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中“秋扇见捐”文学意义解析——以班婕妤《团扇诗》为例
本文关键词:古典诗歌中“秋扇见捐”文学意义解析——以班婕妤《团扇诗》为例
【摘要】:中国古典诗歌向来擅长以物喻人,托物言志或抒情,诗歌中的物象一经诗人主观情感的注入便成为典型的文学意象。自班婕妤《团扇诗》问世以来,"团扇"意象便被后世文人广泛传承和沿用,尤其是在古典诗歌中频现"秋扇见捐"的抒发模式,借此来关合人生际遇,或表达美人迟暮、红颜遭弃的愁怨悲苦,或抒发仕途坎坷、怀才见弃的愤懑意绪,也为我国古典诗歌增添了含蓄朦胧哀婉之美,意义独特而深远。
【作者单位】: 皖西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
【关键词】: “秋扇见捐” 以物喻人 文学意义
【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SK103762015B17)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Y2014D115)
【分类号】:I207.22
【正文快照】: 纵观中国古典诗歌,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着一条非常明显的感伤哀怨的情感脉络,甚至可以说,哀婉悲怨成为整个中国古典诗歌的情感主流。白居易曾云:“情发于中,文形于外,故愤忧怨伤之作,通计今古,十八九焉。”汉代才女班婕妤之所以成为中国古典咏物诗史上的大家,无疑归功于其《团扇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洋;;《桃花扇》中扇子的文学内涵[J];文学教育(下);2015年06期
2 周璐璐;;团扇的起源意象及其在宋词中的发展[J];鸡西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3 陈传胜;小议“怨深文绮”的班婕妤[J];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4 郑之洪;班婕妤思想浅探[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崔玲;;古典诗歌中“秋扇见捐”文学意义解析——以班婕妤《团扇诗》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1期
2 陈琛;;来华留学生中国古典舞蹈文化教学初探[J];戏剧之家;2016年05期
3 冯文华;;宋代团扇文化与小品画的扇面形制[J];艺术百家;2013年S1期
4 李彤;;班婕妤和她的赋[J];沈阳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5 虞蓉;;中国古代妇女早期的一篇文学批评专论——班婕妤《报诸侄书》考论[J];苏州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梁素;;宋词中的“扇”意象及其内涵与情感基调[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6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妍;皈依宗教的波斯古典诗歌[J];五台山研究;2005年01期
2 院继恒;;古典诗歌中几种特殊修辞格应用的探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刘策;边勇;;古典诗歌中的反衬手法举隅[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7期
4 陈强;;我国古典诗歌传统对新诗的影响[J];攀登;2007年04期
5 廖君湘;;在古典诗歌和现实生活间作文化的引渡——《中国古典诗歌内涵美研究》阅读感言[J];湖南农机;2008年09期
6 陈武英;周淑芳;;论古典诗歌对大学生的心灵陶冶[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解少华;;简论南宋爱国诗歌对台湾古典诗歌的影响[J];中州学刊;2008年05期
8 张洁;;还原古典诗歌之美——古典诗歌的教学方法探索[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宋亚群;;古典诗歌情感欣赏初探[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年11期
10 白红艳;;谈谈儿童题材的古典诗歌[J];文学教育(上);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胡绍文;;试论古典诗歌异文校勘的方法[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2 郭艳飞;;浅谈古典诗歌的几种教学方法[A];2013年7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3 卜晓镭;谷肖梅;;中日古典诗歌中“离别意象”浅探[A];日语教学与日本研究——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江苏分会2012年刊[C];2011年
4 沈树华;;联墨·书法·时代·创新[A];联墨艺术与时代——全国第三届联墨名家邀请展暨第二届全国对联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德烈;古典诗歌的素质教育价值[N];光明日报;2007年
2 王柏华;古典诗歌如何走向世界[N];人民日报;2009年
3 周先慎;解读欣赏古典诗歌的津梁[N];光明日报;2001年
4 河南省新县陡山河中学 叶桂林;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N];消费日报;2009年
5 整理 本报记者 柳娜;古典诗歌与传统文化[N];平凉日报;2013年
6 四川省仁寿县清水永达中学 苟晓君;古典诗歌中的炼字技能[N];学知报;2011年
7 陈兴芹 吴坪珍;掀起你的盖头来,古典诗歌巧妙用[N];学知报;2011年
8 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 杨景龙;古典诗歌的现代传承[N];光明日报;2008年
9 临颍县王岗二中 王敏霞;激趣·设境·入情·类比[N];学知报;2010年
10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淄角镇中学 李君斋;千年古诗翰墨香[N];学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艾平;系统功能语言学观照下的中英古典诗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何仟年;越南古典诗歌传统的形成——莫前诗歌研究[D];扬州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艾文君;爱国主题古典诗歌的呈现特征与现代教育意义[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2 张丽;初中古典诗歌教学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3 杨帆;中韩古典诗歌中的梅意象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臧世英;高中生古典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5 强小康;情感教育视野下高中古典诗歌教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6 朱楚皖;小学高段古典诗歌教学研究[D];渤海大学;2016年
7 沈静;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五禽戏用典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6年
8 夏爽;古典诗歌中的语言文字美——文采及其表现方式[D];延边大学;2004年
9 董运玲;小学古典诗歌吟诵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王群;学校古典诗歌教育之中日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0594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059425.html