌;语言变异视角下的大学校园流行语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6 李桂群;广告语言的变异使用及其规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谭玉兰;网络语言变异及其规范[D];吉林大学;2010年
8 赵芳芳;语言变异和变化现象的认知阐释[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7年
9 刘毓容;《围城》语言变异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10 徐鹏展;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浅谈新型词汇的语言变异[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8129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812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