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认知生态语言学——体验哲学视野下的语言研究新范式

发布时间:2017-09-09 16:52

  本文关键词:认知生态语言学——体验哲学视野下的语言研究新范式


  更多相关文章: 语言 生态 认知 体验哲学


【摘要】:认知生态语言学以体验哲学为哲学基础,以语言与生态环境的互动为前提,旨在研究"语言在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运用语言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途径"。其中,微观认知生态语言学立足语言的局部,在对现行语言进行生态伦理视角的批评性分析的同时,对语言进行生态型语型规划,建构生态友好型语言。宏观认知生态语言学则立足语言整体,在探索语言多样性的生态价值的同时,对语言进行生态型地位规划,尽可能保持语言的多样性。
【作者单位】: 湖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语言 生态 认知 体验哲学
【分类号】:H0-05
【正文快照】: 1.引言生态语言学旨在“研究语言在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运用语言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途径”(Fill,2014)。这一宗旨得以成立的前提也是生态语言学的语言观,即:语言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互动关系。本文基于体验哲学论证这一语言观,探讨生态语言学的主要研究路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寅;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体验哲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02期

2 王寅;;后现代哲学视野下的语言学前沿——体验人本观与认知语言学[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路华;;称呼语的认知阐释[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朱军;;认知隐喻——语义演化的隐形因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8期

3 邓莉;隐喻对语义变化的阐释[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魏忠伟;;语言哲学及乔姆斯基“天赋”假设的唯物论思想[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1期

5 李克;李淑康;;哲学视域下的转喻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孙边旗;隐喻与外语教学[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7 孙边旗;从词汇层面看大学生英语作文[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8 杨阳;;网络新词“XX控”生成机制的认知诠释[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9 何建容;;《广雅》中的语义范畴扩展对体验性假说验证[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8年03期

10 赵晓东;;认知语言学研究综述[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崔冰清;;参见的认知研究[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2 蒲松龄;;隐喻构建基本要素及其与隐喻理解效果的关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3 唐君;;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自然语言元语言理论对英语教学的指导意义[A];2010年贵州省外语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李晗蕾;;表达与阐释:索绪尔任意性研究的反思[A];黑龙江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陈家旭;;英汉语隐喻认知对比的哲学基础[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琳;译者为中心的多学科性翻译理论建构[D];南开大学;2010年

2 彭懿;英汉肤觉形容词的认知语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阮氏黎心;汉越人体名词隐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_";基于认知符号架构下电影深层体系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周小玲;基于语料库的译者文体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黄月华;汉语趋向动词的多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翼斌;概念隐喻翻译的认知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谢菁;基于认知语言学的中医病因病机概念隐喻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9 李劲荣;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的认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10 陈家旭;英汉隐喻认知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李明;论英语习语中的语言世界图景[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阳;基于框架语义学的语篇连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史谦;经济语篇中隐喻及其文化根源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王爱美;概念整合理论视域下的英语经济语篇中隐喻的认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王颖迪;《茶馆》中隐喻翻译的认知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6 于淑凡;《红楼梦》诗词的隐喻分析[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7 郝楠;在概念整合理论下分析幽默手机短信[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8 王晨;人体词的认知研究及其对英语词汇学习的启示[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9 吴梅梅;基于概念整合理论的OVER,,ABOVE和ON的空间隐喻拓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10 王珊;概念隐喻理论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季国清;语言研究的后现代化迫在眉睫[J];外语学刊;1999年01期

2 王寅;;哲学的第四转向:后现代主义[J];外国语文;2012年02期

3 杜文礼;语言的象似性探微[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4 许国璋;语言符号的任意性问题——语言哲学探索之一[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8年03期

5 沈家煊;句法的象似性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年01期

6 徐盛桓;陈香兰;;感受质与感受意[J];现代外语;2010年04期

7 刘放桐;“人本主义”和“人本主义哲学思潮”随想录[J];学术月刊;1999年10期

8 王寅;;主客主多重互动理解[J];哲学动态;2009年1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玉珊;;从体验哲学角度解析身体隐喻的构词理据[J];枣庄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闻俊虹;胡刘坤;;基于体验哲学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J];成人教育;2010年02期

3 马建华;王国华;;体验哲学视角下的东北方言词语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3年02期

4 何兴华;;反义同词的体验哲学理据[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5 黄选明;;体验哲学视角下的英文绘本阅读[J];青年文学家;2013年10期

6 王寅;中西学者对体验哲学的论述对比初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10期

7 雷淑娟;;认知语言学的体验哲学观[J];理论观察;2009年02期

8 李桂真;;从体验哲学语用观的角度分析幽默言辞的理解模式[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9 王寅;;体验哲学探源[J];外国语文;2010年06期

10 龚青莲;;体验哲学基础上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J];咸宁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楚行军;;体验哲学的后现代性分析[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2 付添爵;;“和谐翻译”之略谈——基于体验哲学的主体间性[A];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摘要[C];2013年

3 杨惠媛;;推敲与博弈—语用修辞中的经济学[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2年

4 王寅;;四论语言的体验性——《易经》与认知语言学的语言体验观对比初探[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江林;体验哲学家福柯:怀疑一切[N];华夏时报;2014年

2 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研究所 王馥芳;认知语言学在争议中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万正发;论体验哲学观对翻译认知能力的阐释[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2 李桂真;幽默言辞理解认知语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216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8216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7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