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对中国互联网上流行的三种性文本的话语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14 20:13

  本文关键词:对中国互联网上流行的三种性文本的话语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话语分析 米歇尔·福柯 Foucault 种性 知识考古学 Michel 精英阶层 青瞳 权力话语 下层人民


【摘要】:正上世纪中期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1984)通过知识考古学的方法,论证了性(Sexuality)是如何成为一种政治发明(Political Invention)的,他通过对社会性意识形成过程的发掘,阐述了政治在性的身体行为中的精妙而隐性的运作原理,论证了政治权力在其运作过程中对性和身体行为的压抑、控制和驯服。如果我们把21世纪最初10年里中国互联网上流行的性
【作者单位】: 中国传媒大学编辑出版研究中心;
【关键词】话语分析;米歇尔·福柯;Foucault;种性;知识考古学;Michel;精英阶层;青瞳;权力话语;下层人民;
【分类号】:H052;G206
【正文快照】: 上世纪中期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1984)通过知识考古学的方法,论证了性(Sexuality)是如何成为一种政治发明(Political Invention)的,他通过对社会性意识形成过程的发掘,阐述了政治在性的身体行为中的精妙而隐性的运作原理,论证了政治权力在其运作过程中对性和身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雯;;理性失衡与现代家庭风险[J];长白学刊;2009年02期

2 肖学周;在抑制与发现之间——中国人的身体观念引论[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周凡钰;可喜的人生角色转换——从《紫色》解读美国黑人女性意识[J];长春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4 吕鹏;;父亲、丈夫、儿子与情人:家庭伦理电视剧中的男性角色[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郭景萍;浅论我国妇女闲暇生活方式的合理化建设[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6 李清聚;;困境与张力——吉登斯后传统社会中的道德之维[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年04期

7 程英姿;;新浪网络都市言情小说的性态与情态之分析[J];东南传播;2012年02期

8 陈华兴;个人生活的自然——论吉登斯生活政治的本质[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9 黄燕华;;城乡家庭暴力原因与趋势分析[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6年01期

10 朱波;;婚姻和翻译的隐喻[J];外国语言文学;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徐桂权;;私人博客的使用对人际亲密关系的影响[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2 刘汶蓉;;中国家庭价值观的变迁与趋势——以80后年龄组为参照的经验研究[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3 徐明宏;;夫妻同悦的理想与现实——论女性的性和家庭角色的转向[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郑青;夏国永;;福利政治与非竞争性执政党社会治理变革研究[A];世界政党格局变迁与中国政党制度发展——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论文集(第六辑)[C];2012年

5 周如南;周大鸣;;情境中性的社会网络与艾滋病风险 凉山地区通过性途径传播艾滋病的风险研究[A];2012年度中国健康传播大会优秀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长娟;社会性别视角下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万智;存“异”求“同”[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李利;海南毛感高地黎族的情感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4 景银辉;“文革”后中国小说中的创伤性童年书写[D];上海大学;2010年

5 杨雪晶;个体化与城市老年人的非正式支持[D];复旦大学;2011年

6 王森波;同性婚姻法律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朱丽娟;当代中国婚姻家庭制度演变的观念基础[D];吉林大学;2011年

8 侯素芳;个体权利视域中的教育现代性的正当性[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连义;新时期小说中农民意识的现代转型[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朱国伟;中央政府核心职能的探求—一种公共理性观[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华敏;关于“■てはしぃ”的话语分析——以“(Nに)V-てはしぃ”与“Nが(は)V-てはしぃ”的区别为主[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0年03期

2 吴佳美;听力教学与话语分析的关联[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3 张智学;话语分析中的“连贯性假设”[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1年01期

4 邹爱民,高佑梅;话语分析与阅读理解[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5 徐纪臣,姜向东;从话语分析角度改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J];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6 范宏雅;近三十年话语分析研究述评[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7 胡建军;话语分析与语篇[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8 许家金;从结构和功能看话语分析研究诸方法[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9 邓琪,郭绪文;访谈节目的话语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刘晶;;话语分析与交际能力的培养[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周静敏;;活跃在法律实践领域的话语分析[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阎志刚;;从管制到服务:对农民工公共政策及其问题的一种话语分析[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三辑)[C];2008年

3 徐晓叶楠;林丹华;;“神奇的心灵捕手”:对华语影视作品的心理医生形象建构策略的话语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毛浩然;徐赳赳;;Widdowson和“前语篇”概念——《语篇,语境,前语篇——话语分析中的关键问题》介绍[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鲁曼俐;;话语分析与外语听力教学[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辑)[C];2012年

6 俞容龄;;入境旅游者的积极体验:质的研究角度[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 刘津;多向度的话语分析[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

2 顾曰国;话语研究纵横谈[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3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陈力丹;深刻地理解新闻[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

4 美国加州洛杉矶Loyola法学院教授 国际法律语言学家学会第五任主席 皮特·逖尔斯玛 黑龙江大学西语学院 黄萍 译;语言理解之于司法体系至关重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贺爱军;译者主体性的社会话语分析[D];苏州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晶;医务电视剧对白的话语分析[D];山东大学;2009年

2 康竞春;短信息社会构建功能的话语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3 滕达;奥巴马电台演讲的积极话语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11年

4 孙金波;评价理论视角下的温总理演讲的积极话语分析[D];新疆大学;2012年

5 戴宇辰;话语的角力场—关于中日“钓鱼岛”事件的中国当代话语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6 白洪波;评价理论视角下奥巴马上海演讲语篇的积极话语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7 侯瑞;伊战期间美国新闻发布会的批判性话语分析[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8 刘慧;当代中国传播话语分析初探[D];云南大学;2010年

9 张亚蜀;从批判的话语分析角度看话语与权利[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10 于琨;从话语分析视角看中日媒体有关“有毒水饺”事件报道[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520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8520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7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