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海明威作品的生命意识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7 10:26

  本文关键词:海明威作品的生命意识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海明威 生命意识 迷惘 对抗


【摘要】:欧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被称为美国20世纪上半期最有才华的“天才小说家”,作为新旧交替时期的作家,海明威不仅深受现实主义传统文学的影响,而且还成功地借鉴了现代主义的多种手法,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其小说创作风格独树一帜,含蓄、简约,开一代文风,在欧美各国有很大影响。如今,海明威逝世已半个世纪,然而这位20世纪美国文学中贡献突出的文豪不仅并未淡出人们的视线,反而影响更加深远。而海明威其作品历久弥新的重要因素之一,便是作品中随处可见的浓厚的生命意识。本选题主要从海明威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命意识的形成、发展、内涵和矛盾性等方面探究海明威对生命问题的思考。选题主要从以下四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梳理了海明威生命意识的形成过程。众所周知,海明威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奇人”,他去过的形形色色的地方数不胜数,他参与过的大大小小的事件不胜枚举。海明威生于橡树园,死于凯彻姆,从战场、斗牛场、猎场,到群山、丛林、海洋,无不留下他的足迹。而在这些看似精彩纷呈的经历中,海明威一次又一次与死神近距离接触,也一次又一次地刺激着他对生命的思考。再加上他所生活的特殊历史背景和大环境下的新旧文化交替,这些都促使海明威形成了审视生命的独特视角。第二部分厘清了海明威生命意识的发展脉络。这一部分主要结合海明威的四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来分析海明威从迷惘到抗争的思想变化历程。通过对以上四部小说的细读,挖掘出海明威在每一部小说所对应的生命时期中不同的思想动态,在具体的小说文本中落实海明威生命意识的发展和最终成型。第三部分剖析海明威生命意识的深刻内涵。海明威生命意识主要由两大部分支撑:一是他对人类存在现状的思考,二是他对人类存在方式的认知。海明威认为人类存在现状是永无止境的悲剧,而正因为我们的生活是一场不折不扣的悲剧,人的价值才能从面对生活的种种悲剧中体现。这便自然引出了海明威对于人类生存方式的笃定,即人不但不能被生活打垮,更要昂首展现一种重压之下的硬汉风度,这就是海明威心目中英雄的必备品格。最后一部分补充并提炼了海明威生命意识的一些矛盾性和哲理性。和许多享誉盛名的大师一样,海明威的生活和创作也有不可调和的矛盾,这种矛盾来源于忠于艺术和与正常社会保持平衡的冲突。这种生活中的矛盾投射到作品中,也反映出海明威思想上的矛盾,他的生命意识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自我拉扯。但这不能否定海明威生命意识给我们带来的哲学启示,尤其是在信仰缺失的当代社会,我们更需要从海明威对生命的审视中汲取养分,奋力前行。
【关键词】:海明威 生命意识 迷惘 对抗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理工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712.07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绪论11-17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11-12
  • 一、选题背景11-12
  • 二、研究意义12
  • 第二节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综述12-14
  • 一、国外研究现状12-13
  • 二、国内研究现状13-14
  • 三、发展趋势14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14-17
  • 一、研究内容14-15
  • 二、研究方法15-17
  • 第一章 从橡树园到凯彻姆——海明威生命意识的形成17-25
  • 第一节 海明威的生存体验17-21
  • 一、橡树园走出的英雄17-19
  • 二、四处游历的大师19-20
  • 三、身心俱损的老狮子20-21
  • 第二节 海明威生命意识形成的雏形21-22
  • 一、一战中的豪情澎湃21-22
  • 二、一战后大萧条中的迷惘22
  • 第三节 海明威生命意识形成的转折22-25
  • 一、二战中的价值观转变23-24
  • 二、战后的酝酿沉淀24-25
  • 第二章 从迷惘到抗争——海明威生命意识的发展25-38
  • 第一节 荒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25-29
  • 一、为“迷惘的一代”发声25-26
  • 二、荒原上的荒原人26-27
  • 三、明天的太阳27-29
  • 第二节 永别了,丧钟29-34
  • 一、永别的不止是武器29-31
  • 二、丧钟为你而鸣31-32
  • 三、对迷惘情绪的超越32-34
  • 第三节 老人、海与狮子34-38
  • 一、老狮子笔下的老渔夫34-36
  • 二、行动是最好的哲学36-38
  • 第三章 从“硬汉”情结到人生悲剧观——海明威生命意识的内涵38-52
  • 第一节 海明威的“硬汉”情结38-42
  • 一、“硬汉”的形成38-40
  • 二、“硬汉”的特质40-42
  • 第二节 海明威的自我审视42-44
  • 一、海明威和他的硬汉们42-43
  • 二、自我审视后的飞跃43-44
  • 第三节 海明威的人生悲剧观44-52
  • 一、悲剧观的根源45-48
  • 二、海明威悲剧观的表现48-52
  • 第四章 从二重性到矛盾性——海明威生命意识的矛与盾52-62
  • 第一节 海明威生命意识的二重性52-54
  • 一、“柔”与“硬”的共生52-53
  • 二、悲观与乐观的并存53-54
  • 第二节 作家和普通人之间的平衡转化54-57
  • 一、是作家更是普通人55-56
  • 二、是创作的阻力更是助力56-57
  • 第三节 海明威生命意识的矛盾性57-62
  • 一、生命意识的片面性57-59
  • 二、生命意识的哲理性59-62
  • 结语62-64
  • 参考文献64-6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68-69
  • 致谢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文开;用动物作人物的心理象征——海明威小说的一大特色[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3期

2 高树卿;;从《太阳照常升起》看海明威创作的简约特点[J];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3 林广泽;;20世纪海明威研究的反思[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杨仁敬;;论海明威新闻作品的特色和意义[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张季萌;;生命无法承受之重——解读海明威及其《印第安人营地》[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林广泽;;海明威与“大萧条”时期价值观的重构[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7 韦朝晖;吴俊;;海明威研究在我国——21世纪前12年的研究状况[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8 郭颖;吴光辉;;海明威研究在日本[J];东吴学术;2013年01期

9 董鼎山;;海明威的立体造型[J];读书;1986年07期

10 周仕宝;从布蕾特的母性看海明威作品中的女性形象[J];绍兴师专学报;199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薇;;海明威小说的电影化[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2 韩星;;硬汉精神是如何炼成的——略论海明威小说中的死亡主题[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3 韩晴;;论海明威小说《雨中的猫》中“冰山原则”的体现[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辑)[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冉利华;论海明威小说的“冰山”风格[N];文艺报;2005年

2 陶洁;作家的名字与经济价值[N];中华读书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峰;“渔”行为与海明威[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薇;海明威小说的叙事艺术[D];苏州大学;2003年

3 于冬云;厄内斯特·海明威与现代性的悖论[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曾;海明威作品中的异化因素及其自我拯救之路[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芬;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海明威短篇小说中的女主人公[D];西北大学;2015年

3 姚莉;疏离:海明威与消费文化[D];安徽大学;2016年

4 姜广源;海明威作品的生命意识研究[D];陕西理工学院;2016年

5 郭欣;逆流而上的生命追求—论海明威作品中的死亡意识与英雄主义情结[D];陕西理工学院;2016年

6 范能维;海明威笔下的女性世界[D];苏州大学;2008年

7 彭雅英;从生态女权角度解读海明威的主要女性角色[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8 赵若纯;海明威作品中的两性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苏艳凤;从词汇语法衔接角度解析海明威小说言语风格[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10 李颖;解读海明威的死亡主题[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483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0483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7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