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感空间:香港城市文化
发布时间:2017-10-18 14:02
本文关键词:挤感空间:香港城市文化
更多相关文章: 挤感香港 垂直之城 立体之城 围城 逃城 乌托邦 异托邦
【摘要】:香港地狭人稠,挤感是其城市常貌。从物理空间来看,香港从垂直之城发展为立体之城:早期建筑多为唐楼,既传承岭南传统建筑,又受西方文化影响,形成了多间隔空间特色;20世纪60年代后,以大厦居所为主,管道符号、穴居者和蜷缩人成为立体化隐喻。从心理空间来看,香港作家们刻画"门、窗"符号,再现因拥挤而生的窥伺、逃离主题,重觅"我城"精神。从社会空间来看,作家们呈现挤感空间,剖析由围城走向逃城,各有方式:从西西、罗启锐、许鞍华的乌托邦笔调到王家卫、潘国灵、韩丽珠的异托邦色彩,显示出港人的内心状态。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挤感香港 垂直之城 立体之城 围城 逃城 乌托邦 异托邦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研究》(批准号:14ZDB080)
【分类号】:I207.42
【正文快照】: 拥挤,是香港的常态,“水泥森林”丛生,高楼林立,建筑密集。若以建筑物的常见密度表达式楼层与地皮的比率为单位,“休斯顿、伦敦、香港的平均密度分别是9.5、42.3和300.5”。(1)香港的拥挤实在是非同一般。正如感冒鼻塞时才会意识到鼻子畅通的重要,失明的人才会发觉视力正常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凌逾;;重构中西文化因子——从非虚构的虚构看文学大势[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凌逾;;中国女性主义的自我赋权叙事策略[J];学术研究;2010年04期
,本文编号:10553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055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