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尔斯符号学视角下网络语言中象似符号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13 04:51
本文关键词:皮尔斯符号学视角下网络语言中象似符号的分析
【摘要】:网络语言隶属于语言,而语言本身又是一种符号或符号系统,因此,网络语言也应视为一种符号或符号系统,它也具有符号所具有的特性。网络语言自产生以来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网络语言符号的象似性对“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的语言任意性的观点提出了挑战。皮尔斯认为,符号并非皆是任意的,而是具有象似性。拟声词和感叹词在不同语言中的表达差异不足以否定这些符号与外部世界之间的象似性联系。此外,象似性在语言中的作用远远超出索绪尔所提及的拟声词和感叹词这两个范畴。也就是说,除了索绪尔论及的语音相似,在语言的其他层面上也普遍存在象似现象。网络语言不仅在语音上具有象似性,在情感上、表达上也具有象似性。网络语言在语言学中的地位以及语言学在符号学中的地位皆与符号象似性相关。网络语言在词汇、句法和语篇这三个维度上展示了语言的象似性,这使我们对网络语言的特性,尤其是其象似性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对于网络语言的特性和皮尔斯的符号学分别都有很多研究并且都有所成果,但就研究符号学视角下网络语言的特性的成果却很少,而在皮尔斯符号学视角下对网络语言象似性进行研究的成果是少之又少。因此,本论文在对网络语言特征的研究方向和领域上有所创新,同时将象似性这一理论的研究范围扩大,不仅仅局限于对自然语言符号的研究。本论文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在这一部分中论文主要讨论国内外关于网络语言的研究背景,以及本论文的目的、意义和方法。第二章为文献综述。这一部分中主要回顾了国内外对网络语言的研究现状,以及各国的专家学者对此研究的方向及侧重点。通过对文献的整理,我们可以总结出对适用于本论文的规则方法。了解这些之后,本论文提出了本次研究的内容以及本论文的创新之处。第三章是皮尔斯对于象似符号的符号学观点。这一部分是本论文的理论基础,主要介绍皮尔斯的符号学理论。核心部分是介绍象似符号的定义和符号的性质,其中重点论述了符号的任意性及象似性。同时,本论文还简要介绍了语言在符号学中的作用,象似符号在语言中的作用以及符号学中的象似性机制。第四章是网络语言中象似符号的分析,这也是本论文的主体部分。首先,对网络语言进行简要的介绍,包括网络语言的定义及其特点。其次,根据网络语言的特点,给网络语言进行了分类。最后,这也是本论文最重要的部分,对网络语言的象似性符号进行分析。在这部分中,论文主要从词汇、句法和语篇三个维度来展开,从而探索符号的象似性对于网络语言的影响与作用。第五章是结语。介绍本论文的主要发现,网络语言符号的前景,论文的不足及对以后研究的建议。
【关键词】:网络语言 皮尔斯符号学 象似性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36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0-14
- 1.1 Research Background10-11
- 1.2 The Significance and the Methods of the Research11-12
- 1.3 Layout of the Thesis12-14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4-19
- 2.1 Research of Netspeak Abroad and at Home14-18
- 2.1.1 Research of Netspeak Abroad14-15
- 2.1.2 Research of Netspeak at Home15-18
- 2.2 Summary18-19
- Chapter Three Peirce’s Semiotics on Iconic Signs19-28
- 3.1 Semiotic Signs19-26
- 3.1.1 The Definition of Iconic Signs19-22
- 3.1.2 The Properties of Iconic Signs22-26
- 3.2 Summary26-28
- Chapter Four An Analysis of Iconic Signs of Netspeak28-64
- 4.1 General Survey on Netspeak28-41
- 4.1.1 The Definition of Netspeak28-30
- 4.1.2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tspeak30-33
- 4.1.3 Classification of Netspeak33-41
- 4.2 The Accounts of Iconic Signs in Netspeak41-63
- 4.2.1 Iconicity of Easily Memorable Words in Sound42-51
- 4.2.2 Iconicity of Neat Sentences in Form51-58
- 4.2.3 Iconicity of Various Mood Arrangements in Text58-63
- 4.3 Summary63-64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64-68
- 5.1 Main Findings64-65
- 5.2 The Future of Netspeak Signs65-66
- 5.3 Limitations of the Present Thesis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66-68
- Bibliography68-7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71-73
- Acknowledgements7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军;;从网络象征符到社会象征系统——解析网络语言的社会影响[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年09期
2 薛宁地;;从英语拟声词出发反思语言符号任意性理论[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3 汪敏飞;;英语杜撰词的象似性分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4 赵玉荣;;网络语言旧词新义现象的符号学解析[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蔡英英;;句法象似性的修辞效果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6 王妍;;从符号学角度探究网络语言的特征[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7 郭兴;谭群瑛;;网络语言中的另类文字符号管窥[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年07期
8 梁兵;王君;;论网络语言象似性[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黎昌友;;网络语言中的旧词新义[J];广西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10 陈光明;;从网络语言缩略语看网络语言的后现代特征[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熊闽红;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D];中南大学;2012年
2 刘璐;网络语言中的隐喻[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416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841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