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红浮萍》生态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5 22:10

  本文关键词:《红浮萍》生态思想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生态文学批评 整体生态主义 人类中心论 荒野伦理 《红浮萍》


【摘要】:20世纪70年代,在全球生态危机的时代背景下,“生态文学批评”一词应运而生。生态文学批评(Ecocriticism)作为一种新兴的跨学科、跨文化的批评理论,其主要诉求是重审人类文化,解释生态危机的思想文化根源。主要倡导改变惯有的“以人类为中心”的观念,提倡尊重自然、重视自然,“以自然为中心”。海外华裔女作家李彦文学作品日渐丰富,近年来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其作品。其中,最为炙手可热的莫过于其处女作《红浮萍》。《红浮萍》以历史事件为主轴线,可以说是一部了不起的历史年鉴。其故事时间跨度从1911年持续到1988年,时逾半个多世纪。期间李彦记录、书写了中国在相应时间段里的主要历史事件。而《红浮萍》真正的内容,即小说中主人公的故事,则是以副轴线的形式呈现的。Laolao,Qin,Peace(Lilac),三个女人,两对母女的爱恨情仇和曲折人生的故事,是在各个历史时代背景下讲述的。目前,国内外对《红浮萍》的研究还处于对李彦双语写作技巧、《红浮萍》(中文版)标题的内在涵义分析,或女性苦难书写等方面。有别于其他研究,本文将采用生态文学批评的视角,对李彦作品《红浮萍》英语原著进行研究,分析和评价李彦作品中反映的人、自然与文化之间的关系,阐释文本体现的生态思想和生态意义。本研究将采用文献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从“整体生态主义”、“人类中心主义”和“荒野伦理”这三个方面对《红浮萍》英文原著进行生态解读。首先,结合整体生态主义思想审读李彦作品,细化到整体生态主的三个主要流派:大地伦理学、深层生态学和自然价值论伦理学,剖析文本中体现人与自然关系的描写,探讨人、生物与环境的一体关系;然后,从人类中心与非人类中心这一对立概念入手,并结合敬畏生命伦理思想分析文本中关于人类及动植物关系的细节描写和对工业行为的批评,解析李彦对人类与动植物关系的道德观和人类对自然的惯有态度及应有态度;最后,结合荒野伦理思想,分析文本中体现荒野价值和荒野机能的例子,总结出李彦通过文本传递出的生态信息,即,人来自荒野,并终将回归到荒野,人与荒野密有着不可分的关系。通过对《红浮萍》英文原著中的生态思想进行分析,本研究认为李彦通过小说主人公Peace表露出的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对于完善广大读者整体生态主义意识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李彦在小说中对人类欺凌其他动植物和霸道的工业行为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这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广大读者对人类中心主义思想进行深刻的反思。此外,在小说中,李彦通过Peace和Laolao表达的对荒野的依赖和信仰对于引导读者热爱和回归荒野有一定的影响意义。本研究总结了李彦通过《红浮萍》表达的对全球生态危机的警示,肯定了小说中的生态思想对于人类构建生态可持续发展社会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承载了完善整体生态主义价值观和构建生态和谐社会的迫切性。
【关键词】:生态文学批评 整体生态主义 人类中心论 荒野伦理 《红浮萍》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航空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711.074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Chapter 1 Introduction9-13
  • 1.1 Research Background9-11
  • 1.2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is Dissertation11-12
  • 1.3 The Framework of the Dissertation12-13
  •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13-18
  • 2.1 Previous Research on Daughters of the Red Land Abroad13-15
  • 2.2 Previous Research on Daughters of the Red Land at Home15-18
  • Chapter 3 Theoretical Framework18-31
  • 3.1 The Definition of Ecocriticism18-20
  • 3.2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Ecocriticism20-23
  • 3.3 The Features and Significance of Ecocriticism23-24
  • 3.3.1 The Features of Ecocriticism23-24
  • 3.3.2 The Significance of Ecocriticism24
  • 3.4 Ecological holism24-27
  • 3.5 Anthropocentrism27-29
  • 3.6 Wilderness Ethics29-31
  • Chapter 4 Ecological Ideas in Daughters of the Red Land31-51
  • 4.1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The Ecological Holism Ideas33-40
  • 4.1.1 Admiration for Nature——Peace’s Ecological Consciousness33-37
  • 4.1.2 Showing Respect for the Systemic Values of Nature37-40
  • 4.2 Denial of Anthropocentrism40-47
  • 4.2.1 Criticism of Humans’ Overriding Other Creatures’ Lives40-45
  • 4.2.2 Criticism on Industrialization45-47
  • 4.3 The Call of the Wilderness——Return to Nature47-51
  • Chapter 5 Conclusion51-54
  • 5.1 Major Findings51-52
  • 5.2 Limitation of the Dissertation52-54
  • Bibliography54-57
  • Acknowledgements57-58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58-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芳;;《红浮萍》:“轻”与“重”的苦难书写[J];长城;2011年12期

2 赵庆庆;;风起于《红浮萍》——访加拿大双语作家、滑铁卢大学孔子学院院长李彦[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0年01期

3 刘丽红;;荒谬背后的温暖与虚空——评长篇小说《红浮萍》[J];名作欣赏;2011年17期

4 赵明;;给后人留下真实的历史——记加拿大华裔双语女作家李彦[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1年04期

5 宋阳;;《红浮萍》的叙事特色与反思意识[J];华文文学;2012年06期

6 刘再复;;历史的见证与人性的见证——读李彦的长篇小说《红浮萍》[J];当代作家评论;2010年02期

7 赵丛娜;;用苦难还原生命的底色——读李彦的《红浮萍》[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年03期

8 李镜;;苦难的歌者——解读加华小说《红浮萍》的女性主体性表现[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9 江少川;李彦;;用中文写作,真有一种回家的感觉——李彦访谈录[J];华文文学;2013年03期

10 易淑琼;;走不出的意境——华裔双语作家李彦《红浮萍》中文译写本的诗性语言书写策略[J];名作欣赏;2012年3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记者 丁杨;旅加作家李彦自己译成中文的获奖力作《红浮萍》出版[N];中华读书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李子木;李彦:回家的红浮萍[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

3 白舒荣;作家、孔子学院院长李彦[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佳洁;《红浮萍》生态思想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0389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0389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f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